圖、文:暖在北方 △ △青島的蟬 到青島第二日,早晨剛出旅館的門,熱氣就撲面而來。后背的每一個毛孔像聽到命令似的,忽地一下都張開。蟬聲也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身體被灌進蟬聲,隨血液進入五臟六腑,整個人泅在蟬聲里。 我們北方的小城夏天無蟬聲,在北京、北戴河、蘇州、杭州、烏鎮(zhèn)等地也聽到過蟬聲。每一個地方一樣又不一樣,或細微或豪邁,或平靜或激越。蟬聲莫非也有方言吧,青島的蟬聲和那些地方總覺不大一樣,似乎取別處蟬聲之長,比較厚重和綿長,像敦厚的男子吟唱的低音。 聽說蟬要在地下的黑暗泥土里等上好多年,才可以到地面上活一個夏天,然后生命終結(jié),告別世界。 想想就悲壯,像慷慨赴難的勇士,之前總會這么想。 來日并不方長,蟬這個小生靈珍惜每一日的絕唱,燦爛地燃燒生命,蟬坦然向死而生。我有了新的理解。 站在樹下,仰望枝椏間,尋覓,竟一只也看不到。 呆呆地會想到一些關于生命的思考。 ??天主教堂 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這天下午來到浙江路青島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彌厄爾教堂。我不是天主教徒,關于它的教義,知道一點點,它倡導人拋棄仇恨,彼此相愛,愛比恨總有希望。 這座教堂結(jié)合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大門上方有巨大的玫瑰窗,紅墻尖頂,氣勢磅礴,古樸典雅。網(wǎng)上查得它由德國人設計建造,1934年竣工,建筑面積11480平方米,塔內(nèi)有四個巨大的銅鐘。聽說銅鐘悠揚和諧的聲音很好聽,但來得不巧,沒有聽到,有些遺憾,只在教堂外看看。 午后天空聚集來一些云朵,藍天雖然藏起湛藍的容顏,但直通廣場的街上游人仍絡繹不絕,沿街店家煞費苦心,墻壁、門窗和角落設計的典雅。如刻有“我與咖啡”幾個漂亮字的木牌立在街旁,是一家咖啡店,類似的別致小店還有很多,路上很多游人借景擺拍,男女老少,姿態(tài)各異,手機的美顏功能日新月異,拍出的照片越來越美,八十歲老嫗都可以有十八歲的容顏,不由你不唏噓。美麗的心情留住了,遮掩的放縱可以懂得。小丫頭總不情愿拍照,求給她拍兩張,跟索債似的。旅行的一部分意義是讓她開心,怎么著都好。 到教堂前的兩側(cè)沿街,有很多對即將赴婚姻殿堂的戀人在拍婚紗照,走路時我看看街道兩旁的樓房窗戶,想著有沒有人在窗前看外面的風景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憋L景都恰在風景中。 吹泡泡的一些小孩子撒著歡地攆泡泡,給戀人們最美的人生瞬間添加了浪漫背景,讓這個莊嚴的教堂多了一些活力,一切自然而然。 特別的日子,特別的紀念,某年某月某日,我們在這里。 。 ?劈柴院 “民以食為天”這話不假,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獨特的小吃街。青島的劈柴院就是這樣的一條小吃街。 劉筠的詩集《青島百吟》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段注釋:“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鬧之區(qū)。院內(nèi)皆劈柴架屋,故名。貴人不屑一顧,然房租輕而價廉,窮措大得往來其中焉?!?1902年德國占領后修建,歷盡了一個多世紀,當時貴人不屑一顧的低矮潮濕貧寒之地,今日卻成了繁華街市,換了人間。 劈柴院并不太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內(nèi)有二十幾個院子,客棧,美食,休閑集中一處,美食有鍋餅、爐包、餛飩、烤肉串、臭豆腐和青島海鮮等。 走進小吃街,別說小丫頭眼睛亮了,就連對食物不太過電的我也被美食俘獲,和她搶著吃的還有隨行的姐姐。網(wǎng)紅的小吃隨處可見,手藝精湛的店小二露出絕活招攬游客,不時把裝有調(diào)料的瓶子穩(wěn)穩(wěn)地扔進調(diào)料箱,眼睛絲毫不看一眼,這絕活,了得。 超大瓶可樂飲料是一絕,足足有二斤裝,豪氣?!安欢钡墓に嚻沸〉暧幸馑迹T唐的流行風也在此落戶。最記得馮唐說:“我喜歡長安城,多么大的東西放在里面都變得很小”此刻,我喜歡青島,喜歡劈柴院,多么普通的食物放在這里都熏染成美食,這里絕對是美食也是藝術的天堂。 留意一家客?!皞b客行”。門前對聯(lián)一幅,有江湖味道,“客棧無處不江湖,龍門古道何處尋”,匾上還刻有含著金庸先生的幾部武俠小說的詩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門內(nèi)狹長的過道盡頭各有兩串紅燈籠,是武俠古風的客棧。大門敞開著,才走進過道一半,市井喧囂似乎瞬間隱匿消失。一個轉(zhuǎn)身兩種天地,心也隨境轉(zhuǎn)換。 ??嶗山書坊 嶗山早有耳聞,它在黃海之濱。 古語“泰山云雖高,不如東海嶗”,還有美麗的海岸線。 武俠世界出了名的人,聽說來到此處也不少,如丘處機、張三豐、劉若拙等等,都在此修仙成道。 另外,蒲松齡的《嶗山道士》小人書,小時候看過,說一個書生在嶗山碰到一個仙人,他眼拙,又不能吃苦,不知道仙人試探他,最終學了一招穿墻術,結(jié)果回家一賣弄,就不靈驗了,撞得頭破血流,最后以失敗告終。什么道理呢?那時沒看懂,現(xiàn)在想想,一個人若沒有靈氣不算無能,但若踏實吃苦都繞著走,還能成什么大事兒。 這些構(gòu)成神秘的向往,興許會遇見一個仙人呢,指點指點也能成半個仙人,也未可知。 青島到了,要去看看。 從上清宮下來,和她走累了,太陽又很毒,簡直快把人曬化了,躲進太清宮附近嶗山的書坊蹭蹭冷氣,看看書,該不錯,母女不謀而合。 室內(nèi)不僅僅有書,還也有很多禪意相近的商品,哦,是一家開在大海邊的小店。雖遠離鬧市,但店內(nèi)卻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多是買東西的游客,生意頗興隆。 風景勝地可以開這樣的店嗎? 這和我想的書坊不大一樣,仍會想著老舍故居附近的幾家小書店,門前綠藤纏繞,“花木成畦手自栽”是真有靜氣兒,在那里拿一本書或倚或靠或坐,買和不買都好,日光柔和緩慢,耗在好書里的光陰,生命不覺得被辜負。 書店呢,也不必都像蘇州的誠品書店那樣,高端大氣。只要人呆著舒服,讀書人沒那么多講究,就是圖一個遇見,遇見一本好書,遇見一份懂得相惜的緣分而已。 也聽過蔣勛老師說起臺灣的誠品書店,店面簡樸,店內(nèi)書架上卻擺滿很多好書,雖略顯逼仄擁擠,但讀書人隨地坐上小半天,日落了才戀戀不舍,才心滿意足地離去,那鏡頭想想就很美。 怕停留久了,耽誤了人家生意,小丫頭買了幾張明信片,認真寫了給自己的幾句話后,丟進我的包里,“寫給某人的,收著”狡黠一笑。拉著我大搖大擺走出書坊。 嘿,蹭點時間吹涼風,可以呀。 繼續(xù)看風景的路上,會看見一些在游人中穿行的道士,日日在如此喧鬧中修煉,是真修行。但我還是有疑惑:這些修行的道人是不是真喜歡這樣的喧囂? 2019年8月 。 作者簡介 ![]() 暖在北方,韓冰,生長于北方綏化,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一個愛寫字的北方姑娘,愛人間一切干凈而美好的事物。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