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加榮 & 圖源:堆糖 ? 自從離開故鄉(xiāng),再也沒有擁有過土地和菜園,對土地和菜園的長期渴望,驅(qū)使我不斷搜尋種菜場所,陽臺、工廠花壇、朋友的農(nóng)莊等,或買來花盆,或利用舊桶破缸,總能見縫插針種上一些蔬菜,聊以自慰。 小區(qū)對面的山坡下,有人開墾了小片小片的菜園。禁不住瓜果蔬菜的誘惑,我經(jīng)常在周日去逛逛??磩e人侍弄菜地,和他們交流經(jīng)驗和心得,頗為悠然閑適。 岳父突然去世后,年事已高的岳母獨自在鄉(xiāng)下,我們放心不下,便把她接過來一起住。岳母長期在農(nóng)村生活,對土地和莊稼有深厚的感情,住進高樓大廈后,和我一樣沒有了親近土地的機會,失落之感溢于言表??紤]到她的身心健康,我決心要建一個樓頂菜園。 過了三月三,倭瓜葫蘆地里鉆。春耕時節(jié),正好種菜。 得到小區(qū)管理處的默許后,我買來二十個比浴缸還大的聚乙烯膠盆作為菜地容器,花費三千塊錢,鄰居說我不劃算,我笑而不答。 周日,是真正屬于我自己的時間,換上布鞋,扛著鐵锨,拎著水桶或編織袋,去附近公園或郊外尋找優(yōu)質(zhì)土壤,一桶一桶、一袋一袋地拉回來,搬到十八樓頂,把菜盆一個一個填滿。 或許,內(nèi)心對一個物件或者人熱愛太深,外表便會顯露出相應的印痕。對土地的渴求,令我身上顯露出深深的農(nóng)民烙印。有一次,在外面轉(zhuǎn)了一圈沒找到好土壤,扛著鐵锨空手而歸,被小區(qū)新?lián)Q的保安攔住,問我是哪個工地的。我一愣,半天才反應過來:原來把我當成小區(qū)裝修工了!近處沒有好土,只好驅(qū)車到遠處尋找,水桶、編織袋和鐵锨,以及散落的泥土,成了車尾箱里的常見物品?;使谲嚴锍D攴胖弥r(nóng)具的,或許只有我一人,每當我蹭干凈腳底的泥土,鉆進汽車里,突然感覺到這就是我要的生活。 我自幼出身農(nóng)村,對種莊稼種菜自是嫻熟,岳母更是種田老手,倆人聯(lián)合起來,很快便把二十個大盆種滿各種蔬菜。周邊的小花盆里,還種上了粗生的太陽花和黃花菜。晚風習習的傍晚,晚霞映紅了整個樓頂,岳母直起腰來,抖落手上的泥土,一臉的安詳。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到一個月,在泥土里種下的希望,便有了收獲,韭菜開始分蘗,荊芥長出四指高,小茴香葉子細密嫩綠,藿香株株簇擁著像一篷傘兒。整個菜園里一片生機盎然,惹得鄰居阿姨也禁不住過來觀摩,各自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鄉(xiāng)音,但是絲毫沒有影響老人之間的交流。 有一天,靠墻的盆里突然長出兩棵南瓜苗,岳母問我是否種了南瓜,我否認后,她愈加感到奇怪,不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嗎?種下豆角怎么無緣無故長出南瓜來呢?我們迷惑之際,鄰居阿姨又來參觀菜園,她打了招呼直奔墻邊那個菜盆,指著南瓜苗說:“出了,出了?!痹滥负臀翌D時恍然大悟:原來是她種下了南瓜。我擔心盆小,不足以供給南瓜營養(yǎng)和水分,建議阿姨移栽別處。岳母堅持留下南瓜,自稱勤澆水多施雞糞,說不定能結(jié)果。 六月頭,雨水陽光皆足,樓頂?shù)男〔藞@已經(jīng)是郁郁蔥蔥。下班后,無論多晚,我都會提著提燈去樓頂看看,親近土地和蔬菜。岳母一盆一盆和我說經(jīng)驗和心得:韭菜長七個葉子就能割一茬;蚜蟲可以撒草木灰殺死,土蠶白天鉆土里,晚上才能捉?。磺G芥要趁早吃,老了辣味重;小茴香煎餅吃了順氣,藿香葉子燉雞最好;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頭上種白菜;成熟的番茄是軟的甜的,不成熟的東西大都是硬的酸的,我突然想起人性,真正成熟的人何嘗不是謙和溫暖的?在燈光下,岳母邀我視察她的士兵,臉上洋溢著樸素和滿足,又找到了屬于她自己的世界,與都市里的豪華環(huán)境相比,這或許是對老人最合適的關(guān)懷。 周日早晨,我到樓頂澆水,突然發(fā)現(xiàn)靠墻壁的竹竿上,南瓜開出兩朵鮮艷的橙黃花朵。一朵公花,一朵母花,在綠葉叢中格外顯眼。一個深藏多年的記憶一下子浮現(xiàn):給南瓜授粉。初中時代,我屬于比較勤快的孩子,在讀書之余,幫助父親開墾半畝菜地,考慮到便于打理,種得最多的自然是南瓜。每天早晨上學路上,我必定到菜地巡視一番,看看豆角該不該上架,茄子要不要培土。遇到南瓜開花,我按照生物課上學來的知識,逐一進行人工授粉,掐下公花,把花粉涂抹到母花的花蕊上,有時索性把公花直接蓋到母花上。人勤地不懶,經(jīng)過我精心打理的菜園,南瓜結(jié)果數(shù)量都比鄰居多,鄰居自然是羨慕有加。來到城市工作、創(chuàng)業(yè)后,再沒有機會擁有菜園,給南瓜人工授粉的樂趣也塵封心底,而此時它正再次被一株南瓜重新喚醒。 種菜,最頭疼的是蟲害。小小菜園里,幾乎沒有不生蟲的菜,十字花科的蔬菜尤甚,蘿卜,小青菜,包心菜等葉菜幾乎是出苗就有蟲來吃,一天捉兩遍蟲,葉子卻仍然被咬得千瘡百孔。更有甚者,是一種細小的剜芯蟲,蘿卜和青菜剛長出來四五個葉子,剜芯蟲就鉆到嫩芯里猛吃,捉又捉不到,好好的一棵菜,因為沒有了芯芽,再也長不出來葉子。面對這致命的害蟲,只能扼腕嘆息。紅蜘蛛也是令人束手無策,細小難辨,等到發(fā)現(xiàn)葉子發(fā)白,它已經(jīng)布滿整個植株,抽干了葉子里的汁液。不像大青蟲等蟲子容易捕捉,雖然用手能捻死一些,但人手搓殺的速度根本無法超越其繁殖速度,最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蔬菜衰亡。我常想:如此一片蔬菜,蟲害已經(jīng)令人應接不暇,大面積的蔬菜基地,不打農(nóng)藥,幾乎不可能有收獲。所以,市場上流傳的無公害、無農(nóng)藥蔬菜,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只是農(nóng)藥殘留不超標而已?;蛟S,這種病蟲害的泛濫,正是當下糧食蔬菜農(nóng)藥管制的技術(shù)瓶頸所在。 盡管菜園不斷受到蟲子侵擾,岳母和我仍然樂此不疲,憑著斗蟲智慧和速度,也把菜園打理得生機盎然,蔬菜和快樂兼收。自種蔬菜確保無農(nóng)藥無化肥,不但味美,安全也得到保障。周日閑暇時,掂著竹籃子到樓頂轉(zhuǎn)一圈,摘一把小茴香和幾枝藿香。小茴香細細地剁碎,攤雞蛋煎餅,藿香配葫蘆燉土雞,味道鮮美無比,立刻找到兒時母親的味道。若是到了春季,水嫩的香椿芽兒帶著淡淡的醬紫色,摘幾枝下來,用開水焯熟,配上小蔥拌豆腐,色香味皆具。時不時從廚房里還傳來喊聲:去樓頂拔兩棵蔥下來,或者是:快摘一個辣椒下來。一派田園生活氣息,躍然眼前。 源于對土地和院落的依戀,年邁的父母始終不肯隨我南下,這也成了我心底的隱痛。樓頂有了一方菜園,遠在千里之外的父親和我的距離也近了,每當我打電話問他種菜技巧,他總會興致勃勃,聲音里透露出掩飾不住的熱情,其實父親的經(jīng)驗早已刻在我腦海里:芫荽種子要用鞋底搓開兩半才好出芽;韭菜要稠密,稠旺稀不長……但是我仍然不厭其煩去問他,我想感受他的高興。 傍晚時分,岳母在黃瓜和豆角藤蔓之間,綁瓜藤,薅雜草,白色蝴蝶從枝頭穿梭,蜜蜂在耳邊嗡嗡作響,落日余暉斜灑在菜園里,一片祥和,我一度恍惚,仿佛置身鄉(xiāng)村田園。此時,笑我浪費的人們,或許能夠理解我對土地的依戀,以及我對老人內(nèi)心深處的洞悉。如若可能,我愿意永遠癡守方寸菜園,和老人同享田園之樂。 版式設計 | 湛藍 作者簡介 崔加榮,男,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縣,現(xiàn)居住惠州。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園洲詩詞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微小說》雜志執(zhí)行主編,在《中國文藝家》《神州》《奔流》《西南商報》《華西都市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上百篇,著有小說集《又見槐花開》和詩集《花開四季》、《在路上》等。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