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云。 【賞析】: 鄧艾是三國時代魏國后期崛起的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奇襲陰平,深入蜀漢腹地,一舉攻滅蜀國。鄧艾滅蜀后,遭鐘會讒言,被疑忌成性的司馬昭收捕。押送路中,又被借機報仇的田續(xù)所殺。這首詩借鄧艾被害,概述了他一生的特點和功勛,表達了對功臣遭殺的同情。 “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编嚢杂资チ烁赣H,家境十分貧困,但他卻有高遠的志向。十二歲隨母親去潁川,看到漢桓帝時曾任太丘長的陳寔碑文中有“文為世范,行為士則”二句,非常傾慕,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范”,字改為“士則”。后來因與族人名相重,他只好又改了回來。長大以后,鄧艾雖然身為微賤的小吏,卻志向遠大??吹饺龂ψ?,連年爭戰(zhàn),便努力鉆研兵法。“每見高山大澤,輒規(guī)度指畫軍營處所。”周圍的人看到他儼然像一位大將軍,察地形,扎軍營,都譏笑他,可他并不在意。長年累月的注重考察,學(xué)習(xí)兵法,使他積累了豐富的人文地理知識,“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這也為他在魏蜀戰(zhàn)爭中料敵如神,屢建戰(zhàn)功提供了豐富的資本。有人說陰平渡險的成功,是鄧艾深察西蜀地理的結(jié)果,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在姜維和鐘會兩軍主力相持于劍閣的時候,鄧艾提出了陰平渡險的戰(zhàn)略奇策。利用其地勢險要,蜀軍不意,以“奇兵沖其腹心”。而鐘會則表面同意,但背后卻笑他“乃庸才耳”!對麾下諸將說:“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彼哉f鐘會并非不知陰平地理,而缺乏像鄧艾作為一位統(tǒng)帥的戰(zhàn)略眼光和勇于實踐的膽略。 詩的后四句分兩層意思:“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泵枥L偷渡陰平之艱難,從陰平到江油七百多里,鄧艾率領(lǐng)戰(zhàn)士鑿山開路,攀木緣崖而進,一路歷盡艱難?!肮Τ缮肀缓?,魂繞漢江云?!编嚢c鐘會并駕齊驅(qū)掛帥征蜀,而鐘會所忌憚?wù)呶┼嚢?,特別是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一舉滅蜀,功蓋鐘會,引起鐘會的強烈忌恨。鄧艾此時據(jù)成都以功自矜,又招致了司馬昭對他的猜疑。姜維緊緊抓住鐘會的嫉恨和司馬昭的疑忌,從中離間,乘機利用,他為鐘會出謀說:“乘晉公疑忌之際,當(dāng)急上表,言艾反狀;晉公必令將軍討之,一舉可擒矣。”鐘會依言進表,言鄧艾專權(quán)恣肆,結(jié)好蜀人,早晚必反。司馬昭見表章大怒,令人收捕鄧艾。不久,鄧艾在押送的途中又被田續(xù)報私仇而殺掉。鄧艾死于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直到十年后,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馬炎才下詔,為其昭雪,所以用“魂繞漢江云”,表達對其冤情的同情。 |
|
來自: 樂水無涯 > 《三國演義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