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符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zhèn)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年),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 蔡京書法作品欣賞 蔡京取法既廣,手下的變化自然極為豐富。請看“半古”兩個字中三個橫畫的起筆,分別用了三種方法:“半”字第一橫為切鋒入筆,第二橫為側鋒順鋒入筆;“古”字第一長橫為側鋒入入紙后轉為中鋒行筆,筆鋒向上下兩側同時鋪開,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筆法,難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運用極為頻繁,而蔡京亦能運用得如此熟練。再如“元”、“元”、“也”三字末筆的出鉤,分轉和折兩種方法,但兩個“元”字雖同用折法,節(jié)奏也不相同。這一切統(tǒng)一在一起,十分協(xié)調自然,讓筆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學古功力之深及變通能力之強。 蔡京書法的結體內斂外放,俊逸修長,是用歐陽詢法。這體現(xiàn)在豎向用筆喜長、習慣放縱下部,結構呈上緊下展的姿態(tài),重心一般比較高。一些單字結體的處理可謂匠心獨具。如“君”字,夸張了第一橫的斜勢,字頭三橫便形成了向左的輻射狀,避免了筆畫的平行?!皣@”字左右兩部分的分別向左右兩側傾倒,而通過字底兩個支點的平衡使得這個字平中見穩(wěn)。兩個“于”字,一個上部打開下部閉合,另一個則正好相反。還有兩個“樂”字,一個平淡無奇,另一個縮短橫畫,夸張下面兩點的寬度,這個字頓時體勢跳躍,神采飛揚。這種處理方法應是受王羲之《得示帖》中“示”字的啟發(fā)。這種變化運用得熟練自然,似隨手拈來,毫不造作,真可謂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同蔡京的尺牘作品相比,此作在章法上整體顯疏,不僅因為字距行距較大,而且用筆也較細勁,提按反差不大。這因為使此作整體上呈現(xiàn)出二王瀟散妍潤的面貌,與其尺牘作品稍有不同。其子蔡絳有蔡京喜用長鋒羊毫的記載,也許此作即為蔡京用長鋒羊毫所書。 啟功先生曾說:“北宋書風,蔡襄、歐陽詢、劉敞諸家為一宗,有繼承而無發(fā)展;蘇、黃為一宗,不肯受舊格牢籠,大出新意而不違古法;‘二蔡'、米芾為一宗,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以法備態(tài)足而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實稱巨擘?!笨梢妴⒐Σ叹ǖ馁澷p?,F(xiàn)在爭論宋四家中之“蔡”為京為襄已無實際意義,但僅以書藝論,蔡京不遜與宋諸名家恐是事實。蔡京的大量作品已遭毀棄,是值得惋惜的。 (海外藝術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