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孔子說:“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h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從三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給別人的東西自己是否實踐了呢?”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得;光思考而不讀書學習,則無所依據(jù),疑惑不覺。”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孔子說:“早晨明白了道理,那怕晚上就死去,也沒有遺憾的?!?/h2>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自己內(nèi)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行為?!?/h2>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譯文】:孔子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而小人只能領悟利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譯文】:孔子說:'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并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孔子說:“早晨明白了道理,那怕晚上就死去,也沒有遺憾的?!?/h2>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自己內(nèi)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行為?!?/h2>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譯文】:孔子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而小人只能領悟利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h2>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處也。”---【譯文】:孔子說:“用不道義的手法得到的富與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微不足道?!案辉:惋@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我就不會去享受的?!?/h2>
子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譯文】:孔子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h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h2>譯文: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h2>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h2>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論語》,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鬃拥恼嗡枷牒诵氖恰岸Y”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在人際交往方面,他主張與人為善,以禮相待,人際和諧。 國人自小耳濡目染,誰都能說幾句論語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些話歷經(jīng)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發(fā)出智慧的光芒,為人所津津樂道。上面為摘選的一些《論語》經(jīng)典句子的楷書版本,既可以修身養(yǎng)性又能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