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故宮館藏大清同治陶瓷鑒賞

 自華居 2020-03-12



同治瓷,清代同治朝(1862-1874)生產(chǎn)的瓷器。同治時期景德鎮(zhèn)的瓷器生產(chǎn)更加萎縮,工藝低下,產(chǎn)品粗糙。
造型基本上為傳統(tǒng)造型的承襲,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造型與品種。如器壁高深的紅地開光龍紋碗以及為同治大婚而特制的“大婚禮造器”等。這些器物器形規(guī)整但略顯笨拙。青花有的色澤比較清新明快,有的粗劣黑褐,色料飄浮。粉彩色彩比較鮮艷,多用彩色作地色。由于色料中施加粉質(zhì)較多而顯得比較濃厚。專門為慈禧太后燒制的“體和殿”款餐具和陳設(shè)瓷比較規(guī)整。綠彩呈深翠色,黃彩嬌嫩淺淡。黃釉地色鮮亮凝厚,稱“明黃”。翡翠釉是同治時新出現(xiàn)的釉色。釉中綠色與白色混雜,如同翡翠。同治黃釉釉色濃深。黃釉瓷器有一色黃及黃釉刻花,也有黃釉為地色的加彩器。紋飾喜用吉祥內(nèi)容的紋飾,如萬壽無疆、五福捧壽、麒麟送子等。紋飾風(fēng)格進(jìn)一步圖案化,缺乏生氣??钭R,以“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兩行豎列楷書款和“同治年制”四字兩行豎列楷書款為主,無圈欄,粉彩器多用紅彩書寫。署“燕喜同和”楷書款的為同治皇帝大婚禮造器。其字體方正,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民窯器物多用字跡草率的紅彩印章式篆書款,有六字和四字兩種。

【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碗】

  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碗,清同治,高8厘米,口徑13厘米,足徑6.3厘米。
  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口飾金彩,內(nèi)壁紅地繪粉彩如意云紋和纏枝葫蘆紋,外腹黃釉錦紋地上繪紅彩如意云紋,主題圖案為四個圓形開光,內(nèi)分別為“?!?、“祿”、“壽”、“喜”四個楷書紅字,每個字周邊都配有五只蝙蝠和一周如意紋,含“五蝠捧壽”之意。外底黃釉地上繪筆、錠、如意組合圖案,寓意“必定如意”。
  此碗在黃釉地上飾多種紋樣,突出了吉祥寓意,這是晚清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三朝瓷器裝飾的共同風(fēng)格。此碗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

【紅地描金囍字碗】

  紅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高7.2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3.9厘米。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體紅釉描金。口沿內(nèi)外及腹部近足處飾描金回紋,內(nèi)外壁和足墻飾描金彩“囍”字,內(nèi)底心描金團(tuán)壽字紋。足底書礬紅彩“燕喜同和”四字楷書款。
  同治時期生產(chǎn)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湯碗、懷碗、黃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盤、碟等餐具為主。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撫景福在景德鎮(zhèn)為宮廷燒造的,共計120桶,計7,294件。

【紅釉開光金囍字碗】

  紅釉開光金囍字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8.2厘米。
  碗直口微敞,弧腹,圈足。口描金彩,口沿內(nèi)外均有描金回紋一周,碗內(nèi)壁紅地上描金“囍”字,里心飾金彩團(tuán)壽字,外壁紅地上有四個圓形開光,其內(nèi)皆飾龍鳳“囍”字,開光之間以花蝶紋相隔。外底白釉地上以紅彩書“長春同慶”四字楷書款。
  全器以紅色為主,并用藍(lán)、白、綠等色點綴,畫面喜慶熱烈,這是同治皇帝大婚時所用之器。

【粉彩描金壽字盤】

  粉彩描金壽字盤,清同治,高5厘米,口徑22.2厘米,足徑13.2厘米。
  盤撇口,淺腹外弧,圈足??诿杞鸩?,內(nèi)外皆以粉彩裝飾。盤內(nèi)黃釉地上繪六個描金團(tuán)壽字,每個壽字圍以五只蝙蝠,折枝桃及萬字飄帶紋穿插于各組圖案間,取“五蝠捧壽”、“萬福萬壽”之意。外壁白釉地上飾三組折枝花。外底紅彩書“同治年制”四字楷書款。
  此粉彩盤飾以黃、藍(lán)、綠、粉、金等色彩,盤內(nèi)花紋密布,盤外紋飾疏朗。其紋飾輪廓均用金彩勾勒,色彩富麗堂皇,充分顯示出宮廷特色。

【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

  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清同治,高8.1厘米,口徑13厘米,足徑6.2厘米。
  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口沿內(nèi)外及足墻均飾紅色回紋帶。碗內(nèi)白釉地上滿繪蝴蝶和花卉紋,外壁黃釉地上飾四個圓形開光,內(nèi)分別書“萬”、“壽”、“無”、“疆”四個楷書紅字并以如意紋相繞,開光之間繪蝙蝠、桃及盤腸紋,寓意“萬?!?、“萬壽”。外底白釉地上以紅彩書“長春同慶”四字楷書款。
  “長春同慶”款瓷器一般都是精美的官窯器。此碗是同治皇帝大婚時的喜慶用瓷。

【青花云龍紋賞瓶】

  青花龍紋賞瓶,清同治,高39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13厘米。
  瓶撇口,長頸,圓腹,圈足。以青花繪雙龍戲珠紋,輔以海水江崖與回紋做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雙行六字款。
  賞瓶是為皇帝賞賜需要而專門燒造的,始見于清代雍正年間,歷朝多見纏枝蓮紋,繪云龍紋者極為少見。

【青花花卉紋水仙盆】

  青花花卉水仙盆,長21.5厘米,寬16.5厘米。
  盆長方形,口微撇,直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小足??谘厣侠L變形回紋一周,沿邊繪卷草,腹部四面各繪一組水仙花。底心寫有青花篆書“體和殿制”四字款。
  此盆胎骨厚重,青花發(fā)色淡雅,花卉描畫細(xì)膩柔和,花朵、枝干脈絡(luò)清晰,幽雅清淡,是清同治朝宮廷用器的精美之作。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羹匙】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羹匙,清同治,長16.5厘米。
  飲食用具,用于喝湯。羹匙內(nèi)施以黃釉,粉彩繪如意云頭、綬帶及海水江崖紋,匙內(nèi)心4組金彩圓形開光內(nèi)分別書“萬”、“壽”、“無”、“疆”4字楷書,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花果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款??谘靥?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一周。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碗】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碗,清同治,高9.5厘米,口徑17.6厘米,足徑7.8厘米。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黃釉為地,四面飾描金開光內(nèi)書金彩“萬壽無疆”紋,4字紋間飾粉彩“卍”字飄帶及朵云紋,腹底飾粉彩海水江崖紋。足內(nèi)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碗造型敦實規(guī)整,紋飾吉祥喜慶,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奓斗 】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奓斗,清同治,高8.8厘米,口徑8.6厘米,足徑5.1厘米。    
  奓斗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秀麗小巧。內(nèi)施白釉,外黃釉色地上,上下各有4個圓形開光,內(nèi)分別書“萬” 、“壽” 、“無” 、“疆”4字,周圍襯粉彩裝飾,近底處繪江崖海水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器造型小巧規(guī)整,紋飾吉祥喜慶,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紋盤】

  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紋盤,高5.7厘米,口徑27.9厘米,足徑17.1厘米。
  盤口微撇,弧壁,圈足??谘赝磕ń鸩?。外壁白釉地上均勻分布3枝粉彩折枝花紋,盤內(nèi)黃釉地上以金彩書寫29個團(tuán)“壽”字,空白處點綴24個礬紅描金蝙蝠和12個藍(lán)料彩描金“卍”字,蝠眼以黑彩涂點。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白釉泛波浪紋,底中心署紅彩楷體“同治年制”4字雙行款。
  此盤為慈禧太后萬壽用瓷,所繪圖案寓意萬福、萬壽。

【黃地藍(lán)壽字紋長方花盆】

  黃地藍(lán)壽字紋長方花盆,清同治,高6.2厘米,口長25.3 厘米、寬16.4厘米,足距23.9厘米、14.4厘米。
  花盆長方形,平口,直壁漸收,平底下承4足。里施白釉,外壁飾黃地藍(lán)彩篆書“壽”字紋,上下有描金弦紋邊飾,口沿飾黃地紅彩回紋,足墻外面飾描金回紋。底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器造型規(guī)整,胎體厚重,黃地“壽”字紋飾,書體規(guī)矩,是同治時期御窯廠專為慈禧太后祝壽所燒制的器物。

【黃地藍(lán)壽字紋羹匙】

  黃地藍(lán)壽字紋羹匙,清同治,長17厘米。
  飲食用具,用于喝湯。羹匙內(nèi)以黃釉為飾,以藍(lán)料彩滿書“壽”字,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花卉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口沿處描金彩一周。其黃釉呈色嬌嫩,藍(lán)色深沉,對比強烈。

【黃地藍(lán)壽字紋奓斗】

  黃地藍(lán)壽字紋奓斗,清同治,高9.1厘米,口徑8.8厘米,足徑5.1厘米。
  奓斗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飾黃釉地藍(lán)彩篆書“壽”字紋,頸和腹部各書2周和3周,每周16字,字間疏密隨形變化。足內(nèi)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件奓斗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wèi)生用器。

【黃地藍(lán)壽字紋碗】

  黃地藍(lán)壽字紋碗,清同治,高7.5厘米,口徑14.7厘米,足徑5.9厘米。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黃釉為地,上飾藍(lán)彩篆書壽字紋。足內(nèi)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四字楷書款。
  碗造型敦厚穩(wěn)重,黃釉呈嬌嫩的明黃色,釉面瑩潤?!皦邸弊旨y裝飾,每周排列20字,上下由疏至密。該碗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紫地粉彩松竹梅詩句蓋罐】

  紫地粉彩松竹梅詩句蓋罐,清同治,景德鎮(zhèn)制。

【青花食盒】

  青花食盒,清同治。

【霽紅釉玉壺春瓶】

  霽紅釉玉壺春瓶,清同治,高29.5厘米,口徑9.4厘米,足徑10.8厘米。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外撇。外施霽紅釉,瓶內(nèi)及圈足內(nèi)均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同治年制”雙行六字款。
  道光以后紅釉色澤多似紅蕓豆色,故有“蕓豆紅釉”之稱。此瓶的釉面有深淺變化,主要呈蕓豆紅色。

【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渣斗】

  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渣斗,清同治,高8.6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5.8厘米。
  渣斗撇口,闊頸,鼓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黃釉地上書寫金彩團(tuán)“壽”字,間以紅彩蝙蝠紋,疏密隨形變化。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紅彩楷書“同治年制”雙行四字款。
  渣斗的功能相當(dāng)于唾盂。這件寓意“福壽”的渣斗應(yīng)當(dāng)是為慶祝慈禧太后壽辰而燒造的。

【黃地粉彩梅鵲紋盒】

  黃地粉彩梅鵲紋盒,清同治,高4厘米,口徑7.3厘米,足徑5.2厘米。
  盒圓形,子母口,圈足。里白釉,外通體黃地,繪粉彩梅鵲紋。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梅鵲紋碗】

  黃地粉彩梅鵲紋碗,清同治,高9.3厘米,口徑17.9厘米,足徑7.8厘米。
  碗敞口,深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凝厚鮮亮的明黃色,使器物具有富麗華貴的皇家氣派。在黃釉上以粉彩繪朵朵盛開的梅花,成雙成對的喜鵲飛舞其間,有“喜上梅(眉)梢”之意??谘丶叭ψ闾幰越鸩恃b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梅鵲紋盤】

  黃地粉彩梅鵲紋盤,清同治,高5厘米,口徑22厘米,足徑13.4厘米。
  盤敞口微外撇,弧腹,圈足,足內(nèi)紅彩楷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盤里為黃地粉彩裝飾,繪梅鵲紋4組,其中3組折枝梅上各繪喜鵲10只,構(gòu)圖布局一致,為同一摹本,盤心一組繪2只喜鵲。喜鵲以墨彩繪制,姿態(tài)各異,有的在枝頭憩息,有的回首展望,有的在空中飛舞。枝干以褐彩繪,梅花以粉色繪,色彩對比鮮明。盤外壁為白地粉彩折枝蓮花、西蕃蓮、牡丹各一,口沿以金彩裝飾。
  晚清瓷器中常見喜鵲登梅圖案,寓意喜慶吉祥。

【黃地粉彩叢竹紋奓斗】

  黃地粉彩叢竹紋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5.2厘米。
  奓斗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小巧。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彩繪各種絲竹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件奓斗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同治大婚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wèi)生用器。

【黃地粉彩叢竹紋盤】

  黃地粉彩叢竹紋盤,清同治,高5厘米,口徑22厘米,足徑13.1厘米。
  盤敞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內(nèi)紅彩楷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盤里為黃地粉彩叢竹紋飾5層,排列整齊。外壁為白地粉彩繪折枝西蕃蓮、蓮花、牡丹紋各一,口沿飾金彩。

【黃地粉彩叢竹紋碗】

  黃地粉彩叢竹紋碗,清同治,高6.5厘米,口徑8.2厘米,足徑3.9厘米。
  碗敞口,深腹,圈足,足內(nèi)紅彩楷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里白釉,外壁為黃地粉彩竹紋。黃地為明黃色,竹紋以墨彩勾邊,內(nèi)填藍(lán)彩,上繪金彩,竹葉叢叢,口沿、近足、足邊飾金彩。此器為同治大婚禮時燒制的宮廷用瓷。

【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碗】

  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碗,清同治,高6.5厘米,口徑10.3厘米,足徑4.2厘米。
  碗敞口,深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釉上以粉彩繪梅花喜鵲紋,點點梅花,競相開放,間14只喜鵲,寓意“喜上梅(眉)梢”。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碟】

  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碟,清同治,高3厘米,口徑10.3厘米,足徑6.8厘米。
  碟敞口,淺弧壁,圈足。內(nèi)施黃地粉彩梅鵲紋,外繪白釉粉彩勾蓮紋。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蝴蝶紋奓斗】

  黃地粉彩蝴蝶紋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5.2厘米。
  奓斗敞口,圓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內(nèi)施白釉,外以黃釉為地,彩繪各種蝴蝶紋飾。奓斗是宮廷宴席桌上盛裝骨刺的用具。據(jù)記載,早在元代就開始使用這種器具了。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奓斗是同碗、盤、酒盅這些餐具成套生產(chǎn)的,說明當(dāng)時婚宴用瓷非常講究。以蝴蝶作為吉祥圖案,除色彩斑斕外,也在于“蝶”與“耋”的諧音?!榜蟆币话惴褐改旮撸院餮b飾是象征長壽之意。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淡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盤】

  淡黃地紅蝠金彩團(tuán)“壽”字盤,清同治,高4.9厘米,口徑22.2厘米,足徑13.1厘米。清宮舊藏。
  盤口沿涂金彩。外壁白釉地上以礬紅彩描繪三枝均勻分布的折枝花紋。盤內(nèi)黃釉地上裝飾礬紅彩描金蝙蝠、金彩團(tuán)“壽”字、藍(lán)料彩描金“卍”字等,共29個團(tuán)“壽”字、24個蝙蝠、12個“卍”字。整個圖案寓意萬壽無疆、福壽萬年。外底署礬紅彩楷體“同治年制”四字雙行款。
  此盤屬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用瓷。
  同治一朝歷時13年,據(jù)清宮檔案記載,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御窯廠開始燒造瓷器,此后每年未曾間斷。先后有蔡錦青、俊達(dá)、景福等奉命督陶,其中以景福較為有名。但景福之出名,并非因他督陶有功,而是因他承辦同治大婚瓷器不力,“燒造未能合法,以致粗糙,不堪應(yīng)”,于是“仍著景福照數(shù)賠補”。景福承辦大婚瓷器始自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至十年十一月方照數(shù)補齊。

【粉彩歲朝嬰戲果盤】

  粉彩歲朝嬰戲果盤,清同治,高10厘米,口徑63厘米,足徑35厘米。
  此盤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大盤內(nèi)壁畫有100個童子,他們或燃放鞭炮,或吹嗩吶、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車、耍龍燈、跑旱船等。將“吉慶有余”、“太平有象”、“五福獻(xiàn)壽”、“五子奪魁”、“冠帶流傳”、“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吉祥主題鮮明地反映出來,無處不渲染著喜慶氣氛。盤外壁以黃釉為地,在一輪紅日兩側(cè)繪一龍一鳳,在龍鳳頭尾之間各有一紅色“囍”字。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除釉色和圖案寓意喜慶吉祥外,底部的款識也具有喜慶色彩,如“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它們多用紅彩書寫,與釉面相互呼應(yīng),共同襯托出祥和喜慶的主題。

【黃地紅喜字紋小碗】

  黃地紅喜字紋小碗,清同治,高3.4厘米,口徑6.6厘米,足徑2.6厘米。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秀麗。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黃釉色地,上以紅彩滿飾“喜”字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紅喜字紋奓斗】

  黃地紅喜字紋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5.2厘米。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秀麗。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黃釉色地上,以紅彩滿飾“喜”字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紅地金喜字紋盒】

  紅地金喜字紋盒,清同治,高4.5厘米,口徑8.1厘米,足徑5.2厘米。
  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內(nèi)外均礬紅地金彩裝飾。上下口沿及近足處均以金彩描繪變形回紋。腹部及圈足外墻各以金彩書寫10個雙“喜”字。盒蓋面中心以金彩書寫一團(tuán)“壽”字,圍以變形回紋,四周環(huán)以兩排雙“喜”字,每排10個。盒底及盒內(nèi)頂中心均繪結(jié)帶毛筆、銀錠、如意紋,紋飾外均圍以4個雙“喜”字。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燕喜同和”4字雙行款。
  此種礬紅地金“喜”字盒屬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有5種尺寸規(guī)格,大者稱捧盒,較小的是粉盒,最小者為可以盈握在手的胭脂盒。

【紅地金喜字紋奓斗】

  紅地金喜字紋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5.1厘米。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小巧。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紅釉色地,上以金彩滿飾“喜”字紋。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此器為同治大婚用瓷?!皣帧弊至?xí)慣稱“雙喜”,據(jù)傳為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創(chuàng)。因為其為兩個喜字組成,所以就成為喜慶尤其是婚嫁的吉慶符瑞。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作為主色調(diào)的紅色一般與金彩同時使用,烘托更熱烈的喜慶氣氛。

【紅地金喜字紋羹匙】

  紅地金喜字紋羹匙,清同治,長17厘米。
  羹匙內(nèi)外均施紅釉,內(nèi)以金彩滿書單“喜”字,外以粉彩對稱繪折枝花卉紋3組,圖案間墨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靥?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一周。

【黃地粉彩蝴蝶雙喜紋羹匙】

  黃地粉彩蝴蝶雙喜紋羹匙,清同治,長17厘米。
  羹匙內(nèi)施黃釉,粉彩滿繪蝴蝶紋,中心金彩書雙“喜”字一組,外飾白釉粉彩,對稱繪折枝花果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靥?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一周。

【黃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紋盤】

  黃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紋盤,清同治,高5厘米,口徑21.9厘米,足徑13.4厘米。
  盤敞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內(nèi)紅彩楷書“同治年制”4字款。盤里為黃地粉彩蝴蝶紋,間4雙“喜”字。喜字以紅彩勾邊,內(nèi)填金彩,蝴蝶紋先以墨彩勾繪輪廓線,再以金彩描繪一遍,內(nèi)填彩料。盤外壁繪白地粉彩折枝牡丹紋、西蕃蓮、蓮花紋3朵,以墨線勾邊,內(nèi)填彩料?!            ?br>  此器為同治七年(1868年)宮廷在景德鎮(zhèn)燒造的皇帝大婚用器。畫面充滿喜慶氣氛。

【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奓斗】

  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奓斗,清同治,高8.7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5.9厘米。
  侈口,束頸,圓腹,圈足,足內(nèi)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外壁以黃地繪粉彩紋飾。頸部繪蝴蝶紋,腹部繪蝴蝶,間4個雙“喜”字紋。蝴蝶紋先以墨彩勾繪輪廓線,再以金彩描繪一遍,內(nèi)填彩料?!跋病弊忠约t彩勾邊,內(nèi)填金彩??谘?、頸部、足邊各飾金彩一周。紋飾色彩豐富。
  由于蝶與“耋”諧音,因此瓷器上蝴蝶與雙“喜”字紋并用,寓意喜慶、吉祥。為清宮,尤其是晚清宮廷瓷器上的常見紋樣。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

  黃地粉彩梅鵲紋羹匙,清同治,長17厘米。
  羹匙內(nèi)施黃釉,繪梅樹兩組,上開滿粉色梅花,黑色喜鵲或飛于其中、或棲于樹枝,形態(tài)各異,形象生動。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寶相花、牡丹花卉紋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靥?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一周。

【黃地粉彩梅鵲紋奓斗】

  黃地粉彩梅鵲紋奓斗,清同治,高8.2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5.9厘米。
  奓斗敞口,圓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在黃釉上以粉彩繪出朵朵盛開的梅花,成雙成對的喜鵲飛舞其間,有“喜上梅(眉)梢”之意,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梅鵲紋碗】

  黃地粉彩梅鵲紋碗,清同治,高6厘米,口徑12.2厘米,足徑5厘米。
  碗敞口,深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施黃釉。在黃釉上以粉彩繪出朵朵盛開的梅花,成雙成對的喜鵲飛舞其間,有“喜上梅(眉)梢”之意??谘丶叭ψ闾幰越鸩首餮b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粉彩花蝶盅】

  粉彩花蝶盅,清同治,高6.1厘米,口徑6.8厘米,足徑3.5厘米。
  盅敞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通欄繪粉彩花蝶紋,枝葉青翠,鮮花嬌嫩,彩蝶翻飛,描繪生動細(xì)膩。底部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花蝶紋傳統(tǒng)陶瓷圖案,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制品。清代,隨著西方繪畫透視技法傳入,花卉注重陰陽向背,描繪更加生動傳神。

【墨彩籟瓜紋盅】

  墨彩籟瓜紋盅,清同治,高6厘米,口徑8.8厘米,足徑4厘米。
  盅敞口,深腹,圈足,足內(nèi)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仫椊鸩?。外壁以墨彩繪籟瓜、蝴蝶、竹紋?;[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其枝藤纏繞,連綿不斷,與蝴蝶紋組合在一起寓意爪瓞綿綿。

【墨彩籟瓜紋蓋碗】

  墨彩籟瓜紋蓋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10.3厘米,足徑4.4厘米。
  蓋面隆起,合于碗口內(nèi)。碗敞口,深腹,圈足,蓋頂及足內(nèi)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內(nèi)外均以墨彩飾過枝籟瓜、蝴蝶、竹紋。胎體較輕薄。
  墨彩表面暗澀無光,紋飾筆觸較為拘謹(jǐn)?;[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造型均顯示了晚清瓷器的裝飾特征。

【黃地粉彩蝴蝶紋羹匙】

  黃地粉彩蝴蝶紋羹匙,清同治,長16.7厘米。
  羹匙內(nèi)施黃釉,以藍(lán)、綠、粉及金彩滿繪形態(tài)各異的蝴蝶,外以白釉粉彩為飾,對稱繪折枝花卉紋3組,圖案間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靥?span data-id='2971'>描金
彩一周。其淡雅的黃色與藍(lán)、綠等色蝴蝶相配,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黃地粉彩百蝶紋奓斗】

  黃地粉彩百蝶紋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5.2厘米。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內(nèi)施白釉,外以黃釉為地,彩繪各種蝴蝶紋飾。奓斗是宮廷宴席桌上盛裝骨刺的用具。據(jù)記載,早在元代就開始使用這種器具了。在同治大婚禮用器中,奓斗是同碗、盤、酒盅這些餐具成套生產(chǎn)的,說明當(dāng)時婚宴用瓷之講究。以蝴蝶作為吉祥圖案,除色彩斑斕外,也在于“蝶”與“耋”的諧音。“耋”一般泛指年高,以蝴蝶作裝飾是象征長壽之意。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黃地粉彩百蝶紋盤】

  黃地粉彩百蝶紋盤,清同治,高5.1厘米,口徑22.2厘米,足徑13.3厘米。
  盤敞口,弧腹,圈足,足內(nèi)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谘仫椊鸩省1P內(nèi)為黃地粉彩蝴蝶紋,盤外壁繪白地粉彩折枝牡丹紋、西蕃蓮、蓮花紋。

【黃地粉彩百蝶紋蓋碗】

  黃地粉彩百蝶紋蓋碗,清同治,高8.4厘米,口徑10.7厘米,足徑4.2厘米。
  蓋面隆起,合于碗口內(nèi)。碗敞口,弧腹,圈足,足內(nèi)、蓋頂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碗里為白釉,蓋面及碗外壁為黃地粉彩蝴蝶紋飾,蝴蝶翩翩飛舞,色彩豐富。
  據(jù)史料記載,同治七年(1868年),清宮為同治皇帝大婚訂燒了一批瓷器,多以明黃為地,上繪各種吉祥喜慶紋飾,多達(dá)十余種,如鵲登梅、紅蝠團(tuán)壽、五蝠捧壽、梅雀、叢竹、朵蘭等。

【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

  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清同治,通高9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4.3厘米。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蓋拱形帶環(huán)行抓鈕,里施白釉。蓋面和腹壁外均施黃釉為地,均勻分布4組五福捧壽紋,圖案空間上下各繪4組折枝桃,每組空間繪4個結(jié)帶“卍”字。抓鈕及足內(nèi)施白釉,均署紅彩“同治年制”4字雙行楷書款。
  此蓋碗造型規(guī)整,釉面瑩潤亮澤。紋飾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時期御窯廠專門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