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開篇就有幾張圖,包括南政司天在泉脈圖,北政司天在泉脈圖;南政陰陽脈交死圖,北政陰陽脈交死圖;南政尺寸脈反死圖,北政尺寸脈反死圖。 成無己先生為什么把這些有關南北政的圖放在《注解傷寒論》的最前面,其用意為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說,這些圖應該對《注解傷寒論》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只是試圖盡可能通俗地把這些圖釋讀一下,讓更多的讀者朋友知道這些圖到底說了些什么。 我們知道,在運氣學說中,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丁壬為木運,丙辛為水運,戊癸為火運。這其中,甲己土運為南政,其余乙庚金運、丁壬木運、丙辛水運、戊癸火運為北政。 為什么叫“南北政”,實際上說的就是南面論脈和北面論脈。我們拋開一切繁雜的理論演示一下其實也簡單。當你面向南方,手心向上伸出雙手,順著這個方向來論脈,南為上,那么你的寸脈在上,尺脈在下,這叫南政。你仍然伸著雙臂面南站著,有人面向你,也就是面北論脈,則北為上,那么就是你的尺脈為上,寸脈為下。 我們知道五運六氣理論中,六氣的司天在上,在泉為下,人的氣脈亦應之,南政時,寸在上,為司天位;尺則在下,為在泉位。(看下圖中間的圓,司天主寸,在泉主尺。) 北政則是反過來的,尺在上,為司天位;寸在下,為在泉位。(看下圖中間的圓,司天主尺,在泉主寸。) 這一節(jié),大家記住兩句話,很關鍵,第一句就是少陰所居之處則脈不應。第二句就是,所謂脈之不應,是指脈沉細,為陰脈。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蹲⒔鈧摗返哪险幩咎靾D,就是對這段話的圖示。 先來說說何謂脈之不應? 《類經(jīng)·南北政說》一文中說:“脈有不應者,謂陰之所在,脈乃沉細,不應本脈也?!庇终f:“脈之不應者,乃以三陰之中少陰所居之處言之?!?/p> 為什么說少陰君火所在就會脈沉不應?劉元素在《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中說:”六氣以少陰君火為君主,余皆為臣。君治內(nèi)而降其命,臣奉命而治其外,外者陽也,故其脈??;內(nèi)者陰也,故其脈沉。” 也就是說,因為六氣中少陰君火為君主,君主治內(nèi),內(nèi)者為陰,因此,所謂不應是指脈沉于指下,謂之不應。不應而沉謂之陰位,應而浮者謂之陽位。凡不應者,于指下反其平常之真。故《經(jīng)》曰:“諸不應者,反其真則見也。” 南政少陰司天,則兩寸口不應。 上圖為《注解傷寒論》中的南政少陰司天脈圖,說的是“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 因為南政之年司天應寸,在泉應尺,少陰司天,位居天之中位主兩寸口,故兩寸不應。因此“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說的是左右手兩寸口均不應,為陰脈。 南政厥陰司天,則右寸不應。 上圖為南政厥陰司天(己亥、己巳歲)圖,說的是“厥陰司天,則右不應”。 南政厥陰司天,則左間氣為太陽,右間氣為少陰,少陰所在則為不應,因此說“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右手寸口不應,為陰脈。 南政太陰司天,則左寸不應。 上圖為南政太陰司天(己丑、己未之歲)圖,說的是“太陰司天,則左不應”。 南政太陰司天則是左間氣為少陰,右間氣為少陽,少陰所在為不應,因此說“太陰司天,則左不應”,左手寸口不應,為陰脈。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p> 上篇博文用《注解傷寒論》中的圖示,解說了何謂“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這一篇再來說說何謂“三陰在泉,則尺不應”。 《注解傷寒論》中的南政少陰在泉(己酉、己卯歲)(見下圖),說的是陽明司天,則兩尺脈不應。 因為不論是三陰司天還是三陰在泉,均是少陰居中,太陰居左間,厥陰居右間。居中的少陰司天則主左右手兩寸脈,在泉則主左右手兩尺脈。 南政少陰司天則主兩寸脈,南政少陰在泉則主左右手兩尺脈,南政少陰在泉“尺不應”說的是左右兩尺脈均不應,為陰脈。 南政厥陰在泉(甲寅、甲申之年)圖(見下圖),說的是厥陰在泉則左尺不應(應該是右尺不應)。 厥陰在泉,左間氣為少陰(應為太陽),右間氣為太陽(應為少陰),少陰所在為不應,因此說南政厥陰在泉,則左尺脈不應(應為右尺脈不應),為陰脈。 南政太陰在泉(甲辰、甲戌之年)圖(見下圖),說的是南政太陰在泉則右尺不應(應該為左尺不應)。 南政太陰在泉,則左間氣為少陽(應為少陰),右間氣為少陰(應為少陽),少陰所在為不應,所主右尺脈不應(應為左尺脈不應),為陰脈。 所謂“南政之歲……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其中所謂的“左右同”說的就是厥陰在泉則左尺不應(應為右尺不應),太陰在泉則右尺不應(應為左尺不應),左右手尺脈同為不應。 (文中括號里紅字乃根據(jù)《南政年脈不應圖勘誤修正》改正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