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本是一個“父棄兄嫌”的農(nóng)村浪蕩子,在秦末中,以一介布衣身份,手持三尺寶劍,誅滅暴秦,打敗兵多將廣、勇武過人且獨壓群雄的項羽,開創(chuàng)大漢四百多年的基業(yè)。 劉邦究竟靠什么樣的超人才智,使自己由山野草民,一躍而成為一代帝王?毛澤東在品評中國古代帝王時,認為劉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用人得當。 而劉邦自己也認為,由于善用張良、蕭何和韓信這三杰,才奪取的天下。那劉邦到底又靠什么讓天下英杰,心甘情愿地聽從自己領導和指揮呢? 在我看來,劉邦有三大馭人之道,目前很多領導、老板都在學習,如果你看不明白,或者是掉入大坑慘遭拋棄,或者是錯失升職加薪的良機。 馭人之術一:用人以長,寬宥小過從古至今,很多國君眼里揉不得沙子,常常因小的過失,錯失賢才。劉邦則不然,在楚漢爭雄之際,他用人最看重的是能力。這方面最出名的莫過于任用陳平。 陳平最初在魏王任職,后投奔項羽,因平定殷王司馬卬有功,被封為都尉。不久,劉邦擊敗司馬卬,項羽卻遷怒于陳平,并要誅殺他。陳平聽聞后,封印還金給項羽,通過魏無知引薦,投奔劉邦。 一番交談,劉邦認為陳平有本事,也拜為都尉,監(jiān)督漢軍。這很快引起了周勃、灌英的不滿。兩人搜集陳平的黑材料,向劉邦告狀,說陳平與嫂子搞曖昧、事君不忠誠、接受將領賄賂,誰給的錢多誰就有好處、給的少就派苦差事。 這黑材料處處是要害簡單一句話,陳平道德有問題,不能任用。要是項羽,早就砍了陳平。而劉邦保持理智,但也很無奈的把陳平叫來,對事君不忠和受賄進行質(zhì)疑。 針對事君不忠,陳平直言,魏王不納諫、項羽不信任,而漢王善用人才,所以投奔;針對受賄,他告訴劉邦,雖然都尉官不小,但俸祿低,自己不受賄就沒辦法生活;最后還婉言告訴說,我的特長是出謀劃策,有用就用我,不用我大可以封金辭官而去。 劉邦聽完后,直接道歉,賞錢、加封一級為中尉,并在軍中為其撐腰。 在劉邦看來,陳平與嫂子有曖昧,不管真假,這是他的私事,根本不值得問;事君不忠,只是未遇明主;受賄,其實是自己給的待遇不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陳平是奇謀之術,任用其長處有利于爭奪天下。 陳平也不負所望,在楚漢膠著之際,成功離間項羽君臣;在建國后,為劉邦巧計捕韓信、巧解白登之圍,與周勃攜手誅殺諸呂,穩(wěn)定大漢江山。 此外,雍齒曾在起事之初,背叛劉邦,投降魏國,但劉邦依然任用,最后封侯。 可見,天下沒有不能用的人才,關鍵是如何使用。一個人有小的過失并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小的過失而失去人才。像劉邦一樣,現(xiàn)代的領導老板要容忍下屬小的過失,任用其能,反而容易收服人心。 同樣,像陳平一樣,作為下屬如果出現(xiàn)小過失,也不用患得患失,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聰明的領導也不會為難的。如果遇上愚昧的領導,也不值得為其賣命,走人便是。 馭人之道二:從諫如流,合用則用能得到賢才,是幸事;賢才能被重用,更是幸事。得到重用最主要的表現(xiàn)之一是善于納諫,劉邦又是此中好手。 在劉邦西入關中,經(jīng)過高陽時,說客酈食其獻計奪取陳留,得到秦國囤積的糧食,劉邦立刻采納。在楚漢膠著之際,酈食其又獻計,大封六國貴族為諸侯,共同攻擊項羽,劉邦起初認為很有道理,后在張良點撥下,發(fā)現(xiàn)此計直接毀掉自己的天下,立刻放棄,但依然信任酈食其。 聽從樊噲、張良之言,從秦宮退出,換軍霸上; 聽從韓信之計,任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 聽從新城三老董公遮建議,為義帝發(fā)喪,三軍縞素,占據(jù)楚漢戰(zhàn)爭的道義制高點; 聽從婁敬建議,舍棄洛陽,定都關中; …… 以上只是簡單羅列了幾個,劉邦善于納諫的事情還有很多。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無論是什么人向劉邦提出建議意見,只要是對的,他都能聽從,并立刻采納,錯的立刻改正。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F(xiàn)代的領導和老板,心胸要像劉邦一樣大度,首先要能夠忍受下屬,其次要要能夠聽取不同的意見建議,最后是采用合適的建議。 馭人之道三:利誘為上,以賞為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很難改變。聰明的人會利用這種人性,獲取最大利益。 劉邦善利天下,小則賞錢,大則封侯封王,使用利益驅(qū)使天下俊杰,為其效命。根據(jù)史記記載,在漢朝初年,劉邦分封功臣達一百三十七人。 對待有功的人,即使是一個小的建議,他都立刻封賞。除了前面的陳平、酈食其,還有以下幾個小事,可以窺見一斑。 在誅滅暴秦中,南陽郡守呂齮在舍人陳恢勸諫后投降,劉邦直接封賞呂齮為殷侯、封賜陳恢千戶食邑; 在攻滅項羽時,雖然出于無奈,但還是賜封韓信、彭越和黥布為王,實現(xiàn)了對項羽的八面埋伏,奪取了天下; 在定都搖擺之際,婁敬勸諫入都關中,直接被拜為郎中,賜姓劉; 太公家令勸諫太公拒絕劉邦迎拜,賞賜黃金五百斤; 田肯祝賀劉邦收捕韓信,定都關中,并建議齊國只能冊封劉氏子弟,賞賜黃金五百斤。 …… 由于劉邦出手闊綽,上至韓信、下至太公家令這樣的人,都肯為劉邦賣命,說白了都是為了得到最大化利益,而劉邦善于用賞賜來收服人心。 對于現(xiàn)代的領導和老板來講,講感情不如講利益,錢給到位了,員工自然會賣命;如果不賣命,直接辭退,換個賣命的。員工肯定喜歡劉邦這樣的老板。 參考材料:史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