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奎、郭映田 來源:民國時期心意拳術(shù)學(xué) 心意拳不動勢 凡事有動必有靜,動者靜之效,靜者動之儲也,舍動言靜其失也枯,離靜言動其失也枵,然靜為動之源,而運動者必先致力于靜。如是則氣內(nèi)充,而力外碩也。心意者,以氣行而不動姿勢,實為入門初步,正本清源之道,學(xué)者應(yīng)以致意焉。 心意拳無極勢 (又謂虛無勢) 無極勢即立正姿勢,而內(nèi)無動意,外無動形,此時三心掃,四相空,一氣渾論,無所向意。順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靜若木雞植中庭,是之謂無極。 心意拳太極勢 由前勢將渾論之氣,略加收聚,此時心意已動,四稍已驚,不過內(nèi)勁已具而外形未露,謂之太極也。 心意拳兩儀勢 由前勢將身束下成了舒勢,即站毛猴式也。此時全身陰陽已分,不過三體四相未判,謂之兩儀勢也。 心意拳三才勢 (又謂之四相勢) 由前勢向前出步,變成展勢,此時三才已動,四相已現(xiàn),故謂之三才四相勢也。三才,即頭手足也。四相,即四肢也。 心意拳裹,松,垂,縮 裹者,兩手往里裹勁,如兩手朝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勁也。松者,松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垂者,兩手往外翻之時,兩手極力徃下垂勁也??s者,兩肩兩胯裹根,極力往回縮勁也。此四功最要,故錄之。 |
|
來自: 軍師qjszlsxuf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