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推送為武世成、武榮天(統(tǒng)財主)、武榮光(七財主)、武榮祿(八財主)四人傳記,見聞有限,希望大家補充!《夏家堡村志》將鄉(xiāng)賢設為人物編中的第一檔,只收錄武榮光、武克魯、郭少仙、武汝揚等幾位具有重要影響的名人,其余人物則列入第三檔普通人物傳中,武世成及榮天、榮祿即第三章人物。
《夏家堡村志》 第十編 人物 第一章 鄉(xiāng)賢 武榮光(1855—1932),字普三,武家第十八世,族中排行老七,村人稱之為“七財主”。清末知名士紳、富商,廩貢生、分省試用知縣。其父世成,為奉天合盛東股東,本書有傳。 武榮光(右)與其胞弟榮祿(武淑剛先生提供) 武榮光出身于資本雄厚的商人家庭,自幼聰穎過人,又受教于名師,光緒初年中秀才,后以廩生資格被選拔為貢生。貢生,即國子監(jiān)太學生,實際上貢生并不入監(jiān)讀書,不過取得太學生資格,一方面可以直接參加鄉(xiāng)試,一方面通過“詮選”出任官職。武榮光一生在奉天、綏遠、天津衛(wèi)、祁縣等地經(jīng)營錢鋪、茶莊、藥店等,資財雄厚,是祁縣喬、渠、何等大戶之后重要的晉商。他不僅繼承父親的部分產(chǎn)業(yè),還與兄弟榮天、榮祿合伙開設“德鴻元”茶莊,獨立經(jīng)營的“逢源麗”雜貨鋪、藥材鋪等生意,規(guī)模頗為可觀。由于多年奔波在外,武榮光親眼目睹了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被列強蹂躪的現(xiàn)實,他深刻的體會到,要擺脫落后局面,只有培養(yǎng)人才,爾后才能強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武榮光從省城邀請回剛從令德堂結業(yè)的趙戴文至其武氏私塾任教,培養(yǎng)自家子弟讀書,后又資助趙氏東渡日本留學,進一步深造。趙戴文后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長等職,任職期間,曾邀請武榮光出山,到山西省政府管理財政,武榮光因不滿閻錫山的獨裁行為,以年邁為由婉言謝絕。光緒二十三年(1897),剛考取經(jīng)魁舉人的張友桐,被武榮光邀請至武氏家塾任教。張友桐后任山西大學教授,成為民國時期山西著名學者。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武榮光又積極與渠本翹等人籌組祁縣中學堂(即今祁縣中學前身),并任代理總辦,對祁縣教育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武榮光雖業(yè)商賈,但終身手不釋卷,所結交的朋友,多是晉省文化名流,清末山西文人,很多與其熟識。武榮光藏書極多,其家后院西側,有藏書樓一座,名曰“覺曉樓”,插架琳瑯,置書萬卷,經(jīng)史子集齊備,其中尤以清儒著作與醫(yī)書為多,常無償借閱樓中珍貴藏書給村中后學郭少仙等人閱讀,對夏家堡文化氛圍的塑造也起了積極的作用[1]。郭少仙借閱武榮光《皇清經(jīng)解》后做的札記 (現(xiàn)藏祁縣圖書館古籍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渠本翹等人發(fā)起震驚全國的保礦運動,為了支持渠本翹從英國人手中奪回山西礦權,夏家堡武榮天、武榮光、武榮祿昆仲三人慷慨解囊,各出巨資入八十股,共二百四十股[2],為組建山西保晉礦務局做出了突出貢獻。民國十二年(1923)前后,又捐資、參與設計并主持了夏家堡文昌廟與東菩薩廟的修建,其樂善好施如此。武榮光不僅精通商道,且嫻于醫(yī)術。他與塔寺村的大儒劉奮熙進士是至交,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醫(yī)術,為村人診病,遇到十分窮困的患者,甚至診費、藥費分文不取,廣受村人愛戴。武榮光一生娶妻五房,生有五子。第一房生長子武憲文,第二房生二子武濬文和三子武觀文,第四房妻子天津人,生四子武黼文,第五房妻子綏遠人,生五子武黻文。武榮光是夏家堡清末民國最有威望、最有成就的人。他在亂世紛爭的年代,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生意做得大,教育抓得緊,公益搞得好,不參與政治,不為名所困,行事低調,為人質樸,夏家堡贏得“文化村”的美譽,與武榮光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保晉公司第二期收股清單
附錄 《祁縣中學堂章程》所載祁縣中學堂首屆管理人員: 賞戴花翎補用府在任候補直隸州知州山西太原府祁縣知縣張良耘武世成,清道光初年出生,卒年不詳,堂名為“三成堂”。據(jù)相關檔案記載,世成自幼聰慧異常,但秉性極頑劣。稍長,闖關東,至奉天,先做店員、學徒,后來便頂了生意當掌柜,開設茶莊與錢鋪。清同治年間,武世成與郭雙慶堂、合盛元、張永善堂等幾家茶莊合開奉天最早的錢鋪——合盛東錢鋪。該錢鋪共八股:郭雙慶堂三股、合盛元三股半、張永善堂半股、武三成堂一股。合盛東開業(yè)以后,合盛元又與合盛東于光緒元年(1875)在遼陽大紙坊合開東聚發(fā)燒鍋。隨后合盛東又陸續(xù)設立分號六處,即遼陽大紙坊的泉聚發(fā)錢鋪、昌圖縣八面城的東興義錢鋪、吉林梨樹縣城內的錦泰永錢鋪、梨樹縣小城于的合盛泰、東興聚錢鋪和吉林懷德縣公主嶺的合盛通錢鋪。同時,合盛東錢鋪又與作為東家的武三成堂在奉天合開合盛興錢鋪,財股各半。據(jù)《奉天商會檔》(卷號1040)記載,民國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清單:合盛東存款567954兩,貸款315041兩,合盛興存款214721兩,貸款152672兩,合計存款782675兩,貸款467713兩[3]。由此亦可窺見武三成堂的資本規(guī)模。武世成發(fā)家之后,回鄉(xiāng)大興土木,修建宅院。今村中東大街路北尚有建筑遺存。宅院修建完成,他又開辦私塾,重金延請名師,培養(yǎng)族中子弟。世成有子三人:榮天(統(tǒng)財主)、榮光(七財主)、榮祿(八財主)。武榮天,字則卿,世成長子,人稱“統(tǒng)財主”,清末商人。武榮天約生于清代道光末年,青年時代開始便追隨父親在奉天經(jīng)商,后于合盛東號內執(zhí)事,四十多年棲身商場,深諳商道。約民國十年后去世。 武榮天(左一)與合盛元東掌合影
載郝汝椿《合盛元票號》書前彩頁 武榮祿,世成三子,人稱“八財主”。早年與兄長榮天、榮光輔佐父親在奉天打理合盛東生意,在祁縣城內與兄長又合伙開設“德鴻元”茶莊,生意資本規(guī)模較大,實力雄厚。 武榮祿熱心教育,他與兄長武榮光合辦的私塾,邀請趙戴文、張友桐等人任教,質量為一邑之冠。自此在本村興起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影響深遠。民國二十年前后至解放初期二十余年的時間中,武榮祿一直擔任夏家堡村長。在任期間,他從不與村民爭利,積極為村中公事奔走,廣受村人稱贊。
【1】郭維芝.先慈行述[M].民國二十五年石印本
【2】佚名.商辦保晉礦務總公司第二期收股清單[J].并州官報,1909年,(第90期).P21-23 【3】黃鑒暉著.山西票號史[M].太原: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 2002.06.P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