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唑菌酰胺是由巴斯夫公司研發(fā)的為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劑, 兼具預(yù)防和治療作用,具有非常優(yōu)異的內(nèi)吸傳導(dǎo)活性。其防治譜廣,藥效強,作用持久,且增產(chǎn)效果顯著。 商品名稱:Xemium 化學(xué)名稱: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1,1-聯(lián)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 理化性質(zhì):純品為白色晶體,熔點156.8℃,相對密度1.42(室溫),蒸氣壓(25℃)>8.1×10-9 Pa。其室溫下溶解度(g/L,20℃):丙酮>250、乙腈167.6±0.2、二氯甲烷146.1±0.3、乙酸乙酯123.3±0.2、甲醇53.4、甲苯20.0、正辛醇4.69、正庚烷0.106。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20℃)Kow logP 為3.08(去離子水)、3.09(pH4)、3.13(pH7)、3.09 (pH9)。pH值4~9時,氟唑菌酰胺水解穩(wěn)定,在使用人造光的天然水中無光解轉(zhuǎn)換現(xiàn)象。 毒性:氟唑菌酰胺對哺乳動物的急性毒性很低,大鼠(雌性)急性經(jīng)口LD50值>2 000 mg/kg,大鼠急性經(jīng)皮LD50值>2 000 mg/kg,對皮膚和眼睛無刺激性。 主要劑型:42.4%、43%懸浮劑,12%乳油, 作用機理:氟唑菌酰胺主要通過作用于蛋白復(fù)合體Ⅱ,影響病原菌呼吸鏈 的電子傳遞系統(tǒng),阻礙其能量的代謝,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導(dǎo)致其死亡,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作用特點:氟唑菌酰胺為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具有內(nèi)吸傳導(dǎo)作用,兼具保護和治療活性,可防治多種作物上的多種真菌性病害。氟唑菌酰胺復(fù)配性好,能與多種藥劑復(fù)配,廣泛應(yīng)用于多種作物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葉斑病等病害。 適用作物:主要用于大麥、小麥、燕麥、水稻、玉米、番茄、馬鈴薯、向日葵、大豆、甜菜、蘋果樹、梨樹、櫻桃、油桃、李子等多種作物。 防治對象:用于防治紋枯病、網(wǎng)斑病、斑枯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黑星病、斑點落葉病、銹病等病害。 使用技術(shù) 番茄灰霉病 1、防治番茄灰霉病、葉霉病,發(fā)病前或初期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0-3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4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3天。 草莓灰霉病 2、防治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發(fā)病初期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10-2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3天。安全間隔期7天。 黃瓜白粉病 3、防治黃瓜灰霉病、白粉病,發(fā)病初期或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10-2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3天。 4. 防治辣椒炭疽病,在發(fā)病初期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0-26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3天。 葡萄白粉病 5、防治葡萄白粉病、灰霉病,在發(fā)病前或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500-3500倍液,間隔10-14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7天。 6、防治西瓜白粉病,在發(fā)病前或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10-2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7天。 7、防治馬鈴薯早疫病,在發(fā)病前或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0-26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14天。 8、防治馬鈴薯黑痣病,在馬鈴薯播種時,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10-2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霧,將藥液均勻噴霧在薯塊上和播種溝內(nèi),每季作物施藥1次。 9. 防治芒果炭疽病,發(fā)病前或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500-3500倍液,間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每季作物施藥3次,安全間隔期14天。 10. 防治香蕉黑星病,始見病害時開始用藥,可用42.4%吡醚菌酰胺懸浮劑2000-3000倍液均勻噴霧,間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安全間隔期21天。 |
|
來自: 正興活之學(xué)之 > 《農(nóng)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