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聽見有人抱怨:為什么我?guī)土怂?,他不領(lǐng)情就算了,還要反過來傷害我呢?這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幫錯了人。 正如作家張子凡說的:“我笑你偏聽偏信優(yōu)柔寡斷,我還笑你忘恩負(fù)義不知好歹,我更笑我自己識人不明。” 點擊加載圖片 人生在世,滿懷善心,助人為樂的事情常有發(fā)生,但卻并不是每個被幫助過的人都會對你心懷感激。有些人就像農(nóng)夫與蛇一樣,不懂感恩,還反咬一口,給你帶來傷害和損失。 所以說,一個人再善良,也別亂發(fā)善心。尤其是在這2件事上,好心容易被辜負(fù),不僅不能積福,反而會讓自己的福報慢慢溜走。 01不渡無緣之人 佛家常講普渡眾生,但又說佛度有緣人。很多人便覺得兩者之間有矛盾,既然是普度眾生,為什么又不渡無緣之人呢? 點擊加載圖片 在開解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則經(jīng)典的佛教故事: 一位虔誠的信徒在遇到水災(zāi)后,便爬到屋頂上避難。眼看洪水漸漸上漲,就要淹到腳下了時,信徒急忙禱告:“大慈大悲的佛祖快來救我??!” 不一會兒,便有人劃了一條獨木舟來救信徒。但信徒卻拒絕了,堅持說:“我不要你來救,佛祖會來救我的?!庇谑悄侨笋{著獨木舟走了。 點擊加載圖片 然而,大水還在繼續(xù)上漲,很快到了他的腰部。信徒十分著急,立即又向佛祖發(fā)出祈求。這時,又來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他時,他又拒絕了,并且說道:“我不喜歡這艘船,佛祖會來救我的?!?/p> 那條小船只好拋下信徒開遠(yuǎn)了。沒一會兒,水已經(jīng)漲到了胸部,信徒繼續(xù)大聲地向佛祖禱告著??墒?,隨著洪水的上漲,信徒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 就在此時,一位禪師駕船趕來救起了他。得救的信徒向禪師抱怨:“我對佛是如此虔誠,但是佛祖在我遇難之時卻不來救我?!?/p> 禪師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你真是冤枉了佛。佛曾經(jīng)幾次化作船來救你,你卻嫌這嫌那,一次次地拒絕了,看來你與佛無緣了。” 點擊加載圖片 這則故事,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佛不是萬能的神仙,更不是命運的主宰者。 佛可以講法,為你提供幫助。但如果你執(zhí)念太深,不愿相信佛法,也不依教奉行。那么,佛想度也度不了。 也就是說,一個人想要脫離困境,全在自己,不在別人。就好像你生病了,卻不相信醫(yī)生的醫(yī)術(shù),拒絕治療。再高明的醫(yī)生都無能為力?;蛘吣阆胍獙W(xué)知識,卻不愿聽老師講課,老師也不能變戲法似的,將知識變到你的腦袋里。 點擊加載圖片 反過來思考,幫人也是一樣。當(dāng)對方不理解你,你說再多仍不屑一顧,堅持拒絕你時,你就沒必要低眉順眼,委屈自己去迎合對方了。 要知道,彼此之間能夠形成一種施助與被救助的關(guān)系,也是一種緣分。當(dāng)對方執(zhí)意拒絕幫助時,只能說彼此無緣,莫強求。 02不助無恩之心 有一句話叫:“知恩圖報的人,幫他是情分;忘恩負(fù)義的人,不幫是本分”。 那些忘恩負(fù)義的人,毫無感恩之心。別人對他的好,就好像有人給了一塊糖,吃了之后就忘記是誰給予的了。 點擊加載圖片 然而,古人又云:“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牢記心中,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倍報答。 只是,對于施恩的人而言,發(fā)了善心之后,并不會奢求回報。最好的報答,便是得到幫助的人,將這份善意延續(xù),去幫助到更多的人。 比如之前媒體報道的,在長沙開了一家“好人多粉店”的下崗工人夫婦,幾年前,生活困難的他們,在街坊鄰居的鼓勵和資助下開起了這家粉店,通過努力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點擊加載圖片 為了報答社會,夫婦倆常年為孤殘、低保老人和學(xué)齡前孩子免費提供米粉。并在店內(nèi)設(shè)置了愛心儲存處,客人們可以在此處獻(xiàn)愛心,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對夫婦的行為,便是一種愛心傳遞,就像接力棒一樣,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回饋給社會。 但當(dāng)這份善意傳遞到無恩之心的人手中時,便會中斷。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更不會想著自己要傳承愛心,去幫助別人。 因此,一個人再善良也不能去救助一個毫無感恩之心的人,這對于美好的善心來說,是一種浪費。 點擊加載圖片 綜上所述,一個人發(fā)善心是要有選擇的。要知道,無論在哪個時代,在哪里,你的善良都很珍貴,只能給予那些懂得知恩圖報、品行端正的有緣人。而那些忘恩負(fù)義、沒有緣分之人,幫了也是白幫,甚至還弄得自己一身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