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了很久單反后,迷上了膠片的色彩、味道、感覺,隨入手Contax T3一只。 在拍了幾卷膠片后,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 底片價格昂貴,特別是反轉片,現(xiàn)在單筒基本都是在35以上,加上沖掃的價格,平均每張照片的成本超過2元。 玩起來不方便,單反一拍就看到效果了,拍的不好立刻就刪,膠片拍了都不知道咋回事,拍完了還得送去店里沖洗,如果需要數碼化,還得找有能力和質量保證的店里去掃,一張照片從拍攝到放到電腦上,過程不是一般的復雜。 不方便也就算了,最不能容忍的是花了很多錢,結果店里掃出來的效果很差,看著照片,自殺的心都有了。 于是乎,就動腦筋:買個底掃吧?但是自己一年難得拍上一兩次,買一個底掃,放在那里,有點浪費了。 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花錢解決問題最好。 廢話說完了,下面說我的解決方案: 簡單地說,包含如下三步: 第一步:沖卷。 這一步如果不能自己動手,最好還是交給店家去處理,畢竟人家專業(yè),沖卷的價格也不貴。 第二步:單反或DC翻拍; 這一步就需要自己動手了,我的建議是買一個小小的觀片燈箱(一般100多就可買到,不需要太好),既可以作為平時看片用,也可以作為翻拍的光源,當然有些人連這個也省了,自制一個,這個大家可以找找網上的DIY教程。 另外就是需要一個帶微距鏡頭的單反或帶微距模式的DC,一般玩攝影的都應該有吧。 翻拍的過程就不講了,只要把底片平整的放在燈箱上,調好白平衡,就沒問題了,另外要注意微距的景深比較淺,鏡頭一定要用三腳架架好,鏡面保持跟底片平行,否則底片上的一部分有可能虛掉,這樣就失敗了,后期處理是無法挽救的。 第三步:后期處理(photoshop); 在上面兩步完成以后,就剩下后期處理了。三種主要類型的底片我都試過了,下面逐一介紹: 1、 反轉片 因為反轉片沖出來是正像,而且色彩非常豐富,因此后期處理不需要進行“反相”操作,對圖像本身色彩的影響非常小,只需要進行一般的色彩、銳度調整即可。 翻拍后一般需要進行裁剪,可以在數碼相機自帶軟件中進行處理,處理完后導出成質量最好的jpg格式文件。我一般用raw格式翻拍,拍完后直接增加一點銳度再導出。 反轉片翻拍后一般會增加照片的反差,可以在略微調整一下色階,達到滿意的效果。 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具是“污點修復畫筆工具”,一般翻拍時底片上容易粘上灰塵,翻拍后就出現(xiàn)在照片上,可以用此工具進行消除,效果非常不錯。 2、 彩色負片 跟反轉片一樣,翻拍后首先要在照片處理軟件中進行裁剪,由于負片沖出來后是負像,翻拍出來一般銳度較差,可以在軟件中適當增加銳度。 導出成jpg后,需要首先進行“反相”操作(photoshop菜單:圖像-調整-反相),轉化為正像。 由于底片片基本身有顏色的原因,翻拍出來的照片一般會有偏色,表現(xiàn)為轉化成正像后,照片發(fā)青,帶霧,像帶來一個色罩,一般用兩步就搞定了,首先是通過色階工具(photoshop菜單:圖像-調整-色階)調整對比度: 然后對色罩進行處理,可以使用photoshop的曲線工具,通過為照片設置正確的黑場(用黑色吸管點擊照片最黑的部分)、灰場和白場(用白色吸管點擊照片最白的部分),可以解決照片的偏色問題,但是要求對照片的黑白部分比較熟悉。 3、 黑白負片 黑白負片的處理跟彩色負片的處理類似,但是比處理彩色負片簡單,主要原因是不需要考慮偏色問題,因為最終是黑白的。 首先在照片處理軟件中進行裁剪,由于負片沖出來后是負像,翻拍出來一般銳度較差,可以在軟件中適當增加銳度。 導出成jpg后,需要首先進行“反相”操作(photoshop菜單:圖像-調整-反相),轉化為正像。 然后通過“色階”調整照片的對比度(photoshop菜單:圖像-調整-色階),就得到最終的效果了: 當然,在實際處理的時候,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轉換成lab模式進一步處理成更理想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