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jù):《金匱要略》 、《中醫(y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聊聊,醫(y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頭記載的一個方子。 這個方子特別小巧,就是用陳皮和生姜。原方配伍就是陳皮12克,生姜24克,水煎服。 它能治什么呢?說起來有意思,就是胃寒,胃里面總有氣往上沖、往上返,忍不住打嗝,有的人是想打嗝打不出來,想吐還吐不出來。另外,還可能腹中冷痛,四肢不溫。 關(guān)于這個小方子,有一個醫(yī)案,很典型,我想和你分享—— 話說有一位中醫(yī)臨床家,姓連。在1972年秋天的時候,某日黃昏,他忽然就感覺胃里面不舒服,有氣在往上沖,似乎總要打嗝。同時,腹中微微冷痛,四肢不溫。這怎么回事啊?他是個中醫(yī)臨床家,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是深秋時節(jié),脾胃有寒,導致氣機反上了。于是,他就找來陳皮和生姜兩味藥,各取6克,煎湯溫服。 結(jié)果,喝下去,就好了,所有癥狀全都消失了。 這是我從前在中醫(yī)經(jīng)方講習班上,聽老師講述的醫(yī)案。它很有名。 我自己也親身經(jīng)歷過一個病理。那時候,我在農(nóng)村,有一天一個大娘來找我,她說她晚上吃了一點涼飯,結(jié)果吃完就開始胃里反氣兒,打嗝,想嘔卻嘔不出來,手腳也跟著涼。她平素身體很好,這個癥狀可以說是頭一回見。我當時就囑咐她,回去用陳皮和升降各12克,用水煎開了以后喝。 很快,她的癥狀也解除了。 這是什么道理呢?他們的問題其實都一樣,就是脾胃有寒,導致氣機失常。胃氣不降反升,所以就有氣上沖,呃逆,欲嘔,忍不住地想打嗝。脾胃陽氣被寒邪所困,不得舒展,故而人的四肢手腳就發(fā)涼。 這時候怎么辦???張仲景陳皮和生姜的配伍就比較合適。其中陳皮這味藥呢,能行氣、溫陽、燥濕。生姜可以散寒補陽。陳皮主一個通字,生姜主一個溫字。一溫一通,寒邪散盡,陽氣輸布,問題就解決了。 說起來啊,張仲景之所以配這個方,還是和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guān)系的。他生活那個年代,老百姓饑寒交迫,衣不遮體,食不裹腹,所以就容易出現(xiàn)脾胃虛寒之類的毛病。張仲景仁心仁術(shù),就配置此方來幫助大家化解。今天的人,你別看生活條件已經(jīng)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由于部分人貪涼無度、不知保養(yǎng),再加上環(huán)境因素,所以也容易出現(xiàn)此類情況。這個時候,張仲景的古方也就派上用場了。張仲景對他這個配伍非常有信心,在《金匱要略》原文里寫“下咽即愈”四個字。事實證明,見效確實是比較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