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zhàn)爭,名將輩出,而名將之中,又以韓信為首。 劉邦曾問韓信軍略,問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答:最多十萬,劉邦反問:那將軍呢?韓信笑答:多多益善。韓信之善于用兵,世所罕見,之后滅燕滅齊,消滅項(xiàng)羽,無愧于軍神之名。但這樣一個蓋世名將,卻差點(diǎn)在趙國的井陘關(guān)全軍覆沒,如果當(dāng)時趙國大將陳馀能聽從此人建議,那么韓信就將殞身在井陘關(guān),天下再無韓信軍神之名。 這個差點(diǎn)讓韓信身敗名裂的奇人就是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 當(dāng)時,韓信、張耳奉劉邦之命,率數(shù)萬人東征趙國,趙國國君趙歇命大將陳馀率軍把守井陘關(guān),趙軍號稱20萬,浩浩蕩蕩??粗奖橐暗拇筌?,陳馀十分自信,他認(rèn)為自己可以不費(fèi)吹灰之力就擊潰遠(yuǎn)道而來的韓信。 就在陳馀信心滿滿之時,陳馀手下的將領(lǐng),身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的李左車則提出了異議。李左車并不認(rèn)為韓信遠(yuǎn)道而來是劣勢,相反他認(rèn)為正因遠(yuǎn)離國土,韓信的軍隊(duì)陷入了不進(jìn)則退,不生即死的絕境,在絕境之下,漢軍反而可能決一死戰(zhàn),不是身在家鄉(xiāng),容易開小差的趙軍能比的。 李左車說:
意思是“韓信、張耳,遠(yuǎn)離本土作戰(zhàn),進(jìn)則生,退則死,勢不可當(dāng)。不過,糧草轉(zhuǎn)運(yùn),要經(jīng)過千里之遙,官兵面露饑色。每到一個地方,必須先砍柴搶糧,才可以煮飯,大軍沒有隔宿之食。井陘關(guān)道路不能同時通過兩輛車或兩匹馬。漢軍一入井陘口,隊(duì)伍綿延數(shù)十百里,首尾不能相顧,糧草又在大軍后面,你如果交給我三萬人,從小道出擊,斷絕他們的補(bǔ)給。你則堅守不戰(zhàn)。他們向前不能廝殺,向后不能撤退,又搶不到東西,不出十天,韓信、張耳兩顆人頭,就可放在我們的軍旗之下。否則,我們反而會變成俘虜。” 李左車的建議一針見血,敏銳察覺出了韓信的弱點(diǎn),韓信遠(yuǎn)道而來,最缺的就是糧草,而地勢的險峻又讓糧草運(yùn)輸極為困難,偌大的軍隊(duì),首尾不能相顧,如果李左車從半路殺出,襲擊韓信的糧道,則韓軍很快陷入饑荒,到時,漢軍向前不能攻克要塞,后方有沒有糧草,只能在山里餓死,趙軍可不戰(zhàn)而勝。如果陳馀聽了李左車的建議,那么韓信必敗,一代軍神就會成為陳馀的階下之囚。 李牧之孫李左車 但是李左車的韜略不是陳馀能理解的,面對李左車的提議,陳馀居然以自己是仁義之師,不能施展詭計為由拒絕了李左車。
由此可見,陳馀的水平也就和春秋時期迂腐的宋襄公差不多。 后來,韓信在趙軍中安插的間諜回報說陳馀拒絕了李左車的提議,想要和韓信正面交鋒,韓信大喜,快要笑出了眼淚,立即制定策略對付陳馀。 韓信將2000精銳騎兵埋伏在附近的山頭,自己則將營寨扎到違背兵法,背靠水流的決死之地,看到韓信違背兵法原則的營盤,陳馀哈哈大笑,出城作戰(zhàn),卻沒想背靠河流的漢軍因?yàn)闊o路可退,居然殺聲震天,陳馀久攻不下,這時埋伏的2000騎兵突襲趙軍大營,趙軍頓時軍心大亂,全軍潰敗,陳馀被漢軍斬殺,趙王歇也被俘虜,韓信徹底平定趙國。 這場戰(zhàn)役,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戰(zhàn),韓信利用貌似違背兵法的布陣擊敗了優(yōu)勢的趙軍,成就了一世的英名,韓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之后一直被兵家津津樂道。 但是誰知,韓信的威名多虧了陳馀的成全,如果陳馀聽了李左車的建議,恐怕一代軍神早就殞命了,到時,軍神就成了李左車,而沒韓信什么事了。 勝利后,韓信自己都感嘆,要是陳馀聽了李左車,自己早完了,因此,韓信特地派人尋找李左車,并允諾給找到李左車的人賞賜黃金2萬4000兩。之后,李左車被抓,韓信知道后,跳下座位,親自為李左車解開繩索,將其奉為上賓,并請教他如何才能成功攻取燕國和齊國。 李左車起初還推辭,韓信卻說:“百里奚在虞國,虞國滅亡,在秦國則成就霸業(yè),不是百里奚才能發(fā)生了變化,而是虞國君主不會用人,而秦國會,如果陳馀聽你的,我早成陳馀的俘虜了,正因陳馀愚蠢,你如今才能在我身邊,我是真誠向先生請教。”
李左車看到韓信的誠懇,便說:將軍雖然殲滅趙軍20萬,獲得大勝,但是你的士卒已經(jīng)疲憊,如果此時出兵攻擊燕國,則會困在燕國的城池之下,一個將領(lǐng),絕不能用自己的弱點(diǎn)攻取別人的優(yōu)勢,而會用自己的優(yōu)勢的攻取敵人的弱點(diǎn)。韓信忙問什么意思。 李左車說:“假如我是你,我就按兵不動,使官兵獲得充分休息,同時安撫趙國人民。到時,趙國的人民,都會爭著致送你牛羊和美酒。然后大軍北上,派遣一位能言善道的使節(jié),拿著你的書信到燕國展示你的優(yōu)勢,燕國在你凌厲的聲威之下,一定屈服。燕國既已屈服,再把大軍東移,直指齊國,到時齊國就算有再厲害的智囊,也無法拯救他們。如此之后,天下大事,都在掌握之中?!?/p> 韓信聽后,大喜過望,馬上采納了李左車的建議,之后果然征服了燕國和齊國,并成為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項(xiàng)羽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李左車先是差點(diǎn)干掉韓信,之后又指導(dǎo)韓信平定燕國、齊國,稱霸天下,單論才能,李左車完全不亞于韓信,甚至還能高于他,但為何韓信最后成了軍神,成就霸業(yè),而李左車則默默無聞呢?根源就在于李左車沒有一個好主公,李左車一直在趙王和陳馀手下做事,沒有良禽擇木而棲。有才能而無法發(fā)揮。 反觀韓信,則不斷的尋找能夠賞識他的人,他先是在項(xiàng)羽手下做事,但是項(xiàng)羽孤傲,看不上韓信,韓信便立馬離開項(xiàng)羽,投奔劉邦,開始劉邦也不認(rèn)識他,還因?yàn)樗行″e要將其處斬,結(jié)果韓信大喊:“難道大王不想統(tǒng)一天下嗎,為何要?dú)咽??”劉邦被他一喊頓時覺得韓信不是一般人,將其釋放,如果韓信不喊,恐怕早是刀下鬼了。但之后劉邦還是沒有重用韓信,韓信便和蕭何溝通,說既然大王看不上我,我只能離開他了,急的蕭何趕緊快馬加鞭,追他回來,并極力向劉邦推薦。 韓信與蕭何 可見韓信固然是兵圣,懂得用兵,但他更懂得如何推銷自己,而李左車相比則差的多。試想如果韓信依然在項(xiàng)羽手下做事,恐怕韓信到楚漢戰(zhàn)爭結(jié)束都只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正如韓信自己說的:“百里奚之所以在虞國默默無聞而到秦國才成就霸業(yè),全在于秦國會用人?!表n信深諳此道,而李左車則不明白,這是造成李左車明明才能不亞于韓信卻地位相差懸殊的根本原因。 明朝著名文學(xué)家,馮夢龍之,所以寫《智囊全集》,目的就在于此,總結(jié)前人的智略謀術(shù),目的不僅在于安撫天下,建功立業(yè),更在于使人明白良禽擇木而息的道理,讓人懂得如何推銷自己,如何選擇欣賞自己的主公成就霸業(yè)。 這本書,不僅貴為皇帝的康熙、乾隆稱其為國之利器,汲取其中的智慧。紀(jì)曉嵐、曾國藩這樣的臣子也對他倒背如流。曾國藩說他:“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xì)細(xì)品味?!边€有人說:“學(xué)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