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儺1綏旆2亂毿毿3,戲罷人歸思不堪。 虛漲火塵龜浦4北,無由珂5傘鳳城6南7。 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 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 注釋: 1.儺(nuó):古代臘月驅(qū)除疫鬼、黻除不祥的迷信儀式,是原始巫舞之一。漢代以后,逐漸向娛樂方面演變,成為一種民間舞蹈形式。 2.綏(suí)旆(pèi):垂旒(liú)舒展的旗幡。 3.毿毿(sān):散亂貌。 4.龜浦:越州地名。 5.珂:原作“阿”。 6.鳳城:長安的美稱。杜甫《夜》仇兆鳘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言京城曰鳳城。” 7.無由珂?zhèn)泺P城南:長慶元年,元白俱官五品,侍從唐穆宗南郊祭天,故云。 賞析: 此詩為詩人大和二年(828)作于越州。本年立春在春節(jié)前三天。白居易原唱為《除夜寄微之》: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fēng)波子細諳。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元氏酬和,白居易又有《和除夜作》酬之: 君賦此詩夜,窮陰歲之余。我和此詩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顏狀改,病覺肢體虛。頭上毛發(fā)短,口中牙齒疏。 一落老病界,難逃生死墟。況此促促世,與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我在魏闕下,謬乘大夫車。 妻孥常各飽,奴婢亦盈廬。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統(tǒng)十郎官,君領(lǐng)百吏胥。我掌四曹局,君管十鄉(xiāng)閭。 君為父母君,大惠在資儲。我為刀筆吏,小惡乃誅鋤。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書。俱已佩金印,嘗同趨玉除。 外寵信非薄,中懷何不攄。恩光未報答,日月空居諸。 磊落嘗許君,局促應(yīng)笑予。所以自知分,欲先歌歸歟。 除夕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此之際,縱情歡樂本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所謂“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歲月其除”。(《詩·唐風(fēng)·蟋蟀》)元、白之作,你來我往,友情蕩漾,仿佛促膝敘舊思今,聯(lián)袂展示出了一個屬于他們兩人的、特別的除夕。 參考: 《元稹詩全集》,謝永芳編著,武漢:崇文書局,2016.04,第634-63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