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媒體報道過:一位23歲青年餓死家中的消息。乍聽到這樣的新聞,讓無數(shù)人為之驚嘆!一連串的問號在腦中盤旋。是他有重???還是他無至親?還是心存死念?抑或是……?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他有著健康的身體,他也不想死。那他怎么還會餓死家中呢? 根據(jù)他周圍人的說法,他不能算餓死的,是懶死的,他懶到什么程度呢?從不洗衣服,穿臟了就扔掉;變賣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靠著去村上各家討飯吃為生;吃到一頓飽飯后,能睡一兩天;為了取暖,燒床;大便都懶得出門,方便后在堂屋地下刨個坑用土一蓋就完事了。 記得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對商人夫妻,他們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從小到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喝拉撒都不讓孩動一下手指。有一次他們要出遠門做一筆買賣。于是就烙了一塊大餅,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完全夠他吃半個多月??墒?,夫妻倆十來天后回家一看。孩子卻餓死了,大餅只吃了接近嘴巴邊的一點點。 故事中的孩子也是懶死的,連自己轉頭和轉餅都不愿意。而現(xiàn)實中的小伙也是一樣的,懶到上大號都不出去,懶到吃完飯就睡覺,已經完全喪失了自主生活的能力!起初他還會會走出去尋求別人的施舍,親朋的幫助,然而,從小好吃懶做的他最后到了連別人送上門來的東西都懶得往嘴送,餓死家中也就成為必然。最后沒有了詫異,沒有了驚嘆!有的只是反思。 看一下懶漢小伙的成長經歷:8歲時,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學校老師只要嚴厲一點,父母第二天就會找到學校。10歲時,也試著干活,父母看見后就說,你到一邊玩兒吧,別累著了。13歲時,父親因為肝病去世。母親仍然寵著孩子,一點農活也不讓他干。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不得不叫孩子去干活時,孩子根本不干,一不高興就打母親。18歲時,母親積勞成疾因病去世。23歲,下了幾天大雪,親戚估摸著小伙好幾頓沒吃飯了,就提著飯、拿著被子到他家去,結果發(fā)現(xiàn)他全身僵硬,已經斷氣了。 綜觀兩個餓死的人,他們都有無比寵愛他們的父母,都是把他們當成手心的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不讓做,從而養(yǎng)成了他們懶惰的習慣,也導致了他們什么都不會做,有食物在身邊也不知道怎么做吃,更懶得做。只要父母不在身邊或者不在了,他們的生活也就沒有了支撐,只能聽天由命,最終都被饑寒帶走了生命。 可以說,父母的溺愛謀殺了年輕人基本的生存能力,是他們餓死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嬌生慣養(yǎng),才導致他們什么都不會做,才養(yǎng)成了他們好逸惡勞的習慣,才養(yǎng)成了只知道得到不知道付出。他們就是被父母豢養(yǎng)的“寵物”,離開依附就難以自理。 正所謂“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一旦沒有了他們的照顧,一個人就完全生活不了了。父母一味溺愛,沒有好好教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等同于毀掉了孩子本該正常的生活,讓他的將來更加痛苦。可見一個人太懶以及父母過于寵愛對一個人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嚴重! 然而,溺愛已經不再是富人的專利,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大部分人似乎都認為,溺愛孩子只會是富人做的事。因為富人物質生活充實無憂,溺愛孩子有充分的條件,而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也很容易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世俗眼中的“敗家子”。 如今,物質生活條件好了,普通家庭也能給予孩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充實的物質享受。而長輩們因自身經歷,童年時期便飽受物質匱乏的困擾,生活上并不能夠隨心所欲,他們必須隱忍和減少欲望,才能應付生活。所以,當生活條件好了,他們再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在物質上受到委屈。 現(xiàn)今社會,家庭或貧或富,都有可能出現(xiàn)溺愛孩子的長輩。因為每對夫妻都只生養(yǎng)一兩個孩子,因此把孩子都看得很重,生怕孩子磕磕碰碰受到委屈,基本什么事都是父母代勞。父母過分寵溺,使得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艱辛,更不懂得勞動的價值。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生活常識都不懂也不會。 在許多普通家庭的觀念里,許多長輩奉行著“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思想。他們會為此而竭盡所能,讓孩子衣食無憂,過得更舒坦。甚至有些人情愿自己湊合,也不愿讓孩子委屈。溺愛,就是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產生的。 也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父母長輩的寵溺,讓寒門的子弟,學會了享受,喪失了拼搏的動力。更在天時地利等條件完全劣勢的情況下,他們徹底沒有了與富貴子弟角逐的資本。父母的溺愛,就是一場最殘酷的謀殺! 然而,現(xiàn)實中,許多家長正用溺愛毀掉孩子,毀掉自己的家庭。有女子因為母親沒錢給她,在大庭廣眾之下毆打清潔工的母親。有男孩因為父親沒錢買蘋果手機而辱罵毆打父親,甚至不讓吃飯。有孩子因為要想某些玩具而撒潑打滾,撕咬父母。 被父母寵溺的孩子,通常表現(xiàn):自理能力差,從不主動干活;在外人面前發(fā)脾氣,不尊重長輩;很難使喚孩子做事,做事必須談條件;孩子很自私,常拒絕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常想要控制父母;很難被滿足。發(fā)現(xiàn)有這個苗頭,一定要進行糾正。若不改正,長此以往,孩子步入社會,會因為自己不再是“中心”而產生心理落差,變得極端自私、性格孤僻。 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勤勞,要舍得放手!不要總認為孩子小,許多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做而事事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沒有機會練習,漸漸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會做也不愿意做了。有個育兒專家曾經說過,“賤養(yǎng)”的孩子更能自立,只要沒危險,都可以給孩子去做!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物質上的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困。這些被溺愛而出現(xiàn)問題的孩子精神上不僅貧困,更是到了饑餓難耐的地步,因此會有餓死家中的悲劇的發(fā)生。 現(xiàn)在一些青年擁有的是生命,缺的是讓生命之樹常青的能力。一些青年擁有的是知識,缺的是運用知識的能力,有的是愛,缺的是愛的能力。有的是物質上的富足,缺的是心靈的豐盈。心靈的饑餓讓一些青年正在死亡線的邊緣徘徊。 溺愛孩子通常的表現(xiàn)形式: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 過分注意:一家人時刻關注他照顧他 輕易滿足: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 生活懶散:生活起居學習工作沒有規(guī)律,想怎么樣怎么樣 祈求央求:明明該做的事,卻哄著求著他去做 包辦代替:明明可以自己完成的事卻總是不舍得他去做 大驚小怪:孩子只要出了一點點小事就大驚小壞 剝奪獨立:為了絕對安全,完全剝奪獨立的權利 害怕哭鬧:只要孩子一哭,什么原則都拋下 當面袒護:在孩子做錯了事,不指責反而當著面袒護他 父母是孩子長大過程中的引路人,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些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與父母成為生死敵人,最終變成了“狼心狗肺”的“白眼狼”。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