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呢,總會有想過一個問題,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當(dāng)你認為自己是聰明人的時候,判斷往往是錯。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覺得自己聰明,只是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想辦法做到周全。 人生,是苦旅,也是孤旅。人生旅途,雖然經(jīng)常有伴,但很多時候要走的路,總是要孤軍奮戰(zhàn)。作家王開嶺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zāi)?。”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但不可否認,有時置身于群體之中,總會感覺無所適從。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比松皇芡饨缯T惑羈絆,才是生存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獨處。學(xué)會“不合群”,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人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xué)會獨處最重要。 01、不合適的圈子,不必強融 人與人是不同的,不同行業(yè)和階層之間總是難有共同語言或共同目標,誠如一個醫(yī)生和一個放牛娃,真的很難溝通,之間的代溝,不僅僅是技術(shù)問題,更有人生的方向不同。 一的士司機和一街邊下象棋大爺相遇于公園街角,大爺拉著把車停在路邊的司機拉下象棋。一時間,司機手癢和大爺下起來,整整一下午,大爺?shù)眯蓍e,爽呵呵的一下午回家了,司機卻空手而歸。 司機回家后,被老婆罰跪搓衣板,更是罵了整整半宿:“你一個的士司機,靠拉活賺錢的,他也退休大爺,你和他下一下午棋,他那退休工資可以到處玩,你不去拉活,生活就沒著落,一家人喝西北風(fēng)呀!” 不是不能結(jié)交三教九流各類朋友,只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交往中能有收獲的,往往是同一類人,相差幾萬里的隔閡,有時候跨過去真沒必要。有些人就是害怕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擔(dān)心錯過一些機遇,就強融一些“圈子”。 不說“隔行如隔山”的話,但“爛交朋友,真不如終日讀書”有用。與其為迎合和討好一些看不見對自身提高有幫助的“圈子”,而去浪費時間,還不如專注學(xué)習(xí)和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專業(yè)和技能方面得到成長。 為了合群,不辜負他人的期待,選擇犧牲自己的意愿和時間,辜負自己,這樣的結(jié)果往往是悲慘的。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清楚自己的目標,不為討好別人而可以“合群”,堅定自己要走的路,豐富自己,遠比取悅他人要有意義。 02、要活出自我,而不是盲從 人總有一種從眾的心態(tài),一個人做了,也許不放在心上,兩個人、三個人乃至很多人都在做,此時心里就會犯嘀咕,害怕自己不跟著做就被別人視為異類,所以就盲從,也不管自己該不該做,喜不喜歡做。 確實,在生活中,我們無法避免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與他們共事、學(xué)習(xí),合作、生活等。然而,該怎么過,該如何做,終歸是自己的事,別人的意見可以參考,但最終拿主意的還是自己。 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論調(diào)都可能不同,不能因別人喜歡,你就要去應(yīng)和,也不能因別人討厭,你就要去違背原則。在人群中間,唯有不盲目從眾,聽取內(nèi)心的聲音,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才能活出自我。 世界就是這樣,無論做什么都會有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你做的再對,也有人說你不對。你做的再好,也有人說你不好。天底下,沒有不被評說的事,沒有不被議論的人。眾口難調(diào),不必在意別人的嘴?人心各異,不必在意別人的心? 正如《烏合之眾》中所言:“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的一顆,可以被風(fēng)吹到無論什么地方”。很多時候,不盲從,是在錯綜復(fù)雜的人際交往中,能始終保持一份清醒,有著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定海神針。 活著,總要有自己的本心,不能只是一個“應(yīng)聲蟲”和沒有思想的“玩偶”。哪怕有時還沒有找到生活的答案,也要給自己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畢竟,在夜深人靜、獨自仰望星空的時候,陪伴著自己的,只有自己。 03、合群不合群,都是自己選擇 對于一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而產(chǎn)生了多數(shù)派和少數(shù)派,進而讓人們有了合群與不合群的觀念。應(yīng)該明白的是,無論合群不合群,都是自己的一種選擇,當(dāng)然,不同的選擇可能帶來不同的結(jié)果。 合群還是不合群,都是自己的選擇,都應(yīng)該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無論結(jié)果是怎樣對還是錯,至少自己都不會因此而遺憾后悔。相反,如果連選擇的勇氣都沒有,那么,漫漫的人生路,孤立無援的時候,該如何度過呢? 合群雖然簡單,但不合群也沒想象中那么難。只要勇敢地去選擇,并且愿意去承擔(dān)由此而產(chǎn)生的后果和結(jié)果,那一切都無話可說了,而這也是一個成年人所必須去做的事,選擇并承擔(dān),成熟的標志。 選擇需要勇氣,合群的時候,一切都好,不合群的時候,需要做心理準備,會被別人誤會,被別人傷害,甚至于被孤立。然而,這也可能讓自己成長,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這也是成長所必須的代價。 不管是選擇合群,還是選擇不合群,都別做違心的決定。如果下定了決心,無論對與錯,都需要承擔(dān)選擇后的結(jié)果。對了,證明了自己的眼光,錯了,自己也增長了見識,都是有所收獲的。 人生,時時處處都充滿選擇,你的選擇會帶領(lǐng)你走向不同的目的地。只要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按照內(nèi)心的意愿去選擇,即使選錯了選輸了,自己也無悔。真正的聰明人明白,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zé)。 04、聰明人的不合群,都是清歡 怎樣才算愛自己?如果心中沒有答案,就從學(xué)會“不合群”、不盲目從眾,活出自我。我們無法阻止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但不能讓歲月磨平我們的棱角,變成與路上的甲乙丙丁無異的人。 聰明人的“不合群”不是桀驁不馴,不是狂妄自大,不是性格孤僻,而是靈魂上的獨立。做內(nèi)心最真實的自己,無論別人怎么說,哪怕舉世皆敵,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選擇“不合群”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承受一切后果和結(jié)果的準備。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人生曼妙的風(fēng)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內(nèi)心的從容與淡定。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