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脈『主病詩』 浮脈為陽表病居, 遲風數(shù)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 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 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木旺, 尺中溲便不流通。 我們來解釋一下。首先浮脈主病的基本原則:第一句“浮脈為陽表病居”。浮為陽,沉為陰;浮脈為陽脈主表病,這是浮脈主病的基本原則。那么我們再來看它的相兼脈,就可以來判斷這是在表傷于何邪。我們知道表病一定是由外邪侵襲而引起,對吧?外邪侵襲肌表、正氣起而抗邪,結果交爭與肌表,這個就叫做表證。 “遲風數(shù)熱緊寒拘”:脈浮而遲的,這是傷寒中風證,所以叫做“遲風”,浮遲主風。浮數(shù)主熱,數(shù)為熱證,脈跳的快這是數(shù)脈,主熱證,所以說“遲風數(shù)熱”。“緊寒拘”是說緊脈和浮脈相兼,那就是表寒證。實際上“遲風數(shù)熱緊寒拘”基本上是個大規(guī)律,尤其是數(shù)熱緊寒。我們在后面再講到數(shù)脈和緊脈的時候,大家可以更清晰地體會得到,但凡看到數(shù)脈,首先考慮到的肯定是熱。雖然說可能除了熱以外,還有其他的兼證,但毫無疑問,最常見的是熱;但凡見到緊脈,首先考慮到的肯定是寒,當然也有其他的限制,但最常見的、最主要的就是寒。所以記住了這一句脈訣,對后面的脈象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浮而有力多風熱”,如果是風熱為病,不但浮而且是有力的。實際上只要是表實證,在表又有實邪為患,那都是浮而有力的,對吧?只不過風熱是浮而有力且數(shù),如果是寒證,就浮而有力而緊,對吧?那么在這里,它強調(diào)浮而有力和浮而無力,是與風熱、血虛相對應的:如果是浮而無力,這個是血虛以后生虛熱,虛熱外浮表現(xiàn)的一種脈象。如果大家了解過中醫(yī)各家學說的話,就知道李東垣提出的甘溫除大熱證所對應的脈象,就是無力而浮。既浮,摸上去這個脈象也不是特別有力量,這個往往就是血虛烘然而熱導致的。 “寸浮頭痛眩生風”。寸主上焦病,我們昨天講脈位的時候也已經(jīng)講過了,那寸脈浮就主上焦有表證,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就是頭痛。為什么?因為本身風邪,風為陽邪易襲陽位,就容易侵犯頭目;然后風邪中于肌表,就傷于頭目就表現(xiàn)為頭痛癥,這個時候它傷的是在上的病位——在上候上、在下候下、在左候左、在右候右——所以它就主頭痛病。除了主頭痛病,還主眩暈癥。眩暈癥不也是頭部的癥狀嗎?還主什么?還主風證。為什么說風證也是在頭上?第一個,我們一般講中經(jīng)絡的中風證,往往是不是表現(xiàn)為面部的一些變化,比如口眼歪斜之類,對吧;第二個,剛才講到風為陽邪,如果風邪襲表,它往往首先表現(xiàn)為在上的癥狀,我們感冒也肯定是在胸、肺、膈、頭的癥狀更明顯,下半身對的癥狀相對會少一點,對吧?好,所以“寸浮頭痛眩生風”,寸脈浮就主這三個病。 “或有風痰聚在胸”,這是不是比頭痛、眩、風的位置又要低一點?那這個風痰是聚在胸膈,胸膈也是上焦,這也是寸浮所主的病。那當然它所見的兼脈就一定不一樣。因為我們是第一個脈,我們就不展開講。 “關上土衰兼木旺”,就是說在關部摸到了浮脈,那主要是主肝郁克脾之證。因為左關屬肝、右關屬脾,那么關上見到浮脈,這是肝木太過克脾土,脾不能夠運濕而導致的一個病變,所以叫做土衰兼木旺:土衰就是脾虛,木旺就是肝郁,或者說更準確的表達應該叫做肝氣橫逆。 如果浮脈是在尺部摸到的呢?“尺中溲便不流通”。尺脈摸到了浮,這個是反映下焦有病。下焦有什么病呢?下焦氣化不利,大小便不通暢。實際上,在另外一本書里面,就是《醫(yī)學傳心錄》里面,它講脈訣的時候也提到,如果兩手尺脈反而洪大,往往是主遺精、主陽痿這樣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道理也是一樣的,都是下焦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