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篇文章,979字 作者:丁十二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要問,哪里的春色最美,我一定會說:詩詞里。 是的,最美的春景、最迷人的景色都在詩詞中: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多美;看“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多美;看“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多美。 在中國歷史上,寫春天的詩人實在太多太多,但要說讓我們記憶最深刻的, 一定離不開蘇軾、白居易、杜牧、韓愈、杜甫、朱熹等幾位詩人。今天我們就來讀讀朱熹這首《春日》。這首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這真的是一首寫景的詩歌嗎?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不少人讀到這首詩應是在小學課本,當時老師講的這應該是一首寫景的詩歌。的確,風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從字面意思看,這怎么看都是一首詩人在春天郊游時所寫的游春觀感。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其實詩人在首句就告訴我們了: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相聚之日,此處指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即踏青、郊游。“勝日尋芳”可見詩人大好心情大好興致。但詩人是去何處尋芳——泗水濱。泗水乃在山東曲阜。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顯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 “無邊光景一時新”既是對現(xiàn)實春光的描寫:春天像個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同時也虛指“圣人之道”極其廣博?!皷|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這首詩歌讀來滿眼春光,如身臨其境,竟不知是在說理,其構思運筆之妙,實在讓人嘆服。 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被當作寫景詩誤會了近千年,可見和唐代的寫景詩相比,兩宋時期的哲理詩絲毫不落下風。 ---End--- 作者:丁十二 號慕瞻舟人,詩詞愛好者。 心隨東坡,小舟從此逝 不念過往,江海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