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xué)習(xí)】謁金門,詞牌名,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垂楊碧”“出塞”“東風(fēng)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等,原為唐教坊曲。以韋莊《謁金門·空相憶》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另有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馮延巳《謁金門·風(fēng)乍起》、李好古《謁金門·花過雨》等。 謁金門·風(fēng)乍起【五代】馮延巳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注 釋】 ①謁[yè]金門:詞牌名。 ②乍:忽然。 ③閑引:無聊地逗引著玩。 ④挼[ruó]:揉搓。 ⑤斗鴨:以鴨相斗為歡樂。斗鴨闌和斗雞臺,都是官僚顯貴取樂的場所。 ⑥碧玉搔頭:一種碧玉做的簪子。 【譯 文】 春風(fēng)忽然吹起,一池碧水泛起漣漪。閑來無事,在花香小徑里逗引池中的鴛鴦,隨手折下杏花蕊輕輕揉碎。 獨自倚靠在欄桿上觀看斗鴨,頭上的碧玉簪斜垂下來。整日思戀夫君,但夫君始終不見回來,乍一抬頭,聽到了喜鵲的叫聲。 【賞 析】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風(fēng)乍起”二句破空而來,在有意無意間,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稱賞。此在南唐全盛時作?!跋猜匇o報”句,殆有束帶彈冠之慶及效忠盡瘁之思也。 《蓼園詞選》引沈際飛云:聞鵲報喜,須知喜中還有疑在,無非望幸希寵之心,而語自清雋。 賀裳《皺水軒詞筌》:南唐主(李璟)語馮延巳曰:“‘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何與卿事?”馮曰:“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辈豢墒孤動卩弴H患毧丛~意,含蓄尚多。又云:“無憑諧鵲語,猶覺暫心寬”,韓偓語也。馮延巳去偓不多時,用其語曰:“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彪m竊其意,而語加蘊藉。 【作 者】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 【學(xué)寫詩詞】 《謁金門·三月矣》庚子年二月初六 三月矣,應(yīng)是踏青佳季。 草色如酥花遍地,鳥鳴蜂蝶戲。 荊楚烽煙忽起,天使舍生忘死。 莫負英雄生死義,覓芳詩畫里。 (詞林正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