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心微暖 · 主播 | 阿成 有書君說 世人皆喜歡拿黛玉與寶釵作比較,總覺得黛玉有點小家子氣。 然而,實際上黛玉的境界卻要比寶釵更勝一籌。 她倆之間最根本的差距其實是在家庭教育上。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 如果說薛寶釵有大將之風,那么林黛玉則有隱者之氣。 古人云,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 在喧鬧繁華的都市之中,堅守心靈的一方凈土,獨善其身,尋得一份寧靜,才是真正的高雅之士。 薛寶釵,出身于皇商之家,但卻富而不貴。 而林黛玉,不僅出身于鐘鼎之家,亦是書香之族,可謂更勝一籌。 然而,兩人之間最根本的差距是家庭教育。 比起由母親教導長大的薛寶釵更幸運的是,林黛玉有一個很愛媽媽的爸爸。 爸爸愛媽媽,孩子才會更有責任感 很多人說,林黛玉是小女子情懷,沒有責任感,只適合生活在宅門內(nèi)院。 那次,老爺賈政誤以為寶玉逼死金釧,且荒廢學業(yè),便不由分說,把他一頓痛打。 事后,所有人都勸寶玉不要荒廢學業(yè),要苦學做官才是正途,唯獨黛玉不勸。 因此,被人詬病為眼光短見,只知小情小愛,對寶玉沒有責任心。 也因為薛寶釵勸諫寶玉,寶玉的丫鬟襲人夸她令人敬重,大家也覺得她識大體。 其實,這是對林黛玉最大的誤解。 她的父親林如海,就是個正經(jīng)的讀書人,因為想通過科考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勤學多年。 最終,考得探花,位至蘭臺寺大夫。 然而,盛名的背后,卻有不為人知的心酸。 一直為仕途勞累的林如海,年近四十,才得一子一女。然而,小兒子三歲不幸夭折,女兒黛玉也是個多病的身子骨。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老年喪子,為此,愛妻賈敏悲傷難愈,不久抑郁而終。 人生暮年的林如海深愛妻子,為了年幼的女兒堅決不續(xù)弦。 再多的名利財富,也不如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歡樂的家庭。 對于林黛玉來說,那些身外之物遠遠不及父親瞧母親時,一個身心愉悅的微笑。 賈珠是寶玉的親哥哥,是個慣愛學習的孝子,十四歲進學,然不到二十歲就離世了,留下守寡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活的唯唯諾諾。 可見,苦讀對身體的損傷,或許科考是條陽光大道,但卻也有很多人從黃口小兒熬到天命之年,也難中舉。 相比而言,黛玉更在乎的是寶玉的性命,這才是對寶玉真正的負責。 真正優(yōu)秀的人,不怕被人誤解,也不需要太多的贊美。 她深知寶玉是那種聰明卻不喜歡被束縛的人,如若生活幸福無端,將來再謀,未必不可。 相對于,那些只會在耳旁勸說寶玉的人,黛玉更關注現(xiàn)實,籌劃將來。 鳳姐兒小產(chǎn),探春等人代管賈府,她從側(cè)面看清賈府窮落之勢,跟寶玉商談。 她說: “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div> 然寶玉卻不管不問地說: “憑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由此看出,黛玉很是負責的想著兩人的將來,不像寶玉一樣得過且過。 比起說,黛玉更認同做,把責任落到實處。 譬如,薛寶釵的丫頭香菱喜歡上作詩,來向她請教,她就悉心解說,一遍遍講解,最終讓香菱學有所成,為人所贊。 對于那些表面熱情,內(nèi)心算計的人,黛玉的外冷內(nèi)熱,才是有心。 因為責任是用來做的,而不是用來說的。 爸爸愛媽媽,孩子的戀愛觀才更正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div> 縱觀《紅樓夢》,林如海算是用情最深的男人。 妻子在時,他滿眼皆是柔情,內(nèi)心猶如甘泉,愛妻就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動力。 愛妻走后,他心如死灰,若非為了女兒,他恨不得隨其而去。 他把黛玉送進賈府,不是為了讓女兒嫁給寶玉,也不是求得賈母的庇佑,而是因為對妻子的那份深愛。 他選擇讓愛女彌補妻子心中的遺憾,安慰岳母失去女兒的痛苦。 因為他對妻子的這份愛,女兒黛玉才倍受外祖母的疼愛。 在賈府,黛玉的一應用度比府里的“正牌小姐”們還高,與賈母的“心尖肉”寶玉平起平坐。 見證過父母的恩愛,黛玉更懂得真正的愛情是什么樣子。 不是寶釵那樣的算計利用,也不是鳳姐兒那樣的機關算盡。 愛情里,兩個人是平等的,似知己,似親人,更是戀人。 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同樣的叛逆精神,且慢慢發(fā)展成愛情。 那天,薛寶釵獨自來怡紅院,見襲人正一邊為寶玉趕蚊子,一邊繡肚兜。 襲人因為久坐,脖頸酸痛,就要出去走走,讓她在屋里坐一坐。 她卻像襲人一樣,圍在寶玉身旁給他驅(qū)蚊繡衣。 忽然,寶玉在夢中罵道: 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可見,她再多的努力也沒得到寶玉的青睞。 比起薛寶釵的主動和自降身份,黛玉才是真正贏得了寶玉的愛。 薛寶釵的那點小心思,不僅黛玉看在眼里,連一向親厚她的史湘云都覺得有點丟身份。 兩人在窗外看到她的行為后,湘云怕黛玉會取笑寶釵,邊拉著她去找襲人。 對于史湘云內(nèi)心的偏向,黛玉什么都沒說,這種行徑她是不屑的,更是冷笑了兩聲。 關于愛情,一個人的獨角戲,是件可悲的事情。 真正的愛情里,是存在真實自我的。 所以,林黛玉在寶玉面前展現(xiàn)的永遠是真性情,嬉笑怒罵皆有。 她敢調(diào)侃寶玉說:“早知道他在,我就不來了。” 也能生氣地對寶玉說: “橫豎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會念,又會做,又會寫,又會說笑,又會怕你生氣拉了你去哄著你,你又來做什么呢?” 更能嬌羞地說: “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了來,說這些混賬話來欺負我?!?/div> 而賈寶玉很多時候,都會回應黛玉三個字:“你放心!” 簡單三個字,卻飽含無限真情。 也正是這份回應,黛玉才更大膽在愛情里釋放自己的真性情。 黛玉的真性情,美而不俗,就像一朵圣潔的蓮花; 在風霜雪雨嚴相逼的生活里,有著一種寧可斷魂也不折腰的孤傲,這也是寶玉最想呵護的純真。 林黛玉的真性情,源自于她的幸福家庭,和她獨愛母親的父親。 對于寶玉,她大膽地去愛。 得知寶玉要另娶他人,她也勇敢放手,閉門不見,更不做任何責問。 戀愛里,她用心做著真實的自己! 爸爸愛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更有底氣 很多人誤解林黛玉,說她一身嬌氣。 其實,黛玉身上的“嬌氣”是一種貴族風范。 那年,入賈府時,才7歲的林黛玉,雖然緊張,但卻毫不膽怯。 就連干練潑辣的王熙鳳見到她時,都不禁稱贊道: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孫女?!?/div> 雖然,鳳姐兒是為了巴結(jié)賈母,但林黛玉在賈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一切應對自如。 可見,王熙鳳的話里,絕對是有真實成分存在的。 賈母,是個歷經(jīng)滄桑歲月的掌家人物,賈敏是她的掌上明珠,肯定頗得幾分真?zhèn)鳌?/div> 深得父母疼愛的黛玉,絕對是個登得大雅之堂的世家小姐。 雖然,她身體病如西子勝三分,但她的內(nèi)心卻是較比干多一竅。 所謂蘭心惠質(zhì),皆是舉手投足之間的得體,而不他人的讒言。 且從林黛玉的出身說起,林家,可謂是《紅樓夢》里最優(yōu)秀的家族。 很多人以為,林如海不過一屆書生。 殊不知,林父之上四代皆是列侯,林家三代列侯,因為隆恩又延續(xù)一代,直到林黛玉的爺爺。 到林黛玉的父親這一代,更是實力派,科舉考試,取得全國三甲,成為探花郎。 就算是世襲的國公府 ,到他這一代也沒出得一個中舉之人,賈政本是奔著科考去的,然而,卻被圣上恩賜,直接封了官。 所以,林如海要求賈政為賈雨村謀職,他二話不說,就花銀子給賈雨村跑官。 可見,賈政對妹夫林如海也是“言聽計從”,十分尊敬和佩服。 母親賈敏,更不用說,家中獨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肯定是絕世獨立,要不然也不會讓父親鐘愛一生。 林黛玉的家教老師賈雨村,更是政治場合的官員。 她的這一身貴族底氣,遠遠不是薛寶釵外表和氣質(zhì)能比的。 薛寶釵受人愛戴沒錯,但寶玉卻敢調(diào)笑她是楊貴妃; 連小丫鬟靛兒都敢隨隨便便跟她開玩笑,說她偷藏她的扇子,可見她的和氣并不是什么好兆頭。 這樣的當家女主時間長了,未必能收住人心。 且看黛玉,管教有方,和手下即不失距離,又賞罰分明。 手下丫鬟們對她是又敬又怕,從來不拿主子的事當玩笑,丫鬟紫鵑對她更是至死不渝。 王熙鳳在挑選代理掌權(quán)人時,也十分認可她的才能。 比起薛寶釵所謂的示好待人,林黛玉的張弛有度顯得更加高明。 她明白,治家不能過于懦弱慈善,婦人之仁,只會害人又害自己。 讓人內(nèi)心敬畏,才是真正的大家風范。 都說,孩子身上都藏著父母的影子。 正是因為林如海的標榜人生,才給了林黛玉敢作敢為的底氣。 有個愛媽媽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漫讀《紅樓夢》,細品親子智慧】系列 正在連載中 明天我們要講的是 李紈教育賈蘭的故事 想知道更多紅樓夢精彩故事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喲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
|
來自: gs老張 > 《經(jīng)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