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xué),最具時代特征的便是“漢賦”,其繁盛之致,足可與唐詩、宋詞、元曲競稱一代。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如此概括“賦”的特征,為“鋪采擒文,體物寫志”,“不歌而誦”,“述客主以首引”,即是用大量華詞麗藻,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事物細(xì)膩描繪,和諧聲韻又不入歌,多以主客問答方式展開論述。 “賦”是一種綜合性的新文體,集先秦百家之所長,既有楚辭痕跡誦讀之用,也有縱橫家鋪張恣肆之風(fēng),有先秦史傳之?dāng)⑹鹿P法,更有詩歌氣韻融入其中,對諸文體兼收并蓄,樣式豐富,司馬相如曾說過,“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攬人物?!?/strong>與大漢盛時磅礴的氣象不一而合。 “漢賦”有漢大賦,騷體賦,以及抒情小賦大致三類,分別代表了漢賦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主流形式,也暗應(yīng)了大漢興衰之國運時勢。 漢大賦 “漢大賦”集中反映了漢帝國的赫赫聲威,描繪其宮殿巍峨,苑囿廣大,物產(chǎn)豐富,以及天子田獵盛事,往往濃墨重彩,鋪張揚厲,極盡夸耀,歌功頌德,粉飾盛世之余,也反映出了一種高昂的民族精神,大氣磅礴的時代特質(zhì)。 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節(jié)選:
騷體賦 “騷體賦”,內(nèi)容多抒懷才不遇、凄惻哀怨之情,形式近乎“楚辭”,常帶“兮”字,句法較齊整,有散文化之趨勢,顯示了騷體向漢大賦的過渡特征。漢初黃老之學(xué)盛行,其清靜無為,以儉為本的思想使得“騷體賦”成為當(dāng)時主流。 其中,尤以賈誼為代表,如其《吊屈原賦》,受貶途徑湘水之地,因思屈原,傷悼而作,借屈原之情抒己之怨,頗有其風(fēng)。
關(guān)于“騷體賦”,筆者猶最喜賈誼的《鵬鳥賦》,借鵬鳥之言,勸解入世之哀,自我寬慰,體現(xiàn)了順天委命,齊萬物,同生死的老莊哲學(xué)。 《鵬鳥賦》節(jié)選:
抒情小賦 “抒情小賦”產(chǎn)生于漢末國力衰退,社會動亂之際,多有憂思感慨,陳情敘志,個人憂憤中體現(xiàn)世道衰微、民間疾苦,一洗漢大賦之閎廓衍侈,堆砌夸飾,形式上篇幅短小,通篇韻文。代表作品有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等。 《歸田賦》,乃張衡有感亂世,渴望歸隱所作,語言清新亮麗,言極自然風(fēng)光之妙,抒發(fā)歸隱后舒暢自得的念懷。 全文賞析:
所以,綜觀漢賦的三個發(fā)展階段,以其三類,又對應(yīng)著不同的時代色彩,故而漢賦與《史記》、《漢書》一同被稱為“大賦巨史”,漢賦名篇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詳盡了,關(guān)于漢賦的發(fā)展分期及各階段特征,這里也只有所疏漏地提及一二,還不全細(xì),歡迎大家再自行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