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最直接的測電阻方法——多用電表測量法 直接用歐姆表測量電阻簡單快捷,但由于歐姆表的刻度不均,誤差較大,只能粗略測量電阻. ②最基礎的測電阻方法——伏安法 電流表外接法和內接法電路: 這是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都未知的情況下將就使用,都有原理設計誤差。如果電流表內阻已知,就意味著電流表分壓已知,那就用電流表內接法,不用判斷(大內偏大),無原理誤差。 如果電壓表內阻已知,就意味著電壓表分流已知,那就用電流表外接法,不用判斷(小外偏小),無原理誤差。 ③最精確的測電阻方法——等效替代法 電路如圖: ④最靈活的測電阻方法(1)——安安法 安安法核心也是伏安法,只是用安培表代替伏特表,所以安培表內阻必須知道。 電路如圖: ⑤最靈活的測電阻方法(2)——伏伏法 伏伏法核心也是伏安法,只是用伏特表代替安培表,所以伏特表內阻必須知道。 電路如圖: ⑥測電流表內阻的專用方法——電流半偏法 電路如圖: ⑦測電壓表內阻的專用方法——電壓半偏法 電路如圖: ⑧利用比例關系測電阻的方法——電橋法 電路如圖所示: 實驗中調節(jié)電阻箱R?,當電流計讀數為零時,A、B兩點的電勢相等,R?和R?兩端的電壓相等,設為U?。同時R?和R?兩端的電壓也相等,設為U?.根據歐姆定律有:U?/R?=U?/R?,U?/R?=U?/R?。解得R?/R?=R?/R?,這就是電橋平衡的條件,可求出被測電阻R?的阻值。 拓展方法: ①伏阻法: 本質上也是伏安法為基礎,因為沒有電流表,所以就將已知電阻與未知電阻串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兩電阻的電壓,用已知電阻電流代替未知電阻電流。 實驗步驟: (a)S閉合測出R?的電壓為U?; I = U? /R? (b)再測出Rx的電壓為U? ; I=U?/R? (c)R?= U?×R?/U? 原理設計誤差:忽略了R?真實電流大于測量電流,所以真實值小于測量值。 變式:若沒有定值電阻R?,有一個最大阻值為R?的滑動變阻器,測出待測電阻R?(有電壓表) 實驗步驟 (1)P到a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 (2)P到b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 (3)則Rx= U?×R?/ (U?-U?) ②安阻法 1.只有電流表(無電壓表)如何測電阻 電路圖: 實驗步驟: (1)S閉合測出R?的電流為I?; U=I?*R? (2)在測出R?的電流為I? ; U=I?*R? (3)R?= I?*R?/I? 改進方案一: 實驗步驟: (1)S1合,S2開電流表的示數為I?;(U=I?*R?) (2)S2合,S1開電流表的示數為I?;( U=I?*R?) (3)R?= I?*R?/I? 改進方案二: 實驗步驟 : (1)S1合S2開測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 U=I?*R? (2) S1、S2閉合測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 U=(I2?–I?) *R? (3)則待測電阻R?= ( I?- I?)R?/ I? 2.若沒有定值電阻R?,有一個最大阻值為R?的滑動變阻器,能否測出待測電阻R? 呢?(有電流表) 實驗步驟: (1)P到a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a; U=Ia*R? (2)P到b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b; U=Ib*(R?+R?) (3)則Rx= Ib*R?/(Ia-Ib) 3.只有電流表和定值電阻串接測出待測電阻R? 實驗步驟: (1)S1、S2合電流表的示數為I?; U=I?*R? (2)S1合S2開電流表的示數為I?; U=I?*(R?+R?) (3)R?=I?*R?/(I?-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