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前不久看了一個視頻,里面的小男孩在哭,哭了一會兒之后跟媽媽說:“我哭完了?!?/p> 小男孩情緒的轉變讓人驚嘆。 父母們知道孩子的情緒多變,但是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讓孩子脫離負面情緒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這個小男孩對自己的感情處理的十分迅速,而且是向好的一方面處理。 幾年前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里面,劉燁的兒子諾一和夏天在一起做任務的時候,諾一突然跟夏天發(fā)脾氣,但是諾一馬上用衣服蓋住了自己的臉,過了一會兒跟夏天說:“對不起”。 諾一馬上察覺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并且讓自己冷靜,跟對方道歉。 這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很難,不然寶媽們在兇了孩子之后說:“我控制不住自己。” 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在將來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更值得別人信賴。 在網上,一個網友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得到了近10萬的點贊: “不管是找對象或交朋友,都盡選擇情緒狀態(tài)穩(wěn)定的人,這真的太重要了。了解對方是不是很容易生氣?會不會經常突然不說話了?是不是負能量爆棚?或者經常聯系不上?情緒波動是不是很劇烈等等。根據對方情緒是否穩(wěn)定為標準去看人,真的很有用?!?/p>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成為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對自己的生活、自我感受、社交、成就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成為一個不管心理或生理更加健康的人。 父母們可能也感受過情緒不穩(wěn)定帶來的糟糕后果,不管是對身邊的親人或陌生人,還是對自己,都曾經經受過情緒不穩(wěn)定帶來的傷害。 最近大家依舊宅在家里,網上已經開始了對媽媽的瘋狂吐槽: 抗疫在家的媽媽:起床—罵孩子、罵寶爸—吃飯—罵寶爸、罵孩子—打掃衛(wèi)生、罵寶爸、輔導作業(yè)、罵孩子—罵寶爸、罵孩子—吃飯—罵寶爸、罵孩子—睡覺。 媽媽的一天,就是在不斷的罵別人度過,讓周圍的人都格外的小心翼翼。 那么,父母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有更穩(wěn)定的情緒呢? 想讓孩子有更穩(wěn)定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情緒。 一個科學家在TED演講中提出這樣一個理論: 情緒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在后天被建立起來的。 甚至可以說情緒時在當時所處的場景中,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的預測。 情緒是自己制造出來的。 在這篇演講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大家可能都曾經遇到過: 早上起床的時候,有時候會有非常悲慘的感覺,想到自己一天有看不完的工作郵件、開不完的會、沒辦法按時接送孩子、路上塞車、家里的寵物生病了、晚飯要怎么辦…… 這時候會產生絕望感:“我的人生到底是怎么了?” 而這所有糟糕的感受,有可能只是我們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身體某些方面不舒服,比如說沒睡夠、非常餓等。 這里面有兩個概念,一是身體,二是經驗。 負面情緒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對身體感受做出負面的預判。 父母在引導孩子控制情緒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兩個“知識點”來做工作: 一、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在察覺到孩子的糟糕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是不是身體帶來的。 我的妹妹在小時候常常會哭,誰也搞不懂是為什么,后來媽媽摸清楚她的“套路”:每次非常渴的時候,她就會哭鬧。 父母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跟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否是因為身體出現了不同的感受而出現的。 這個“身體出現不同的感受”不一定是疼痛、難受的,還有可能是不適應、從來沒有過的感受。 比如說,有的人做大笑這個動作的時候,會感覺到難過等負面情緒。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問:“是不是身體哪里不舒服”。而是讓孩子好好體會一下,身體是不是出現了那些讓孩子內心感到陌生、不適應的感受。 比如說,上面提到的諾一,諾一是在天氣非常熱、太陽也很曬的情況發(fā)脾氣的。 那么父母在引導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清楚的了解到:糟糕的情緒,是因為外界環(huán)境導致了身體的不適,從而導致發(fā)脾氣。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任何人的錯,沒必要發(fā)脾氣,只需要把內心的不適發(fā)泄出來。 二、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感受做出正面的情緒預判在TED的演講中,還講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情況:考前焦慮和上臺演講。 根據之前的經驗(別人說的,或是自己曾經誤判的),在考試之前,他們的大腦預測會有強烈心跳、掌心冒汗,強烈到讓他們無法去進行考試。 但是這種身體的癥狀不見得就是焦慮,也有可能是身體在準備要去戰(zhàn)斗。 當學生學會制造出這種充滿能量的決心時,而不是制造出焦慮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有更好的結果。 這也就是說,身體出現情況,可能會變成糟糕的情緒,也可能會成為正面的情緒,關鍵是看自己對自己的暗示,從而形成預判情緒的經驗。 所以,當孩子遇到像上面提到的“強烈心跳、掌心冒汗”的情況時,父母要看到這種情況的兩面性,從而給孩子正面的引導:你身體的表現,證明了你已經準備好了。而不是跟孩子說:“別緊張?!?/p> 不過呢,孩子出現負面的、消極的情緒,父母也不用過于擔心。 一個國內專注于“心理-基因檢測”的機構,對情緒穩(wěn)定做出了另一個視角的解釋:“情緒穩(wěn)定性,是一種不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的人格傾向,他意味著一個人對生活中的消極信息是否敏感?!?/strong> 從而對情緒不穩(wěn)定產生了另一個解釋:情緒不穩(wěn)定,幫助我們敏銳的識別威脅。 就像上面提到的很多例子:口渴從而哭鬧、被太陽曬的難受而發(fā)脾氣…… 這些都是大腦通過預測,從而形成特殊的感受給出警告。 雖然出現負面的情緒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它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處境和將要遇到的危險。 所以父母不要太過排斥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對身體或生活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上面這些是父母引導孩子控制情緒時候的方式,也是父母自己控制情緒時的方式。 “情緒是可以控制的,而且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好控制?!?/p> 當我們不在縱容自己、不縱容孩子發(fā)脾氣,愿意繞一點遠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情緒會更加穩(wěn)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