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獨特的修身齊家理念和教育方式深得人心。很多成大事者都喜研究曾國藩。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一定要學會接受、適應。有了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一味逃避現(xiàn)實、自欺欺人只會讓自己更加窘迫。存在即是真理,不懂事情,我們應該做的是去學習而不是逃避。 對于未來,不要有太多擔憂,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但是全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做事要有魄力,敢于承擔敢于挑戰(zhàn),凡事要謹慎,但是過于謹慎、前怕狼后怕虎反而會讓我們停滯不前。 現(xiàn)下發(fā)生的事情,才是我們?nèi)松凶钣袃r值的。做事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才會有好的效果。三心二意、思前顧后處事只會是一團糟。 摒棄心中的雜念,將整顆心都放在當下之事上,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人才會充實、安穩(wěn)。 我們都知道過去事情已成定局,是無法改變的,縱使我們再留戀,也不會改變一分一毫。 不因過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因過去的失敗而垂頭喪氣,成功了就再接再厲,失敗了就吸取教訓,不再犯錯。一味沉浸于過去,又怎么會看到未來呢?
曾國藩認為,立志高遠,方能把自己與凡夫俗子區(qū)別開來。 很多時候收獲就如同樹木的生長,是看不到的。但長期的積累,小樹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梁啟超曾經(jīng)用“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教育孩子們,希望兒女們不要在意將來成就如何,不要急于抵達目的地,盡管用心做好當下的一切。 只要你奮斗了,成功應該自然而然地到來,退一步說即便沒有得到成功,只要你奮斗了,這樣的人生也沒什么遺憾。 付出的過程是愉快的,不僅僅是因為目的地,而是因為全身心的那種充盈感。 人生所求不必太多,但去耕耘便是一種財富。 人生需要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做人、做事,重要的不是一時的快慢,而是持久的發(fā)展力。
普通人,不能懶。有才能的人,不能傲。 一個惰,一個傲,古今天下多少人都栽在這兩個字上。 一個人雖然普通,若是勤勉從事,他將站在君王的面前。 一個有才的人總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很了不起,就會自負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脹里不可自拔,最后無藥可救,導致失敗。 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生為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為才人,應當謙虛穩(wěn)重。 庸人惰,廢;才人傲,亡。 最后,記住下面這60個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