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郵輪暢游長江三峽是我多年的愿望。 游三峽有兩種方案可選擇:可乘長江郵輪,自重慶順?biāo)碌揭瞬?;也可從宜昌逆流而上到重慶。其中逆流而上,更能細(xì)細(xì)品味兩岸風(fēng)光,奇峰異景一覽無遺。 三峽郵輪只是宜昌、重慶兩地間航行。游長江怎能棄武漢而留遺憾呢! 初秋終于從天津機場出發(fā),飛往武漢三鎮(zhèn),開始了自武漢——宜昌——重慶的長江三峽之旅。
在云端中尋覓。 瞭望無垠的云海,武漢印象漸漸浮出腦海。武漢的地理特征可概括為: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zhèn)雄峙、四海呼應(yīng)、五方雜處、六路齊覌、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省通衢、十指連心。 其中,“一線”為京廣線;“二江”即長江和漢水;“三鎮(zhèn)”是漢口、漢陽、武昌;“五方雜處”則指此地從來無土著。 由于其獨天得厚的地理位置,且交通方便、人文薈萃,具有文化層次的特殊優(yōu)勢,當(dāng)年差一點成為首都。 夜幕降臨,飛機平穩(wěn)降落在武漢機場。 武漢分為漢口、武昌、漢陽三大鎮(zhèn)。在這里無論是登高遠(yuǎn)望黃鶴樓,還是游覽墻壁斑駁的歸元寺,勻透露著歲月在武漢留下的痕跡。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歷史文化名樓。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自創(chuàng)建己經(jīng)歷了1700多年的歷史。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1981年10月重建工程破土動工,1985年6月落成。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33)年。這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之后的它在歷史的變遷中,各朝代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被毀七次,重建和維修了十次。因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毀于一場大火。至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又屹立于長江之濱。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 黃鶴樓共五層,樓體高出江面近90米。七十歲老年人和殘疾人,可以乘觀光電梯直達五層。 登黃鶴樓遠(yuǎn)眺,江城美景一覽無遺。 黃鶴樓第一層大廳正面墻壁是一幅“白云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七米的楹聯(lián):爽氣西來 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 波濤洗凈古今愁。 二至五層大廳都有不同主題,各具特色。 走出五層大廳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長江大橋全貌進入眼簾。 長江大橋是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是武漢市連接漢陽區(qū)與武昌區(qū)的過江通道。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的美譽。大橋長約1670米,是勾通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向遠(yuǎn)望,可見不遠(yuǎn)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在這里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 著名的武漢大學(xué)、戶部亍、江漢路步行亍、湖北省博物館……。更多去處等你去觀光。 從黃鶴樓景區(qū)北門出去,盤算著:是去觀賞東湖秀色、珞珈山青巒,還是看琴臺遺韻、紅樓倩影……。 登樓眺望,遠(yuǎn)山近水一覽無遺??梢姼艚瓕χ诺那绱ㄩw,其間樓閣襯托,蔚為壯觀。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坐落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 晴川閣晚建于黃鶴樓1000多年,其名取自唐代詩人崔顥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有“楚四名樓”之譽。 曾多次被毀,現(xiàn)閣是按清光緒年間樣式,于1985年重建。 禹稷行宮并立于晴川閣西南側(cè),原名“禹王廟”,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也曾多次遭毀?,F(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 歸元禪寺創(chuàng)建于清順治十五年,是一座著名佛教曹洞宗寺院。占地4.67公頃,藏有許多佛教文物。其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寺的一大寶藏。北院的藏經(jīng)閣內(nèi)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 寺內(nèi)荷花池內(nèi),可見無數(shù)小龜在曬太陽。 游走在武漢三鎮(zhèn),晚間穿行在人流熙攘的江漢路步行亍和香氣撲鼻的戶部亍,也是游客們的最愛。 在武漢,只需放松心情,一步步去丈量這座歷史與現(xiàn)代、美食與美景交融的都市。啟不是人生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