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都是我國本土先哲總結出的思想,已經(jīng)滋養(yǎng)著國人走過2500多年,一代又一代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社會、哲學。 全真道祖師純陽真人呂洞賓、重陽真人王喆......道教歷史上的高士,無不是由儒學為基,精研道學的。即便不是儒生、道士,我們的思維、言論、行動也無時無地不烙下儒道兩家思想的印記。 民國作家林語堂有言:“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中國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div> 道、儒兩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李耳) 老子,名叫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周朝末年人,出生地在今河南鹿邑,他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有“中國哲學之父”之稱。 他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道德經(jīng)》被道教奉為圣經(jīng)。同時,他也被看作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視他為道祖,被認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老子曾擔任“周守藏室之吏”,深通歷代的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赴秦,最終隱于陜西終南。 ![]() 日本京都大谷大學藏太清宮本 儒家:孔子(孔丘)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今山東曲阜人,是儒學的集大成者,被認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精通政治、教育、軍事、藝術,與老子均為影響世界的中國名人。 孔子被中國后代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1988年,95位諾貝爾獎獲者,在法國巴黎發(fā)表聲明:“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孔子作古琴曲《猗蘭操》 史料記載,孔子曾從魯國至周向老子請教,他對老子的評價是:“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道、儒兩家的主要經(jīng)典 道家主要經(jīng)典 老子《道德經(jīng)》和“四子真經(jīng)”。 《道德經(jīng)》是老子所著,有八十一章,上篇是《道經(jīng)》,下篇是《德經(jīng)》,也叫“五千言”?!兜赖陆?jīng)》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世界各國譯本有1000多種版本,是道教最重要的經(jīng)典。 “四子真經(jīng)”,包括莊子的《南華真經(jīng)》、列子的《沖虛真經(jīng)》、文子的《通玄真經(jīng)》和庚桑子的《洞靈真經(jīng)》。 ![]() ![]() ▲道家“玄門十子”(部分) 儒家主要經(jīng)典 “四書五經(jīng)”。包括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論語》是儒家入門最基礎的經(jīng)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共有二十篇。 常讀《論語》,給人的感覺是諄諄告誡,如沐春風。 道、儒兩家的思想核心 道家 道家的思想核心——“道”。 道家的“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源,人類之始,運動之理,是生化并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 “道”也是自然、社會、人生的正道、常道、大道,是自然清明,社會昌明,人性通明的根本所在。 清靜無為是道家的重要行為準則。無為就是不違背內(nèi)在規(guī)律,順勢而趨,形似無為,實則達無不為之良效。 道家思想順應自然,不違背自然。 ![]() 儒家 儒家的思想核心——“仁”。 “仁”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喜歡真正的善人,憎恨真正的惡人。 “仁”是一個人內(nèi)在的品德,要表里如一才可以稱為“仁”。在孔子認為,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很少有仁心。如果一個人表里不一,沒有仁愛之心,那么即使遵從禮制也是表面文章毫無意義。 儒家提倡“五倫”,父子之間要親愛,領導與下屬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摯愛但還要有內(nèi)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之德。 儒家讓人們成為道德的踐履者,自覺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在仁義禮智信的軌道上,最終成為賢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