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當時是唐朝,出生地在綿州昌隆縣青蓮鄉(xiāng)(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zhèn)),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運控系統(tǒng)
李白天資過人,飽讀詩書。他的一生都在實踐“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長大,到很多地方游覽都能看到他留下的歷史遺跡。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典故就出自李白。相傳李白在象耳山中讀書時,還未學成就逃學離去。他路過一條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石頭上磨鐵杵,李白好奇地問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說:“要把它磨成針?!崩畎茁牶蟠笪蛑慊氐缴缴峡嘧x,完成了學業(yè)。老婆婆姓武,現(xiàn)在磨針溪旁還有一塊石頭,叫“武氏巖”。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做事、做學問都要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李白有很深的文學造詣,被稱為“詩仙“,這大家都知道,可他還是一名俠客,這個有些人就不知道了。這也難怪很難,人們很難把文人和俠士聯(lián)系在一起。 李白年輕的時候就周游各地,游覽名山大川,不像現(xiàn)在有汽車有高速公路,可以自駕。他要沒有強健的體魄,也無法游玩那么遠,如果沒有武功,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李白十五歲時就拜左鄰擊劍老人師學劍,后到東魯汶陽(今山東泗水李白莊),師從唐朝劍術第一大師裴旻,并獲得他的稱贊。 李白不僅精于劍術,他的射箭本領也很厲害。他在幽州打獵時,曾“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
《上安州裴長史書》記載,公元725年,李白到江陵后,與蜀中同窗吳指南結伴出游,途中吳指南忽然暴病而亡,李白守護著他的尸體。這時,一只猛虎跑過來,為保住友人的尸身,李白毫不畏懼,憑著自己高強的武功趕跑了老虎,后將吳指南葬在當?shù)氐暮叀?/p> 李白在云游途中,路見不平,也會拔刀相助。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寫他“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這使我想到了三國武圣人關羽,他和劉備桃園三結義前,曾因有勢力的豪強倚勢凌人,被他所殺而逃難江湖。
李白的《俠客行》也是作者自我的寫照。 李白文武雙全,志向遠大,他想輔佐君王,使天下安定,成就一番大的事業(yè)。
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記敘,一次,渤海國使臣來到大唐,呈上國書。唐玄宗敕命翰林學士上朝宣讀。只見國書上的字元像鳥獸足跡一般,無人看得懂。唐天子詔宣滿朝文武,滿朝文武竟無人能讀。最后玄宗召李白上殿,李白當時剛剛與友人豪飲一場,醉意朦朧。他看過渤海國書,提起筆來,把它翻譯成了唐朝官話,后來又用渤海國的文字草擬了回復的國書。 渤海國的使臣帶回了唐朝的公文,渤海國王讀后大吃一驚,大臣們也都說:“天朝有神仙相助,咱們怎么能打得過呢!”于是渤海國放棄了挑釁的念頭,修書稱臣,愿意每年向大唐進貢。孫子兵法中講“上兵伐謀“ 李白靠著大唐的國威,憑借自己的修為,使大唐避免了一場戰(zhàn)爭,不動干戈就降服了渤海國,一道國書嚇退十萬雄兵。這就是《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的千古傳奇故事。 讀著李白的詩句,追尋著他的足跡。他的詩篇、他的傳奇已成為他的化身,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啟迪著我們那封存在心中久遠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