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內(nèi)科口服中成藥不合理聯(lián)合用藥點(diǎn)評(píng)解析 序號(hào) 方案 點(diǎn)評(píng) 1 安兒寧顆粒+小兒消積安兒寧為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藥、主風(fēng)熱感冒及其所致的 止咳口服液 咳嗽;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為清熱理肺、消積止咳藥,主 消積滯所致咳嗽,二者咳嗽證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合用藥。 1、 安兒寧顆粒: 成 分天竺黃、紅花、人工牛黃、巖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 香、唐古特烏頭、蔗糖。 功能主治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用于小兒風(fēng)熱感冒,咳嗽有痰,發(fā)熱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2、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主要成份:山楂、(炒)檳榔枳實(shí)枇杷葉、(蜜炙)瓜蔞萊菔子、(炒)葶藶子、(炒)桔梗 連翹蟬蛻。 功能主治:清熱理肺,消積止咳。本品主要用于小兒食積咳嗽屬痰熱證,癥見:咳嗽,以夜重,喉間痰鳴,腹脹,口臭等。 2 安兒寧+小兒肺咳顆粒 安兒寧為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藥,小兒肺咳顆粒為健脾益 肺、止咳平喘藥,二者證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合用藥。 3、 安兒寧顆粒: 成 分天竺黃、紅花、人工牛黃、巖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 香、唐古特烏頭、蔗糖。 功能主治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用于小兒風(fēng)熱感冒,咳嗽有痰,發(fā)熱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4、 小兒肺咳顆粒 1/33頁 成 分:人參、茯苓、雞內(nèi)金、地骨皮、北沙參、麥冬、瓜蔞、桑白皮、款冬花、 紫菀、膽南星、炙甘草等味中藥。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濕內(nèi)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黃, 咳吐不爽,氣短,喘促,動(dòng)輒汗出,食少納呆,周身乏力,舌紅苔厚:小兒支氣管炎 見以上證候者。 3 安兒寧+橘紅痰咳液 安兒寧為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藥你,橘紅痰咳液為理氣化 痰,潤肺止咳藥,二者證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合用藥。 5、橘紅痰咳液 成分:化橘紅,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功能主治:具有理氣祛痰,潤肺止咳效果。用于治療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 氣喘等癥。(支氣管炎) 6、 安兒寧顆粒: 成 分天竺黃、紅花、人工牛黃、巖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 香、唐古特烏頭、蔗糖。 功能主治清熱祛風(fēng),化痰止咳。用于小兒風(fēng)熱感冒,咳嗽有痰,發(fā)熱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4 抗病毒口服液+口炎清抗病毒藥為清熱祛濕,涼血解毒,治實(shí)熱證;口炎清顆粒 顆粒 為滋陰清熱,解毒消腫,治虛熱證,二者證型不一致,不 能聯(lián)合用藥。 7、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藍(lán)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霍香、連翹等。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 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8、 口炎清顆粒 成分:天冬、麥冬、玄參、山銀花、甘草。輔料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解毒消腫。用于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癥 2/33頁 5 抗病毒口服液+小兒肺抗病毒藥為清熱祛濕、涼血解毒藥;小兒肺咳顆粒為健脾 咳顆粒 益肺,止咳平喘藥,二者不能同期使用。 9、 小兒肺咳顆粒 成 分:人參、茯苓、雞內(nèi)金、地骨皮、北沙參、麥冬、瓜蔞、桑白皮、款冬花、 紫菀、膽南星、炙甘草等味中藥。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濕內(nèi)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黃, 咳吐不爽,氣短,喘促,動(dòng)輒汗出,食少納呆,周身乏力,舌紅苔厚:小兒支氣管炎 見以上證候者。 10、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藍(lán)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霍香、連翹等。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 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6 抗病毒口服液+四磨湯抗病毒口服液為清熱祛濕,涼血解毒藥,四磨湯為順氣降 口服液 逆、消積止痛藥,二者不能同期使用。 11、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藍(lán)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霍香、連翹等。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 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12、 四磨湯口服液 成分:木香、積殼、檳榔、烏藥。 功能主治: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于嬰幼兒乳食內(nèi)滯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shù)后促進(jìn)腸胃功能的恢復(fù)。 7 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抗病毒口服液為清熱祛濕,涼血解毒,治里熱實(shí)熱證;小 顆粒 柴胡顆粒為解表散熱,疏肝和胃,治半里半表證,二者證 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合用藥。 3/33頁 13、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藍(lán)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霍香、連翹等。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 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14、 小柴胡顆粒 成分:柴胡、黃芩、姜半夏、黨參、生姜、甘草、大棗。輔料為蔗糖。 功能主治: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 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8 抗病毒口服液+保濟(jì)口抗病毒口服液為清熱祛濕、涼血解毒藥,保濟(jì)口服液為解 服液 表、祛濕、和中藥,二者證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合用藥。 15、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藍(lán)根、石膏、蘆根、生地黃、郁金、知母、石菖蒲、廣霍香、連翹等。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 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16、 保濟(jì)口服液 成分:鉤藤、薄荷、蒺藜、白芷、木香、廣東神曲、菊花、廣藿香、蒼術(shù)、茯苓、厚 樸、化橘紅、天花粉、薏苡仁、葛根、稻芽。 功能主治:解表,祛濕,和中。用于腹痛吐瀉,噎食噯酸,惡心嘔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舟車暈浪,四時(shí)感冒,發(fā)熱頭痛 9 羚羊角顆粒+橘紅痰咳羚羊角顆粒為平肝息風(fēng),疏肝明目,散血解毒藥,橘紅痰 液 咳液為理氣化痰,潤肺止咳藥,二者證型不一致,不能聯(lián) 合用藥。 17、 橘紅痰咳液 成分:化橘紅,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功能主治:具有理氣祛痰,潤肺止咳效果。用于治療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 氣喘等癥。(支氣管炎) 18、 羚羊角顆粒 成分:羚羊角。 功能主治:平肝熄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 癲癇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瘟毒發(fā)斑,癰瘡癤毒。 4/33頁 序號(hào) 方案 點(diǎn)評(píng) 10 羚羊角滴丸+口炎清顆羚羊角滴丸為平肝息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藥,口炎清 粒 顆粒為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二者不能同期使用。 19、 口炎清顆粒 成分:天冬、麥冬、玄參、山銀花、甘草。輔料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解毒消腫。用于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癥 20、 羚羊角滴丸 成分:羚羊角粉 功能主治:平肝熄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及高熱引起驚厥抽搐,神昏, 子癇,癲癇發(fā)狂,頭痛目眩、目赤障翳、溫毒發(fā)斑、癰腫瘡毒。 11 羚羊角顆粒+四磨湯口羚羊角為平肝息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藥,四磨湯為順 服液 氣降逆、消積止痛藥,二者不能同期使用。 21、 四磨湯口服液 成分:木香、積殼、檳榔、烏藥。 功能主治: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于嬰幼兒乳食內(nèi)滯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shù)后促進(jìn)腸胃功能的恢復(fù)。 22、 羚羊角顆粒 成分:羚羊角。 功能主治:平肝熄風(fēng),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 癲癇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瘟毒發(fā)斑,癰瘡癤毒。 12 浦地藍(lán)消炎口服液+蛇浦地藍(lán)消炎口服液為清熱解毒、抗炎消腫藥,性寒涼;蛇 膽陳皮口服液 膽陳皮口服液為順氣化痰、祛風(fēng)健胃藥,性溫燥,二者藥 性不同,不能同期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