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的手法很傳統(tǒng):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主題也很傳統(tǒng):抒發(fā)人生惆悵。 上片的景象是寒冷、凄清、幽獨(dú)、暗淡的。窗外殘雪的瑩白與室內(nèi)畫屏的素冷交相輝映,朦朧的月色為這個(gè)冷色調(diào)的世界增添了幾分幽暗,更有凄楚的笛聲劃破寂靜的深夜,撞入不眠人的心海。 下片抒發(fā)幽人的惆悵與哀傷?!拔沂侨碎g惆悵客”,也是一名句?!拔摇保耸篱g匆匆一過客,滿懷落寞與失意。在聽到《梅花落》笛聲響起的那一剎那,就如高水流水遇知音,明了他因何事而哀傷。作者透過笛聲,似乎看到了弄笛人的淚眼滂沱;而讀者又分明透過作者的幻象,看到了他自己臉上的涕泗橫流。最后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是別有懷抱之人與他的幻象的一個(gè)重疊的定格。正如笛聲反襯了夜的寂靜一般,虛空的“君”的幻影,更反襯了“我”的孤獨(dú)。納蘭性德出生顯貴,鐘鳴鼎食,二十二歲即中進(jìn)士,是康熙器重的隨身近臣,在常人眼中正可謂人生得意。然而自古以來,傷心人皆別有懷抱。清代馮煦在《蒿庵詞論》中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淡語皆有致?!边@個(gè)評(píng)論用在納蘭性德與他的詞中,真是再妥帖不過了。 可否解釋下“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shí)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 “落梅”怎解? 落梅,又名《梅花落》,樂府橫吹曲調(diào),是古代笛曲的代表作品。一般《梅花落》的樂曲和詩詞都是以詠梅為主題。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span> 還有哪些《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tái)。夕陽西下幾時(shí)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shí)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