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和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qū)最古老的兩民族,他們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和同樣的訴求,那就是都想要擁有自己主導的國家。千百年來,他們癡心不改,不懈奮斗??墒遣煌氖?,猶太人終成正果,建立了以色列國,而庫爾德人雖前赴后繼,努力抗爭,卻至今未果。人們不禁要問,同在中東,猶太人可以建國而庫爾德人卻不行,問題究竟出在哪? 猶太人的復國之路 公元前10世紀,發(fā)展壯大起來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猶太人的國家——希伯來王國。公元前926年,統(tǒng)一的希伯萊王國一分為二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且共同控制著巴勒斯坦地區(qū),可在公元前722年和586年,分別被亞術帝國和巴比倫帝國所滅。 之后,猶太人無法忍受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異族的殘酷統(tǒng)治,公元前63年,在新興的猶太教首領耶穌的領導下,發(fā)動三次起義,但均遭失敗且伴有大規(guī)模的屠殺,耶穌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公元135年,猶太人再次武裝抗爭,又遭失敗。此后開始了四處逃難,流離失所的生活,這期間屢遭歧視、驅(qū)離、屠殺。 猶太人雖然流落他鄉(xiāng)上千年,但祖先從“上帝”那里得到的“應許之地”——巴勒斯坦,一直是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致使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的猶太人“復國主義”開始興起,于1897年成立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提出要打回老家去,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有法律保障”的“猶太人之家”。自此,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遷移。 問題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并不孤單,因為大國在中東的博弈,所以猶太人的復國得到了英、法、美、蘇等西方大國的支持。一戰(zhàn)前,英帝國率先出手,先在1915年的《麥克馬洪書簡》中許諾阿拉伯建國,然后,又在1917年11月發(fā)表中《貝爾福宣言》表示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這樣到1947年,遷入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驟增至60萬人。 這當然加劇了巴以矛盾,兩個民族流血沖突不斷。1946年4月,英美兩國組成“調(diào)查委員會”,提議巴勒斯坦由聯(lián)合國托管,但立即遭到周圍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于是,英國建議交由聯(lián)合國。1947年5月,聯(lián)合國設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11月,在蘇聯(lián)提出的建議方案上加以修改后,就作出了分治巴勒斯坦的 181號決議,即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決議把巴勒斯坦分成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對此,巴以雙方都不滿意,但在英美蘇三方共同操縱下,在1948年猶太人宣布成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庫爾德人的建國之路 庫爾德人是中東的四大民族之一,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cè)丝诩s為3000萬,世世代代生活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交界山區(qū)的“庫爾德斯坦”,也有少數(shù)散居在阿塞拜疆、黎巴嫩、亞美尼亞山區(qū)。庫爾德人最大的訴求就是在“庫爾德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杀叩氖?,他們雖然始終在為建國而抗爭,但卻未能如愿。在近代就有三次與建國擦肩而過。 第一次是1920年,戰(zhàn)敗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英法脅迫簽訂了《色佛爾條約》,里面明確庫爾德人可以建國。結(jié)果土耳其凱末爾起義爆發(fā)。英法考慮要拉攏土耳其對抗新生的蘇俄,很快與土耳其重新簽訂了《洛桑條約》,推翻了同意庫爾德人建國的條款。結(jié)果是把庫爾德地區(qū)一分為三,分別由土耳其、英屬伊拉克和法屬敘利亞分別統(tǒng)治。 第二次是二戰(zhàn)后的四十年代末,蘇聯(lián)已答應幫助庫爾德人獨立建國,但后來為緩和與中東地區(qū)、英美的矛盾,加之蘇聯(lián)考慮在伊朗的利益,便瞬間改變主意,轉(zhuǎn)而指導伊拉克軍隊消滅庫爾德游擊隊。 第三次是1991年海灣戰(zhàn)爭,美國人許諾如果庫爾德人出兵薩達姆,美國支持其獨立建國。庫爾德人很是興奮,就從后方偷襲伊拉克政府軍。薩達姆慘敗無條件接受聯(lián)合國決議后,回過頭來殘酷鎮(zhèn)壓庫爾德人獨立運動,造成數(shù)萬人死亡和200萬人逃離家園。薩達姆倒臺后,自治的伊拉克庫爾德人借機在混戰(zhàn)中獲得更大的地盤,而伊拉克中央政權則軟弱無力??梢哉f伊拉克庫爾德人處于最接近獨立建國的狀態(tài)。 目前看,庫爾德人獨立建國的前景仍然撲朔迷離。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庫爾德人自身有致命缺陷。庫爾德人與猶太人有著相似經(jīng)歷,之所以猶太人能成功建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猶太人有“猶太復國主義”的指導精神和明確的建國綱領,有較強的凝聚力,而分布各個國家的庫爾德幫派林立,各自為政,沒有溝通合作,各自為戰(zhàn),也不夠團結(jié),更談不上統(tǒng)一的組織領導了。 再有庫爾德人所在的四個主要國家,都堅決不同意庫爾德人自治,何談獨立?而且還采取軍事、政治等多種手段,限制打壓其文體傳統(tǒng),取締解散其政治組織。甚至禁止使用庫爾德語、不承認其民族,把他們叫做“山地土耳其人”、“失去了波斯語的波斯人”。不僅如此,相關國家在不允許本國庫爾德人自治的同時,還嚴防他國庫爾德人自治,以防本國庫爾德人效仿。 還有與千年來有民無國的猶太人相比,庫爾德人以游牧為主,生性好斗不事生產(chǎn),沒有猶太人那種雄厚的財力和政治影響力。如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qū)最早的土地,就是在20世紀初,富有的猶太人花高價從當?shù)匕⒗耸种匈徺I的沙漠和荒灘,逐漸建立了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這也為日后猶太人建國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當然與無法與猶太人相比。 再就是猶太人建國有包括蘇聯(lián)在內(nèi)的等多個大國的支持,建國后又有美國長期在背后撐腰。而庫爾德一直是各個大國角逐的棋子,利益交換的犧牲品,討價還價的籌碼。冷戰(zhàn)結(jié)束后,歐洲國家和民間關心起庫爾德人的基本人權,但更多的是道義上的同情和口頭上的支持,而對其自治或獨立的主要訴求卻含糊其辭,都是以本國在中東的利益為基點來考量,不可能為庫爾德的自治或獨立與他國撕破臉,繼而損害本國的利益。 總之,從古至今,庫爾德人從來沒有像猶太人那樣有思想有綱領、有組織有領導團結(jié)一致地進行建國斗爭;從來沒有像猶太人那樣抓住大國間博弈之機依靠大國謀求建國,而大多時候是棋子、利益交換的犧牲品和被愚弄的對象;從來沒有像猶太人那樣團結(jié)一心與周邊勢力殊死抗爭,而一盤散沙的庫爾德人被所在國視為分裂國家的恐怖勢力而被聯(lián)合剿殺。 如果庫爾德人按現(xiàn)在的套路越折騰,受到打擊的力度就會越強。就算有大國一時的支持,但庫爾德要想真正武裝獨立建國,還是難上加難。庫爾德人應該學習一下猶太人的套路,反思教訓,聯(lián)合一起形成拳頭,擴大影響,并提出切實可行目標,能否可先謀“自治”后圖“建國”?這些都是庫爾德人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