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可以說是我們文學(xué)史上最風(fēng)光旖旎的一篇了,他才華橫溢,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名篇。他的一生與秦樓楚館的舞姬歌女都聯(lián)系到了一起,他的才華不被皇帝看中,但是卻被百姓推崇。柳永用自己的一生,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了宋詞,雖沒能官場得意,但好在為后世留下了數(shù)百首好詞。 少年意氣風(fēng)發(fā) 柳永出身好,是個官三代的,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做官的。柳永原來的名字叫柳三變,他沒有叫柳一變和柳二變的哥哥,父親是個文化人,取名字都是有寓意的,這個三變?nèi)∽浴墩撜Z》:“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就是希望兒子遠(yuǎn)看莊重威嚴(yán),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yán)肅不茍。這很符合官員的要求,一看就知道柳永的爸爸希望兒子將來能做官。 柳永從小就很聰明,家里不缺錢,想讀書也很方便,在家受到父親、爺爺?shù)难?,從小就立志將來科舉做官。 從小柳永就隨著父親到外地做官,后來長大些就到處旅游,到了杭州之后被迷戀住了。所以就長住杭州,每天到處玩,青樓、妓院經(jīng)常去,沈醉在溫柔鄉(xiāng)不能自拔。在這期間他的浪漫基因開始發(fā)作,寫了很多游樂的詩詞。這些詩詞很受青樓歌姬的喜歡,但是對于品味高雅的皇帝來說,卻是淫詞濫調(diào)。 科舉之路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意氣風(fēng)發(fā)的柳永來到京城,準(zhǔn)備參加明年的科考。此時的柳永躊躇滿志,自信拼自己的才華“定然魁甲登高第”。但是很不巧正趕上宋真宗“反三俗”,柳永就是頭號種子,被真宗斥責(zé)“讀非圣之書,及屬辭浮糜者”,柳永的第一次高考失敗了。后來又接連考了兩次,仍然沒有考中。 柳永很不服,感覺皇帝不識貨,錯過了良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不讓我做官,我還不稀罕了,倒不如多寫點(diǎn)詩詞,增增粉。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詞,取名《鶴沖天·黃金榜上》其中就寫到“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 不過大才子柳永也躲不掉真香定律,仍然第四次參加了考試。這一次總算是考上了,但是之前落榜后寫的詞惹了禍。宋仁宗讀柳永的詞,看到里柳永對官位不屑和對青樓歌姬的贊賞很生氣:你柳永這么厲害,我家的官裝不下你,那你就別做官了。仁宗就引用柳永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鶴沖天·黃金榜上》)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 受到這次打擊,柳永滿心失落,離開了京城這個傷心地,四處旅行?;蛟S是心中的不甘在敦促著他,立志不再做官的柳永,還是沒有忍住,開始了第五次科考?;蛟S命運(yùn)也不想在捉弄這位大才子了,在第五次科考時,柳永終于考上。此時的柳永已經(jīng)50歲了。 東方不亮,西方亮 雖然柳永仕途不順,但是他的才華卻沒有埋沒。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她們的生活處境。演出效果取決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詞,演技靠個人的勤奮練習(xí),而詞則靠詞人填寫。這方面正是柳永擅長的,歌伎非常推崇柳永,這也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約150首。真正達(dá)到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個文人雅士,卻永遠(yuǎn)擺脫不掉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而醉里眠花柳的時候,他卻又在時時掛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藝術(shù)天賦在詞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據(jù)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xué)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jié),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xí),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fēng)俗一直持續(xù)到宋室南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