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是漢代刀法,其刀法蒼勁有力,粗獷流暢;其次是動物造型優(yōu)美,轉(zhuǎn)折有序,大有懾人魂魄之勢,故又稱之為“真浮雕”。 臺北故宮博物院漢代 漢八刀 玉蟬 玉材和玉色:漢代玉器材質(zhì)基本屬于透閃石軟玉,其中新疆和田玉和瑪納斯玉占很大比重。 漢朝劉勝墓透雕雙龍白玉壁 造型:漢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為幾何形和人物動物形兩大類。 滿城漢墓劉勝金絲玉衣 紋飾:漢代玉器上以渦紋、谷紋和蒲紋最為常見。螭龍、螭虎、臥蟬、雷云紋,出現(xiàn)了吉祥語,如“宜子孫” 漢朝劉勝墓竇綰金絲玉衣 喪葬玉:漢玉器中較有特色的品種,主要有九竅玉、握豚、玉衣、棺璧。 南京博物館藏漢代玉翁仲 裝飾玉:玉蟬、岡卯、司南佩、翁仲。 雕琢技法:“漢八刀”。 4、中國古玉器經(jīng)歷了哪幾個發(fā)展高峰? 新石器時代的紅山、良渚文化時期、商代、戰(zhàn)、漢代和清時期幾個高峰。 漢代劉勝墓的玉人 5、古玉器按功能分為哪五大類? 玉制工具;禮儀玉器;佩飾玉器;喪葬玉器;實用和賞玩玉器 6、列舉五個新石器時期最重要的文化遺址 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 玉琮 浙江博物館 四、論述題 1、夏商周三代玉器的形制特點 夏商周玉器的主要特點: 一、玉材主要包括:本地玉材,南陽玉、和田玉等,視和田玉為最好的玉料,大量使用新疆一帶產(chǎn)的昆侖玉(透閃石)。工匠對玉材的選擇遵循了“美石即玉”的原則。 二、主流紋飾:夏商周玉器的主流紋飾有方格紋、方折紋、連弧紋、太陽紋(渦紋)、四蒂紋(柿蒂紋)、齒紋、竹節(jié)紋、T形紋、S形紋、蕉葉紋、龍鱗紋(商代龍鱗紋類似蒂紋,周代龍鱗紋呈鏟形或“加點鏟形”或“三柿形”)、蛇紋、虺紋、禪紋、龍紋、獸紋和人物紋等。 商 跪坐玉人 殷墟婦好墓出土 三、制玉技術(shù),工具:圓雕,透雕,浮雕大量出現(xiàn),尤其圓雕技術(shù)首次在商代出現(xiàn),鉆孔分一邊孔和兩面三刀面孔,首次出現(xiàn)玉雕俏色的應(yīng)用。 四、主流線條:夏商周玉器線條豐富多彩,線形千姿百態(tài),線種繁縟復雜,主流線條大致有下列幾種: 1、窄陰線。 2、寬陰線。 3、雙溝陰線。5、減地平凸。6、剔地陽紋。7、隱起。8、弧形。9、一面坡線。 五、主流眼形:夏商周玉器的眼形,比起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很大的變化和發(fā)展。 1、“臣”字眼。 2、園洼眼。 3、矩形眼。 4、水滴眼。 5、三角眼。 6、兔耳眼。10、杏核眼。 六、主流邊飾:夏代玉器裝飾手法不多,史稱“夏玉無工”。但在外緣邊飾卻常見齒行紋。商代玉器邊緣常見凹形齒、方形單齒、月牙形雙齒、月牙形三齒、組合齒。西周玉器邊緣多 飾方形齒、花形齒、三角齒、山字形痱牙。 商代龍形玦 殷墟婦好墓出土 七、特征性細節(jié): 1、商周龍角多“蘑菇形”具體表現(xiàn)為根粗、中細、頂鼓,形如蘑菇。商周籠嘴大多為長嘴、圓嘴、星紋嘴,大多張口露齒而且龍形多“S”形。西周出現(xiàn)“交尾龍”。 2、商周魚紋大多為“丁”字形嘴,西周魚紋修長平直,有鰭無鱗(晚期出現(xiàn)少量方格紋鱗),魚尾齊平或略帶凹弧。 3、商周鳥紋大多為“丁”字形嘴,和“內(nèi)鉤尖”嘴,商鸮一般為圓眼,翅、爪、尾等處均飾單陰線。西周少鸮,因為《詩經(jīng)》中把鸮成為“惡聲鳥”,但流行鳳紋和雙龍紋。 西周鳳鳥玉壁 陜西寶雞市竹園溝9號墓出土 4、西周鳥獸蟲魚類玉器多數(shù)為側(cè)面剪影,善于捕捉特征細節(jié),如鵝長頸、狗回首、兔抿耳、魚弓身、、鷹展翅等。西周動物一改殷商動物平臥為主的風格,流行“回首”,即使形象增加了動感,又節(jié)省了玉料,為后來的“回首雕”開了先河。 5、商周出現(xiàn)了人獸組合雕??赡苁敲褡屮B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 6、商周玉人有華冠的貴族和短發(fā)的奴隸等。史學家考證,跪姿玉人是最為尊貴的玉人。 2、論述中國玉器功能的變化軌跡。 |
|
來自: 古玉收藏藝術(shù)館 > 《古玉藏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