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故事不能純粹的用現(xiàn)實世界對于善與惡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來評判,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一件事就是非黑即白,一個人就是非善即惡,這樣的觀點過于片面,如果要以這種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那故事根本無法繼續(xù)下去,因為原著中的他們遠(yuǎn)不如電視劇中歌頌的那般“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當(dāng)然,這樣的人也是存在的,不過得結(jié)合故事中的背景設(shè)定來看,比如世人皆知的打虎英雄武松,他打虎、殺嫂、打蔣門神的劇情無不讓人拍手稱快,然而不可否認(rèn),他也犯下過“殺死無辜道童”的罪過,又如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的魯智深,他不也搶走了破瓦罐寺老和尚的稀粥嗎? (武松、魯智深劇照) 所以《水滸傳》中的“好漢”到底指的是什么人?在筆者看來,他們絕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好人”,而是一幫在混沌之中求得一線生機的狠人,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一些不符合常規(guī)價值觀的事,就如武松、魯智深那般,所以書中的“好漢”二字絕不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專利,也屬于其他同樣求生存的狠人。 一、宋江替天行道 宋江在梁山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總計一百單八將之后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準(zhǔn)備大干一番了,然而他替的是哪片天?自然不是人們心中所想的“公道”,而是替的“天子”,他一心只想被招安,他無視朝廷奸臣當(dāng)?shù)?,皇帝昏庸,還是選擇了愚忠,最終也葬送了大部分兄弟們的性命。 (宋江劇照) 可以說宋江給梁山這個大團(tuán)體定制的目標(biāo)就是錯的,畢竟梁山上的人員構(gòu)成就十分復(fù)雜,其中大部分還原本就是已經(jīng)落草的賊人,你能指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景?那是扯淡,所以宋江的替天行道是個偽命題。 二、何為替天行道? 這一點在筆者看來,在《水滸傳》這個惡人橫行的世界中,懲戒那些惡人自然就是替天行道的一部分了,武松為兄殺嫂、殺蔣門神、張都監(jiān),魯智深打鎮(zhèn)關(guān)西,楊志殺潑皮牛二等事跡都可以算是替天行道,他們殺的都是惡人,當(dāng)然,這樣的價值觀并不適用于現(xiàn)實世界,因為這是濫用私刑。 簡言之,至少在《水滸傳》的世界中,咱們還是可以粗淺的將替天行道理解為有能力的人做出一些為民除害的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便是站在梁山對立面的人做了同樣的事,那也應(yīng)該算是替天行道,畢竟梁山之上可謂惡人橫行。 李逵那廝如同瘋狗,扈三娘一家被他盡數(shù)殺死,連朱仝看管的四歲的小雅內(nèi)都能痛下殺手,可見他已是無藥可救之人;董平為了奪取程太守的女兒,是將程太守一家殺死,也是冷血無情,宋江為了讓秦明上山,間接害死他一家人,事后還與之稱兄道弟,太多梁山好漢做過草菅人命之事,殺了他們,豈不也是替天行道? 三、真正的漢子 梁山好漢在征遼、田虎、王慶的時候都是無往不利,損兵折將自然會有,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卻是未折損一人,直到征方臘時才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人員傷亡,而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好漢就來自方臘陣營,他就是石寶。 事實上石寶一共擊殺了五名梁山好漢,分別是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而其中等分和包旭這兩位就是十惡不赦之徒,石寶殺死他們,那才真叫是替天行道。 (鮑旭劇照) 鄧飛是個怎樣的人?從原著的主線故事來看,鄧飛戲份不多,也沒有做過太多過分的事,然而從原著對他的提詩來看,這人卻是壞到骨子里,原著道:“原是襄陽關(guān)撲漢,江湖飄蕩不思?xì)w。多餐人肉雙睛赤,火眼狻猊是鄧飛?!比说脡牡缴冻潭炔艜酝惖娜??還吃得眼睛都紅了。 (鄧飛劇照) 至于鮑旭,那人也是個無藥可救之人,早年間在枯樹山占山為王,帶著一眾小弟干的就是打家劫舍的惡事,到了梁山之后也是死性不改,和李逵臭味相投,一同成為梁山的突擊小分隊,總是沖鋒在前,原因很簡單,他們樂在其中,鮑旭手中也是沾滿無數(shù)鮮血。 石寶殺死這兩人算是替世人做了件好事,只可惜他最終沒能逃出梁山眾人的追捕,只能自刎圖個痛快,屬實憋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