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一、厥陰病的癥狀,是口渴喜歡喝水而仍感口渴,患者感覺有股氣上沖心胸,心中疼痛灼熱,饑餓卻又不想吃東西,吃了東西,就會吐出蛔蟲,若用下法,就會瀉利不止。 二、病人寸口脈浮而且遲,浮是屬虛證、遲是屬過勞,虛是指衛(wèi)氣不充足,勞是營氣衰竭的表現(xiàn)。趺陽脈象呈浮數(shù),浮是胃氣盛的表現(xiàn),數(shù)說明消谷善饑而大便堅結(jié),胃氣盛則小便數(shù),小便數(shù)則大便更加堅硬,大便堅和小便數(shù)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即為消渴病。 三、男子患了消渴病,小便反而增多,形成飲水一斗,小便也有一斗的癥狀,應(yīng)用腎氣丸主治。(方見婦人雜病篇中) 四、脈浮,并有小便不通暢,微微有些發(fā)熱而極度口渴的患者,應(yīng)該用通利小便、發(fā)汗的方法來治療,用五苓散來主治。 五、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馬上就吐出來,這種病叫水逆,應(yīng)用五苓散來主治。(方見上。) 六、口渴而不停地喝水的患者,可以用文蛤散來主治。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以上一味藥,搗為散,用開水五合,調(diào)和服用方寸匕。 七、淋病的癥狀,是小便渾濁如米屑狀,點滴而出,小腹拘急緊張,疼痛牽引到臍中。 八、趺陽脈數(shù),是說明胃中有熱,其表現(xiàn)為食欲極強不知道什么叫飽,大便堅硬,小便頻數(shù)。 九、患淋病的人不能用發(fā)汗的方法來治療,如誤用汗法,則會產(chǎn)生尿血的惡果。 十、小便不通暢,停有水飲的患者,病人極度口渴,可以用栝樓瞿麥丸來主治。 【栝樓瞿麥丸】方 栝樓根(二兩)茯苓山藥(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以上五味藥,搗成散,以煉蜜制成蜜丸如梧子大小,用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沒有什么效果的,可以增加到七、八丸,以小便通利,腹中溫暖為度。 十一、小便不通暢,可以用蒲灰散來主治,也可用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來治療。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以上兩味藥,制成散劑,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亂發(fā)(二分,燒)白魚(二分) 以上三味藥,搗為散劑,每次用水送服半錢匕,每日服三次。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半斤)白術(shù)(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 以上三味藥,先將茯苓、白術(shù)煎成,入戎鹽,再煎,分溫三服。 十二、病人口渴想喝水,喝了水仍感口干舌燥的,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主治。(方見中暍 篇中) 十三、假如患者脈浮,發(fā)燒,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暢,可用豬苓湯主治。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以上五味藥,用水四升,先下豬苓,茯苓、滑石、澤瀉四味藥,煎取二升,去掉渣滓,放入阿膠烊化,湯藥微溫時服下七合,每日三次。 【原文】 一、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二、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wèi)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趺陽脈浮而數(shù),浮即為氣,數(shù)即為消谷而大堅(一作緊),氣盛則溲數(shù),溲數(shù)即堅,堅數(shù)相搏,即為消渴。 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圓主之(方見婦人雜病中)。 四、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fā)汗,五苓散主之。 五、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見上)。 六、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 七、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八、趺陽脈數(shù),胃中有熱,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即數(shù)。 九、淋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必便血。 十、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樓瞿麥圓主之。 【栝樓瞿麥丸】方 栝樓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十一、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并主之。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亂發(fā)(二分燒)白魚(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半斤)白術(shù)(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將茯苓、白術(shù)煎成,入戎鹽,再煎,分溫三服。 十二、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見中暍中) 十三、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nèi)膠烊消 ,溫服七合,日三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