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天下有憂 2020-02-14

導讀: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的朝代,文人的自由孕育出繁華的“詞”文化,成為一種不朽,甚至完全遮掩了宋朝政治上的缺陷。宋朝的詞人比比皆是,絲毫不遜于唐代的詩人,而女詞人,更為這種絢麗增添了一絲別樣的味道

提到女詞人,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清照,那張玉娘又是誰呢?

張玉娘生于南宋未年官宦世家,自幼飽讀詩書、聰慧絕倫。生前著有兩卷《蘭雪集》,與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并稱為宋代四大女詞人,只不過,。只可惜,對愛情堅貞不渝的她,最終也成為愛情的“陪殉”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解香囊,贈情郎

似乎宋代的女詞人們總是很討人喜歡。她們?nèi)缍涠渚`開的情花,鮮艷、飽滿,帶著豐盈華麗的氣度、孤傲不俗的才華;即便落難,也能在兵荒馬亂的鐵蹄下博得人們的同情。雖然世界上美女很多,才女也不少,但能兼容美貌與才情的卻并不多。如能在此之外,不但博人同情,且受人尊重,那便更值得銘記了。南宋末年便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叫張玉娘,飽讀詩書、聰慧絕倫,卻為情所傷。

張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松陽人。小時候的經(jīng)歷跟所有傳奇故事的情節(jié)相似:官官世家的小姐,喜歡舞弄文墨,尤擅詩詞,父母寵愛,奉若掌上明珠。相傳,玉娘才學震驚一時,有人贊其堪比漢代班大家(指班昭)。玉娘身邊有兩個侍女,一個叫紫娥,一個叫霜娥,也都是才色俱佳的主兒。最有意思的是,她還養(yǎng)了一只鸚鵡,與兩個侍女合稱“閨房三清”。平日里,打哈湊趣兒,閑來無事,和很多女子一樣,喜歡用文字打發(fā)寂廖悠長的時光。有詞為證:

憑樓試看春何處,簾卷空青淡煙雨。竹將翠影畫屏紗,風約亂紅依繡戶。

小鶯弄柳翻金縷,紫燕定巢銜舞絮。欲憑新句破新愁,笑問落花花不語。

《玉樓春》

解析:長日無聊,憑樓遠跳,試看春何處?煙雨、翠竹、亂紅、繡戶,剪不斷的春愁,絲絲縷縷蕩在心間。“小鶯弄柳翻金縷,紫燕定巢銜舞絮?!柄L鶯燕燕這個詞本就是用來形容女子的,放在這里,既合了情,也合了理。紫燕也好,小鶯也罷,都在柳絮中穿梭忙碌,唯有這閑來無事的女詞人,憑樓遠眺,慵懶地享受著良辰美景。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這樣的景色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卷。輕輕舒展開,便可以看到玉娘倚樓凝眸,將新寫下的句子讀給落花聽,落花無語,美人淺笑,滿世界的鶯飛草長,柳動絮飄。暖暖地盛滿了一代才女的情趣,生動活潑,興味盆然。

這樣的浪漫似乎是最常見的古典鏡頭。那些高樓上的小姐,“囚禁”在香閨里,心里的煩悶翻騰出無數(shù)的猜想,勾勒著愛情的模樣。這想象里,定然少不了一位公子,文質(zhì)彬彬,風流調(diào)悅。而在張小姐的腦海中,自然也會浮現(xiàn)出他的樣子,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叫沈佺,是玉娘的表哥,很小的時候兩人便定下了姻緣。

曾有人問,為何古代人的愛情總有那么多表哥表妹愛來愛去的,陸游如此、納蘭如此、很多文人墨客、甚至朝堂政客皆是如此。殊不知,在那個封建、封閉的時代,青年男女能夠自由相識的概率實在太低了,更別說談天說地了。但親戚間便有一個好處,顧忌較少,尤其是小時候。兩小無猜、心無芥蒂,那是兩個生命最初締結(jié)的約定,隨日月瘋長,伴天地永長。

能夠在最美的年華,結(jié)識一個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人,終歸是人生之幸。而玉娘和表哥正是如此幸運之人。傳說是不可靠的,但傳說又總是如此迷人

相傳,表哥沈佺和玉娘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只是早了玉娘幾個時辰而已。話說那沈佺本是宋徽宗時狀元沈晦的七世孫,算起來,兩家應(yīng)是門當戶對。加上二人自幼一處長大,兩小無猜,芳心暗許,兩家便索性給他們定了親,還互贈了信物。想來,在這期間,鴻雁傳書,互訴表腸,那兩個才貌俱佳的待女必定起了不小的作用。而那只鸚鵡,不知道會不會整日饒舌地叫著“沈公子來了”,惹得玉娘又愛又恨,心如貓撓。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這期間,玉娘還曾親手縫制香囊送給表哥,并繡詩一首,名為《紫香囊》:

珍重天孫剪紫霞,沉香羞認舊敏華。

紉蘭獨抱靈均操,不帶春風兒女花。

香囊本是隨身之物,古人常用以定情或定意。今玉娘將定情信物贈子表哥,其心意自然是明白剔透的。

世界上的愛情有很多種,但最動人的愛無疑都凝結(jié)在一個字上,那便是“獨”。目之所觸,心之所系,所謂“情有獨鐘”,大抵都是如此??磩e的姑娘只是繡個香囊,而玉娘卻能在香囊上繡詩,絲線縷縷,針針細密,恰如她的情絲萬千、柔情蜜意。如此的才華與情趣,也難怪沈佺會對玉娘情有獨鐘。

關(guān)于沈佺的記載似乎并不多,他的感情、故事,甚至后人的評述,大多是穿插在玉娘的世界里??晌覀儏s非常希望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男子,能夠惹得玉娘肝腸寸斷、向死而生。有時,不禁暗想,也許他只是個平凡的人,他的與眾不同完全是因為這段一場千古絕唱的愛情

愛情的“大考”

從后來的所作所為推斷,沈住終是尋常男人所無法企及的。

表哥和表妹的愛情破滅于沈家的衰微。據(jù)說是因為沈住家道中落,日趨貧困。而玉娘父母對她的疼愛,自然是不愿意玉娘嫁給破落戶的,悔婚之意也就顯而易 見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門當戶對雖然未必是最佳選擇,但也不能否認玉娘父母的苦心。一個千金小姐如果真的落到尋常百姓家,生活未必能過得圓滿。

能夠像詞人賀鑄妻子那樣,放下皇族女子的身份,情愿為夫君“挑燈補衣”,自然是因為愛情,但經(jīng)年累月的操勞有時候也是一種慣性。千萬別說你愿意為他鞠躬盡瘁、改變自己的一切。陷在愛情里的人自然覺得愛情是萬能的,但進入真正的婚姻生活或許才會慢慢體會出生活的艱辛。他可以買不起玫瑰花,但絕對不能買不起燒餅,基本的生活還是要有所保障。可是,對自幼吃穿不愁的小姐來說,她怎么會明白甜美愛情與艱難生活間巨大的落差呢。試想,一個既養(yǎng)丫鬢又養(yǎng)鸚鵡的小姐,即便她做好了吃苦受罪的準備,張家父母也定然舍不得讓她嫁過去受委屈。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無奈,此時的玉娘已然對表哥用情至深,毅然寫下這首《雙燕離》,顯示著自己的反抗,也剖白著對沈住的情意:

白楊花發(fā)春正美,黃鵠簾垂低。

燕子雙去復(fù)雙來,將棄成舊壘。

秋風忽夜起,相呼度江水。

風高江浪危,拆散東西飛。

紅徑紫陌芳情斷,朱戶瓊窗旋夢過。

憔悴衛(wèi)佳人,年年愁獨歸。

“憔悴衛(wèi)佳人,年年愁獨歸”,簡簡單單幾個字,便令這滿腹惆悵和悲憤噴薄而出,讀來字字驚心。很多詞學家的考證,筆行此處便戛然而止,只說張家父母有悔婚之意,于是沈佺因此憂郁而死,并沒對故事的始末做詳細的注解。

為愛遠行

看來,能夠用以推動猜測、捕風提影、復(fù)活往事的,也只有那些風干在詩詞里的墨痕了。

玉娘的文字似乎觸動了張家父母的無奈。于是,他們又向沈佺提出“欲為佳婿,必待乘龍”的要求。沒辦法,從古至今,丈母娘的剛性需求始終是推動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力量與源泉。沈佺為了愛情,為了讓自己的愛情得到張家的認可,他不得不暫別玉娘,隨父進京趕考。

對于本無心功名的沈佺,這樣的抉擇無疑是艱難而又痛苦的。沈佺和玉娘同庚,生于1250年,等長大到可以趕考的時候,宋代的歷史帷幕已開始徐徐落下。末世將至、王朝將崩,連年戰(zhàn)火已經(jīng)將中原燒得滿目瘡痍。生逢亂世,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化成炮灰,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也許,憑著勇氣,沈佺可以領(lǐng)她私奔,讓愛的背景淹沒在各地逃難的人海中。但玉娘那樣氣度和情懷的女人,會恥于被人指指點點的。至少,她一定是愿意自己的愛情被父母所接受并祝福的;他也可以選擇更容易的道路去走,比如放棄這門親事、忘記這個女人,但他做不到,玉娘是自己的表妹,是沈佺二十幾年來唯一愛過的女人,從小便一處論詩詞,兩顆心牢牢地栓在一起,情比金堅,愛比雪潔。月老牽起的紅線,系在兩個人的腳上,他們前后腳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本就是為了尋找彼此的。玉娘舍不得放棄,沈佺也舍不得。

那么剩下便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為愛趕考,為愛遠行。殊不知,此行,卻成永別!

八百年前的時光與今天便捷的交通不可同日而語。八百年前的這一別,山山水水、渺渺茫茫,除了在心里無數(shù)次呼喚、夢里無數(shù)次相見外,便再無他途。

有時候,真希望沈佺是個任性的男人,干脆不要去考,或者賴在張家不走,守著玉娘,也守著自己的愛情??墒牵騺缃K究還是有志氣的,也是有骨氣的。他可以不為自己求取功名,卻要誓死捍衛(wèi)愛情的尊嚴。他不能屈膝于他人,讓玉娘抬不起頭來,雖然此時他已貧困至極。離別的時候,玉娘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窘困的沈佺,并含淚寫下這首《古離別》送給愛郎: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復(fù)返,古道生秋草。

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

愁結(jié)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 

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

迢迢山河攔不住相思之情,默默青山擋不住相愛的心,松菊桃李都是愛的見證。歲月就像是一面光滑的魔鏡,我看不到你的臉,卻只能看到自己日漸衰老的容顏,別讓愛情等得太久。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揣著玉娘的心意,沈佺就這樣踏上了漫長的大考之旅,等待他的是一番錦繡前程,也是一場生離死別。

相思愁斷腸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就是這首《山之高》,讓無數(shù)人為之拍案驚喜,大贊有上古《詩經(jīng)》的遺風。每次讀這首古詩,在“山”“月”“小”“皎”“悄”這些舌尖音中,總能摩擦出漢字的韻美。仿佛含在唇齒舌間的不是一首詩,而是上古遺留下來的一株野草,和著泥土清的新鮮、澀澀的甜美,一同融化在心里,幻化成山月如鉤,相思皎皎。

相傳,這是飽受思念之苦的玉娘寫給沈佺的詩。她心比金堅,操比冰雪,情根深種,絕難更改。故而又云: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擬結(jié)百歲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這樣的情意,送到沈佺的手里,也算是對他莫大的鼓舞吧。沈佺本就是個清逸俊雅、風度翩翩的才子,這樣的人去京城應(yīng)考,如魚得水,非常順利地通過了各道關(guān)卡,直通殿試,并高中榜眼,題名金榜。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據(jù)說,在沈佺應(yīng)考的時候,他從容淡定,對答如流,且能不落寡白,令人噴噴稱奇。一時間,“奇才”之名,名動京城,人皆贊嘆。那時的玉娘該有多么雀躍啊,“乘龍快婿”已如愿實現(xiàn),從小到大都盼望的愛情終于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眼看一段才子佳人的童話即將華麗登場,可惜,命運的翻云覆雨總叫人覺出世事無常。就在沈佺也以為終于可以和玉娘團聚的時候,卻不幸身染風寒。長久郁積在心頭的思念也開始轉(zhuǎn)化為濃烈的傷痛,伙同“傷寒”一起作祟,不斷折磨著沈佺。眼見著他竟就重癥逐沉,病入膏盲了。

這個時候,玉娘的書信飄然而至,她對沈佺說:“生不偶于君,死愿以同穴也”。沈佺看信后,被玉娘這同生共死的情意深深感動,強撐病體,回給玉娘一首五律:

隔水度仙妃,清絕雪爭飛。

嬌花羞素質(zhì),秋月見寒輝。

高情春不染,心鏡塵難依。

何當飲云液,共跨雙鸞歸。

其實,此時的沈佺也知道,自己此生恐怕很難再與玉娘團圓,只能一同跨鸞奔月了

命運多舛

1271年,二十二歲的沈佺不幸病逝,帶著業(yè)已鋪開的錦繡前程和無法鋪就的美好姻緣。他心心念念地渴望著能與心上人見最后一面,卻終于還是病死在趕回松陽的路上,留給玉娘的只能是永生難忘的創(chuàng)傷。

日子隨流水,在玉娘心頭悄悄滑過,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劃痕。在《哭沈生》二首中,玉娘這樣寫道:

仙郎久未歸,一歸笑春風。

中途成永絕,翠袖染啼紅。

帳恨生死別,夢魂還再逢。

寶鏡照秋水,明此一寸衷。

素情無所著,怨逐雙飛鴻。

中路憐長別,無因復(fù)見聞。

愿將今日意,化作陽臺云。

仙郎一去,竟成永別。命運憐我,希望沈郎魂魄入夢,百轉(zhuǎn)干回,可以再度重逢。寸寸哀愁令人想起離別時的痛、相思時的愁、懷念時的苦,就這樣攪在一起,痛的玉娘肝腸寸斷!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詞學大家唐圭璋先生曾在一篇題為《南宋女詞人張玉娘》的文章中,對玉娘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我們覺得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真更為悲慘。李易安是悼念伉儷,朱淑真是哀傷所遇,而她則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含恨千古?!?/p>

唐先生的一番話入情入理,令人讀后頓覺凄涼。朱淑真經(jīng)歷坎坷,只能歸結(jié)為遇人不淑;李清照雖中道分別,卻也曾佳偶天成。唯有張玉娘,在青春正好的年華,遇到了深深相愛的人,卻被命運生生地捉弄。真真是:相愛相逢卻相別,怨天怨人更怨命。

沈生死后,玉娘終日以淚洗面,悲不自勝。父母疼惜女兒,便勸她另擇佳婿。玉娘卻說:“妄所未亡者,為有二親耳。”意思是告訴父母,本來應(yīng)該跟隨沈佺死去的,但因為雙親尚在,所以自己才留在人間。人雖活著,卻早已心如死灰。她決意為沈佺守節(jié),父母長嘆,只能看玉娘拖著柔弱的身體、病懨懨的心情,苦苦忍受著寂寞的煎熬。

行單影孤

五年后,也就是1276年的一天,時逢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花燈彩帶,男女老少都到街上賞燈游玩。玉娘的父母也要她出去散散心,她卻不肯,非要留在家里自得清靜。父母不忍勉強,只得由她自己安排。

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后。元宵節(jié)乃中國古代情人節(jié),許多詩詞都曾以此為題描享其中的浪漫:煙月如燈中喜然回首,車水馬龍間擦身而過……多少絢爛情事都在這樣的夜晚精彩上演。今夜的窗外,不知多少姑娘正笑靨盈盈、細語低低。但今夜的窗內(nèi),卻只有清冷的燭影、孤獨的玉娘。熱鬧是別人的,她什么都沒有。于是,蘸著多年的相思,玉娘寫下了這首堪稱絕唱的《漢宮春·元夕用京仲遠韻》:

玉兔光回,看瓊流河漢,冷浸樓臺。

正是歌傳花市,云靜天街。

蘭煤沉水,澈金蓮、影暈香埃。

絕勝,三千綽約,共將月下歸來。

多管是春風有意,把一年好景,先與安排。何人輕馳寶馬,爛醉金*。衣裳雅淡,擁神仙、花外徘徊。獨怪我、繡羅簾鎖,年年憔悴裙釵。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在這首詞里,玉娘將他人的歡笑與自己的悲苦做了鮮明的對比:春風有意,滿滿地安排了一年的好事,那些年輕的女人暢飲后,幸福地在花間徘徊,衣裳雅淡、飄逸俊美;而自己,卻只能藏在繡羅簾鎖后,年年憔悴。青春沒有閉幕,但玉娘自己卻將歡樂屏在幕外,此時的她,已經(jīng)是“人未老,心先衰”的哀婦了,滿紙鳴咽,令人不忍卒讀。

忽然,燭影晃動,簾幕輕挑,閃過一個人影。玉娘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日思夜念的情郎沈佺。

竊取長生藥,人月兩蟬娟

據(jù)明代王詔的《張玉娘傳》記載,沈佺見到玉娘后,囑咐玉娘說:“若瓊宜自重。幸不寒夙盟,固所愿也。”意思是:“玉娘你很自重,我很感謝你沒有背叛我們的誓言,這正是我的愿望啊!”玉娘于是指著燭影發(fā)誓:如玉娘違背誓言,愿與燭光般熄滅。話音剛落,沈佺突然就不見了。玉娘大悲,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連連追問:“郎舍我乎?”

不管此傳寫得如何生動逼真,人們總是知道的,這是玉娘的幻覺。但玉娘卻渾然不覺,竟自生起病來,不久即亡。也有一種說法,玉娘并非生病,而是自己絕食而死。不管是哪種傳說,總歸是玉娘的選擇。那一年,她年僅二十七歲,正是一個女人的“黃金時代”。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玉娘走后,父母知道她是因為沈佺而死,于是便與沈家商議,將二人合葬在城旁的楓林,以全了二人“死后同穴”的愿望。她的兩個侍女哀傷痛哭,霜娥竟憂傷而死。另一個侍女紫娥也不肯獨活,上吊自盡以殉主仆之情。更令人驚嘆的是,紫娥死后的第二天早上,玉娘養(yǎng)的那只鸚鵡竟然也悲鳴而死。

“閨房三清”相繼離去后,張家將她們陪葬在玉娘和沈佺的墓旁,讓她們依然日石相伴,延續(xù)這濃深的主仆之情。從此,這里便成為歷史古城松陽最著名的“鸚鵡家”。

彼時的大宋,人們正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火中逃命,在南宋末日的倒計時中求生,活尚且不易,哪有過多心思去回味那凄慘絕美的故事呢。在其后的三百年的時光中,張玉娘生前所著的兩卷《蘭雪集》就這樣始終默默無聞著;直到三百年后,明代王詔開始為張玉娘立傳,她的事跡才開始漸漸為人所知。及至清代順治年間,方有劇作家孟稱禹為其創(chuàng)作《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并發(fā)動鄉(xiāng)紳為其修整墓祠,刊印《蘭雪集》。至此,歷史方才緩緩揭開披在這顆珍珠上的面紗。

后論

張玉娘的愛情被后人喻為“松陽的梁祝”,很多人對其悲劇的命運扼腕嘆息。但更多人卻是懷著對玉娘的敬意。這似乎有點兒奇怪,這樣一個女子,緣何得到了令人無法釋懷的尊敬呢?仔細看來,這贊賞大概含著兩種意味:一是她的癡情守節(jié),即所謂貞潔烈女;二是她的英雄氣概,即所謂愛國情操。但這兩種流行的觀點,其實都經(jīng)不起推敲。

首先是一個“節(jié)”字。自南宋起,中國理學開始漸趨繁盛,對女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錮也日趨加緊。在朱元璋的推動下,很多慘烈的“殉葬”甚至“生殉”,都是打著“守節(jié)”的幌子,逼女人去死,或者讓她們生不如死。而那些“道學者”對玉娘守節(jié)的贊頌,很大程度也是在鼓吹和宣揚所謂的“貞操”。說穿了,都是對女人的一種精神壓迫。這種節(jié)烈觀,在今天看來是應(yīng)予以否定和批判的。換句話說,任何打著“節(jié)烈”旗號對女子的贊頌都是需要警惕的。玉娘那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原該獲得更多的幸福才對,她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得到更多人的同情,而不是贊揚。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至于愛國情操,細說起來,她的確是沾了那么一點兒英雄氣。比如那首廣為稱頌的律詩《從軍行》:

三十遴驍勇,從軍事北荒。

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書角吹楊柳,金山險馬當。

長驅(qū)空朔漠,馳捷報明王

這首詩中涌動著金戈鐵馬、寶劍流星,回蕩著朔漠的捷報、沖鋒的號鳴。在宋朝江山微倒、大廈將傾的時候,在男人們似乎都已經(jīng)無話可說、無言以對的時候,玉娘心懷天下,胸藏家國,她的詞無疑是一柄利劍,刺痛了行將就木的南宋。覆巢之下無完卵,她的激憤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僅此而已,絕沒有什么誓與國家共存亡的精神。我們非要將其定義為“愛國女詞人”的話,倒還真有點牽強。須知,她終究只是一個弱女子,死于一場愛情,并非一個國家的衰落。

而縱觀張玉娘的詞,那些寫得最情真意切的并非她搖旗吶喊的愛國者歌,而是那些寂寞枕寒流的日子、青春卻憔悴的心情。那才是一個女人真實的全部,所以,《水調(diào)歌頭·次東坡韻》應(yīng)該更適合玉娘:

素女煉云液,萬籟靜秋天。

瓊樓無限佳景,都道勝前年。

桂殿風香暗度,羅襪銀床立盡,冷浸一鉤寒。

雪浪翻銀屋,身在玉壺間。

玉關(guān)愁,金屋怨,不成眠。

粉郎一去,幾見明月缺還圓。

安得云鬟香臂,飛入瑤臺銀闕,兔鶴共清全。竊取長生藥,人月滿嬋娟。

“竊取長生藥,人月兩蟬娟。”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恐怕每一個女孩子的心里都曾藏著這樣的憧憬吧。

讀懂張玉娘,才算讀懂了沉浸于宋詞里的愛情

尾話

當年埋葬玉娘和沈佺的“鴛鴦?!?,隨著歲月的洗禮,已經(jīng)顯出略有破敗的痕跡。但沈家的后人卻代代相傳,精心守護。因為守著的不僅是一處遺跡,也是一段關(guān)于沈家最美的童話。張玉娘雖然沒有嫁入沈家,但在沈家后人的眼中,卻倆然是他們沈家的媳婦了。這的結(jié)局,也算是對玉娘最好的交代吧。

愛情是詩詞里永不落幕的主題,雖然各位名家對愛情的描繪各有千秋,但是,將愛情與詞作真正融為一體的人,也只有張玉娘。詞中刻畫的那種悲涼、凄怨、無奈、以及堅貞都是“無出其右”的存在,而玉娘對愛情的執(zhí)著也必將成為千古佳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