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東漢時期文學家、書法家,他著的《筆論》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保存流傳至今,在中國書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筆論》開篇就提出“書者,散也”的著名論斷,論述了書法抒發(fā)情懷的藝術本質 ,以及書家創(chuàng)作時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隨后則論及書法作品應取法、表現大自然中各種生動、美好的物象,強調書法藝術應講求形象美,符合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和表現人的心理狀態(tài)。 蔡邕《筆論》原文 原文: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v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