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很快就要到了,即便此刻我們仍然在辦公桌上工作,心情卻難免受到新年的影響。前些時間和朋友吃飯的時候聊起,其實成年人談到新年的時候不免覺得有壓力。 單身的人怕被催婚,已婚的人怕被拿來和人比較,有的人因為長久沒有回家,甚至和家人相處的時候都需要“練習”。新年還有諸多的禮節(jié),該準備的年貨得備好,該包的紅包也要準備。 一想到這些繁瑣的事,就讓我們有點怕過年,怕長大。但只有聊到一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對“年”的向往才會無限展開,而這份向往來源于家鄉(xiāng)的食物,父母做的年夜飯。 長久以來我們在外奔波打拼,即便離家不遠,只是幾十公里,吃到的味道也是不同的。而食物帶來的溫情,在成年人眼里是純粹的,美好的,從孩童時期開始,吃年夜飯的場景就在我們的腦袋里揮之不去。 一家人在廚房準備年夜飯,是新年最好的時刻,是團圓的時刻。不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有一些屬于新年特別的菜。 吃完這些菜,我們似乎才感覺像是真的回了家,渾身充滿力量。也許對于中國人而言,情感的表達常常是含蓄的,而一切語言,都藏在這些溫情的菜里。今天,作為南方人,我想來聊聊我們新年必吃的一些菜。 1.軟糯的年糕,吃了年年高升 如果說餃子是北方人新年最重要的主食,那年糕就是南方人新年里最重要的點心。雖然年糕超市都有,但南方的村子里可不吃超市的年糕。在新年的時候,我們吃到的是最天然的“手打年糕”。 年糕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吃食,早在周朝就有對年糕的記載:《國札札記》中“羞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之所以我們新年要吃年糕,是因為年糕又稱“年年糕”,寓意人們的生活“年年高”,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在我國長江下游一帶的年糕呈白色,本身屬淡味,由粳米跟糯米混合制成,糯米較多成品較軟,粳米較多成品較硬,不同比例的年糕吃起來味道也不同。 我外公的老家鸕鳥鎮(zhèn),鎮(zhèn)口有一家手打年糕店,每年只在最冷的冬天開張,過年前后店里尤其熱鬧。手打的年糕,三七分最好吃,三分糯米七分粳米,軟糯又不黏牙,剛剛好。 鄉(xiāng)下新年做年糕的場景也尤為熱鬧,首先是把浸泡好的米磨成粉,而后蒸熟。待到年糕粉蒸熟倒出的一剎,由師傅們將一團年糕拋進石臼之中,持著木槌砸下去,翻個面,再砸下去。通過一次次的錘擊,年糕便變得十分柔軟。 剛打好的年糕,即便不放任何調料,那股糯香的滋味,瞬間也會在口腔蔓延。 而打好的年糕,我們會整條放在大碗里,然后我們新年幾乎每天早上都能吃到年糕。最簡單的是年糕泡飯,直接把年糕和冷飯放在一起煮,再升級一些的是菜泡飯年糕,一定要加著腐乳吃,味道最好。 冬天的時候,村里還有筍,我們會切筍絲,肉絲,再加一些青菜一起炒年糕,對了,南方人還喜歡用豬油炒,這樣炒出的年糕才是人間美味。 年糕真的是南方新年最重要的早餐,除了煮泡飯,炒著吃之外,其實南方根據(jù)不同的地域也會有一些吃法上的差別,像是靠海的舟山,同事說他們是拿皮皮蝦或者梭子蟹來炒年糕的。 而嵊州人吃的炒年糕,是帶湯汁的,他們會先炒后煮,往年糕放入雞蛋,豆腐等,煮成小小的一鍋,到了蘇州,他們會做桂花年糕,年糕就像是一塊精制的點心。 如果是比較糯的年糕,還可以裹著紅糖炸著吃。而村子里最“野”的吃法,就是直接丟進那烤火的炭火盆子,一塊新做的年糕,夾進柴火灶煨到焦黑,掰去炭黑,里頭就是滾燙白嫩的年糕。 小朋友最喜歡年糕干,用做爆米花的黝黑爐子里,高溫脫水,爆成米香與酥脆感都十足的年糕干。場面很好看,放炮的時候,他們常是捂著耳朵,既害怕又歡喜。 2.窗臺上的臘肉,終于可以收下來炒菜 以前在南方還有一個特別的景象,就是一到冬天家家戶戶的窗臺上就開始掛著臘肉,然后等到新年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如今城市里可能比較少見了,但村中卻依舊保留下來腌肉的習慣。 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qū)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農(nóng)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而這種習慣,在中國持續(xù)了有千年之久。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于農(nóng)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 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jīng)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 南方的村子里腌臘肉的景象是很壯觀的。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大人怕過年,小孩盼過年”,快過年的前兩個月,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因為家家戶戶都忙著殺豬腌肉。說到這里,其實在南方“殺年豬”也是過年很重要的儀式,幾戶人家會分掉一只豬,然后囤上大半年的肉。 南方做臘肉,有很多的版本,我們的版本比較簡單,沒有煙熏,就是直接抹上鹽和調料,腌制完之后風干。雖然“秋臘肉”不算個大工程,但卻很耗時間,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因為那是接下來新一年的葷菜,鹽巴放少了肉就會壞,鹽巴多了吃起來很咸,整個過程全靠一雙手。 而如果有機會去到湖北,可以去看看恩施的煙熏臘肉。他們會把腌制好的肉掛到炕房的橫梁上,點燃柏樹枝,煙霧裹挾著柏樹特有的香氣,一點點熏入豬肉里,而深山里的柏樹枝,是土家臘肉擁有煙熏風味的關鍵。 ![]() 第二天換燒柴火,慢慢把肉的水分烘干,特別注意的是要一直保持著小火慢烘。煙熏的過程至少要持續(xù)十天,熏好的臘肉要放在屋里陰涼處。 比起香腸來說,臘肉的吃法稍多一些。香腸一般都是煮熟了直接切片,抑或蒸、烤而食,而臘肉,蒸、煮、燉、炒、燒、烤、燜皆可。 我在新年吃到的臘肉通常是炒蔬菜來吃,比如豆絲,大蒜,冬筍等。 3.吃過最有味道的菜,是奇妙的腳踩腌菜 杭州地區(qū)一直有制作冬腌菜的習俗,其實杭州冬天煮菜,追求鮮。過年回到家,你會發(fā)現(xiàn)出鏡最高的配菜就是“筍”,因為冬天的筍鮮啊。 而之所以要做冬腌菜,也是因為對鮮的追求。 腌菜不論是放湯還是炒菜都很鮮美,“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就成了一種傳統(tǒng),所以除了腌菜,臘肉,我們還吃醬鴨呢。 ![]() 老杭州人做腳踩腌菜,先把白菜買回來洗干凈之后,挑個自然通風的地方,把它們兩兩堆在一起。三五天后,這堆菜失卻水分,葉邊開始泛黃,可最里面的菜心開始還原,行家們稱之為“活過來”。 以前在農(nóng)村里,孩子都會參與腌菜這項新年大工程。 ![]() 接下來就要開始腌制了。在腌制的時候,先要將白菜豎放著,這是為了讓食鹽更好地進入菜心,并且能更好的入味,杭州本塘口味的冬腌菜,有個固定配比,100斤大白菜,放3斤左右的鹽。鹽,一定要是粗鹽。 腌菜的土缸很重要,以前農(nóng)村里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缸。 之后就開始要用腳來踩了,用腳踩至菜汁滲出再放入下一批白菜和鹽,踏好放3天,再進行復腳,也就是再踩上幾腳。最后用毛竹片加石塊壓上,把缸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等20天就可以上桌了。 ![]() 我們過年的時候,常會吃冬腌菜炒筍,或者炒毛豆,放點肉片,晚上吃不完了,早上就能成為最好的下粥菜。而如果和與黃豆芽、 百腐干絲、筍絲一起炒了吃,就是杭州的名菜“八寶菜”。 小時候,我對這道菜充滿了疑惑,就像大多人想的,用腳踩的腌菜,不是很有“味道”嗎?但父母那時候,其實已經(jīng)是穿鞋子踩了,其實不會真的有腳氣。而之所以一定要用腳,是需要把腌的菜壓緊實了,排除間隙里的空氣,以利酸菜發(fā)酵。 ![]() 被“踐踏”過,才能登上美食天堂。 4.雞鴨魚肉都會有,但我最期待的只有八寶鴨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過年的時候雞鴨魚肉都會上桌,這些菜其實平時我們也能吃到。而我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最期待的是奶奶做的八寶鴨。這道菜家里除了奶奶之外,家里的其他人都做不來。 八寶鴨是江南一帶的做法,江南是魚米之鄉(xiāng),物產(chǎn)豐富,所以不管做什么菜,總是盡可能的往里多放好東西。 ![]() 奶奶做八寶鴨,很費時間。首先要去菜場,買上一只新草鴨,以前都會提前買,養(yǎng)上一段時間再來吃。到了新年,將新鮮肥壯的新草鴨,開背,用料酒、老抽和鹽均勻涂抹鴨身并腌制起來。 接著,要準備鴨肚子里的“八寶”。 這八寶是由栗子、白果、肫丁、腿肉、糯米、干貝素、冬筍等配料組成的。需要這八寶放入鴨的肚皮里,然后縫合,變回一只整鴨。 ![]() 最后,將縫合好的鴨子放入冷水鍋里,加黃酒、八角、桂皮、香葉、紅棗、姜片,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煨幾個鐘頭就算齊活,為了煮好這只鴨子,奶奶通常要忙上一整天。 這道八寶鴨對我來說真的是新年最好的味道,因為一年到頭才能吃一次,所以尤為期盼,雖然如今在上海非常容易能買到,但很多真空包裝的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5.年夜飯的壓軸菜,屬于八寶飯 而年夜飯桌上的壓軸菜,每年毫無懸念的就是八寶飯。 當餐桌上一盤又一盤的菜逐漸被消滅后,年夜飯接近尾聲。家人從鍋里端出一碗八寶飯:四平八穩(wěn)、八寶匯聚、“渾圓一體”。 這雖只是一道點心,卻別有一番心意。八寶,包含了糯米,鑲嵌桂圓、蓮心、紅棗、瓜子仁、核桃仁、冬瓜糖、葡萄干,剛好八樣,八寶飯同樣是新年的一道吉祥菜。 ![]() 八寶飯歷史悠久,其中的「八寶」,一說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也有說八寶飯是源自民間的八寶圖,所用的八種干果代表了和合、玉魚、鼓板、磐、龍門、靈芝、松、鶴,寓意了美滿團圓、和順吉祥。 中國人的餐桌上,其實這些菜早已把一年的祝福寫下了。孩子希望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輩希望家庭能夠和睦順利。餐桌上吃八寶飯,很熱鬧,家里每人挖上一勺。一勺下去五味陳雜,糯米軟糯,豆沙綿甜,各色果脯香味四溢,糖冬瓜、紅絲、綠絲…… ![]() 八寶飯的“靈魂”是豬油。經(jīng)過熬制的豬油與蒸熟的糯米充分攪拌,每顆糯米晶瑩滋潤,糯米之間相互粘合得恰倒好處,而且豬油還必須料足,稍有差池,口味差之千里。甜蜜要分享,辛苦也要共同擔當,吃完這碗八寶飯,這頓年夜飯才算圓滿。 也許對于每個負重前行的人來說,過去的一年心里總會堆積下一些不如意。也許我們過得并不那么好,也不被很多的人接納。當我們回家的時候,腳步總會有一些遲疑,但當我們吃到這些家的食物的時候,我們又不愿離開。 家的味道,讓我們相信新的一年會有希望,歲月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 本文系騰訊新聞2020新春季特別策劃稿件,騰訊美食獨家合作約稿
|
|
來自: 清風明月tbm5q1 > 《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