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武,1969年生于廣西南寧,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系。1992年師從陳國斌、張羽翔先生。200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導師王鏞先生,04年獲碩士學位。同年攻讀博士,導師王鏞先生、薛永年先生,08年獲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師。 壹 對古代的書畫印作品,可以不收藏,但是一定要多看,最好有條件能看原作。我個人就很喜歡看古代書法、繪畫、印章等的原作,歷年來在博物館、拍賣會、私人藏家那里看了很多。 “萬物過眼即我有”。對藝術家而言,修養(yǎng)當然很重要,但不是說讀古書、讀詩詞就是修養(yǎng),我覺得可能足球或者橄欖球比賽對書法篆刻不妨有更直接的影響,因為它們都是動的東西,都是視覺上的感受。足球、橄欖球比賽的情形,跟古代書法里講的‘筆陣’是相通的。書法理論最早的源頭,是跟軍事理論有密切關系的,最早的書法術語多是挪用兵家、陰陽家術語,而很少用儒家的用語比如平和、中庸之類。漢魏書論里都是講筆勢、書勢,講“爭”、講“讓”的,拿天地萬物的生動性來形容書法,講的是一種勢、一種動的東西。體育比賽就是和平時期的戰(zhàn)爭,跟古代的兵陣爭戰(zhàn)是相似的,都有關布陣、走位、卡位、爭讓,在視覺上很有生動性。而藝術形式上的生動性,才是最重要最可貴最鮮活的成分。所以,我們不必把藝術修養(yǎng)界定得過于表面和狹隘,好像讀點古書,會寫古文詩詞就叫有修養(yǎng),這就太愚蠢了。按古人的說法,“世事洞明皆學問”,在我們這個時代里,藝術家也可能會有更多別樣的啟發(fā)。 貳 以往很長的時間里,我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兩方面都下功夫去做,但兩者有根本的區(qū)別。學術研究是求“真”,而藝術則是求“可能性”。比如說我們在古代書法里看到了某種可能性,別人做過一點但沒做下去,我們受了啟發(fā)可以接著做,這就是追求一種可能性。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是既古又新的,能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同時又有所創(chuàng)變。臨摹好,是種能力,但在自己的書寫中組合、運用好,是更重要的能力。書畫印都有這個特點,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向后看、向前走’。傳統(tǒng)藝術就是在一種限定的規(guī)則里面看誰玩得好,誰有想象力。而當代藝術,就不是在規(guī)則里玩的了,而是在玩規(guī)則、創(chuàng)造規(guī)則了。當然,當代藝術里面也有一些做得挺好的,只是,當代藝術跟傳統(tǒng)藝術還是不同的玩法。 叁 很多人是將把印刻得很工整、不殘不破,看做是有工夫和講傳統(tǒng),但其實這不是一回事。我最早自學刻印時,不到二十歲,沒有老師教,看著書自己摸索著已經(jīng)可以把印刻得很工整細致,然而這只是一種美術字化的形式,無非是在石頭上認真地修、削而已,這不是“刻”印。 中國傳統(tǒng)書畫印的主流,其實是文人趣味主導的,講的是寫意性,起碼從宋代蘇軾、米芾以來就是這樣。即便是工整的風格,也不是“修”、“描”出來的,而是講舒情達意的。比如說黃牧甫的印章,看著很工整,但其實很“生”。他下刀時,很爽快,也很寫意,一刀就是一刀,干凈利落,刀與刀之間是怎么銜接的、每刀是干什么都是交代得很清楚的,所以說黃牧甫的印里包涵著一種很寫意的成分。一方面是即興的寫意的,追求自然的,一方面又是在這個即興揮灑的進程中,把形式關系考慮得很清楚,有很強的個人意識在里面。一味追求工整細致,以修、削等方式小心翼翼地刻印,從文人藝術的傳統(tǒng)角度上看,倒并不是正宗。好比繪畫中,細謹?shù)慕绠?,從來為文人畫家所鄙視?/p> 印章有一定的工藝性,但如果以犧牲寫意性為代價,則恰恰就是要壞在這個‘工’字上。如果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沒有一定的寫意性,那么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二流的藝術家,書法、繪畫、刻印都如此。傳統(tǒng)文人藝術觀念里,都是以寫意性為貴的,強調抒情達性,跟工匠所擅長的工謹細密的“匠氣”相區(qū)隔。比如說玩紫砂壺的陳鴻壽,好多人做的紫砂壺都要比他做的漂亮得多、精致得多,但為什么人們卻都說他做得好呢?陳鴻壽有句話講得好:“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而時見天趣。”其實這句話就描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游于藝”的特點:這是一種愉悅身心的“游戲”,過于苛求表面的工細,就會喪失天趣,喪失藝術的真摯。 肆 貢布里希曾說:藝術本是個嚴肅認真的游戲。這個說法,我很認同。書法無關家國社稷人民疾苦文化成就影響力等等“宏大敘事”,它只是個常人閑下來時的游戲,但這游戲要玩好了,也不容易。朱熹編撰的《小學集注》里,記載程顥有這么一句話:“非欲字好,即此是學”。這個游戲,值得認真去玩玩。 杜甫登岳陽樓 外物俗人七言聯(lián) 陶印“且為陶一觴”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 陶淵明詩小品 ![]() 蘇子瞻臨皋閑題 ![]() 東坡試院煎茶詩 ![]() 陶印“云鶴有奇翼” ![]() 東坡豬肉頌 ![]() 王維詩小品 ![]() 一年三月七言聯(lián) ![]() 心遠地自偏 ![]() 水如云想七言聯(lián) ![]() 陶淵明庚戌九月中于西田獲稻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 陶淵明歸田園居二首 |
|
來自: 景德鎮(zhèn)群英會館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