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拾遺)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xùn)|解(今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xùn)|”。貞元九年(793)進士,授集賢殿正字,調(diào)藍(lán)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司馬。十年后遷為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與韓愈共倡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其詩與韋應(yīng)物并稱“韋柳”。有《柳河?xùn)|集》。 注釋解說: 1、絕:無,沒有。2、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3、人蹤:人的腳印。4、孤:孤零零。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6、獨:獨自。 全詩解釋: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猜您喜歡=-=-=-=- 品鑒鑒賞: 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清高,漁翁的性格孤傲。其實,這正是詩人由于憎恨當(dāng)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要顯得虛無縹緲,遠(yuǎn)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用具體而細(xì)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yuǎn)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xì)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江雪》,詞曲:鄭源,京劇詞:馬英,京劇曲:趙博,演唱:鄭源、儲蘭蘭。以唐代柳宗元《江雪》為詞,曲調(diào)凄涼,貼近《江雪》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