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泉 從人的天賦本性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適宜的生活,對他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生活的關(guān)鍵就是找到并過上自己的適宜生活。 一、好生活就是適宜的生活 《中庸》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這就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把這句話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上可以理解為,人生而為人,有著其天賦的本性,而遵循本性而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之道。一個人應(yīng)該認清自己的本性,找到最適合于自己本性的生活。一個人能夠按照本性而生活,就是適宜的生活,這對他而言,也就是最好的生活。人們生活的關(guān)鍵就是找到并過上自己的適宜生活。正所謂“生活有道貴適宜”。 人作為人,首先是一個生活者,作為一個生活者,其活動的基本動機和目的就是生活,就是要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所謂好生活就是對于自己來說最適宜的生活,即與自己的本性相適合的生活。 這里所說的本性,指的就是人們的天賦稟性,包括身體的稟性和心智的稟性,主要表現(xiàn)為人們的身體和心智某些與生俱來的需要趨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和行為能力(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適宜的生活,就是與人的天賦本性相適合的生活,即與人們與生俱來的身體的和心智的需要趨向和行為能力相符合的生活。就是說,所謂適宜生活,既要與人的本性需要相符合,是應(yīng)該的,又要與人的天賦能力相符合,是可能的,是一種相對于人的本性來說的“應(yīng)能生活”。 二、努力找到并過上自己的適宜生活 每個人既有與別人相同的共同本性,又有與別人不同的特殊本性,所以,人們的適宜生活也同樣有一些是共同的、普遍的,有一些則是個性的、特殊的。對于每個人來說,既要正確認識適宜生活的共同的普遍的方面,又要正確認識自己適宜生活的個性的特殊的方面,努力找到并過上自己的適宜生活。 從人的本性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適宜的生活,例如,有的人最適宜的生活可能在激烈的賽場上,有的人可能是在平靜的書桌旁,有的人可能適合于“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有的人則可能更適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對一個人來說,適宜什么生活就應(yīng)該努力去過什么生活,不要硬去追求那些對自己并不適宜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所追求的生活往往并不是從自己的本性出發(fā),不是首先考慮這種生活是否與自己的天賦稟性相符合,是不是自己所適宜的生活,而是眼睛向外,“東施效顰”,處處仿效、模仿別人的生活。他不知道,別人的生活可能對別人來說是適宜的,但對于你就不一定也是適宜的。向別人學習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從自己的稟性出發(fā),找到自己的適宜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是不是適宜的,就是看是否與自己的本性相符合,所以,要想找到自己的適宜生活,關(guān)鍵是正確“認識你自己”,認清自己的天賦本性,認清自己身體的和心智的稟性條件,根據(jù)自己的本性去尋找。一個人一旦認清了自己的本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需要的適宜生活了,他也就不會在喧鬧的人世間厄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 三、尋找自己的適宜生活不僅適用于個體,也適用于社會和人類 適宜生活的主體不僅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和人類的,不僅具有個體性的特征,同時也具有社會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人們的適宜生活有一些是個人的,因為他們是特定個人的身體和心智的稟性相符合的。有一些是社會性的,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社會內(nèi),往往存在著一些這個社會的所有的人都具有的稟賦條件,盡管這些條件會隨著社會的不同而有差異。還有一些是人類共同的,因為它是與人類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共同具有的本性相符合的。就是說,個人有個人自己的適宜生活,社會有社會自己的適宜生活,人類則有人類共同的適宜生活。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就是要找到符合個人本性自己的適宜生活,對一個社會來說,就是要找到符合社會本性的適宜生活,對于人類來說,要找到符合人類本性的適宜生活。人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就是尋找、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活,過上適宜的生活,不論是個體的人生,還是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fā)展,都是一個不斷尋找和創(chuàng)造自己適宜生活的過程 ( (作者:陳洪泉,青島行政學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