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結束以后,中國面臨首要問題就是和平,為此國共進行了幾個月的和談最終簽訂了《國內和平協(xié)定》,但蔣介石最終卻撕毀了和平協(xié)定,大舉進攻解放區(qū)發(fā)動了內戰(zhàn),1946年6月初,中原軍區(qū)六萬余人被國民黨22萬大軍圍困在以湖北大悟縣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100公里、人口僅40多萬的狹長地帶內。
當時情況危急,如果稍有不順利,這六萬解放軍就有可能被敵人團團包圍消滅,但是如何才能夠悄無聲息地跳出包圍圈,這是一個問題,事關全軍6萬多人的生死問題,而這個重要的任務就落在了中原軍區(qū)一縱第一旅的身上,當時旅長就是有著“皮猴子”之稱的皮定均。
皮定均所部大約7000余人,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離,擔任阻擊任務,掩護大部隊脫離敵人的包圍圈,但是很顯然,7000余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22萬人的對手,因此如果正面作戰(zhàn),這7000人可能也擋不住對手的一天,因此要給大部隊爭取撤退的時間,“皮旅”所負擔的使命還是很艱難的。
在制定了各種戰(zhàn)略以后,皮定均決定帶著1旅,想著主力撤退的反方向走,敵人觀察到了皮定均的動向以后,當即所有的大部隊合圍過來,主力部隊順利地跳出包圍圈以后,皮定均雖然任務已經完成,但如何才能做到讓自己的人馬也逃出生天呢?
此時的國民黨大軍,將皮定均當成中原軍區(qū)的主力,一個勁地猛追,皮旅的損失也很大,尤其是在長途行軍中,士兵大多數(shù)都很疲憊,而國民黨軍隊將皮旅所在的地方圍的水泄不通,如果正面作戰(zhàn),無異于以卵擊石,而分散突圍,最終逃出去的可能也不多,如何才能保全部隊的完整性,皮定均仔細的盯著地圖研究起來。
很快在地圖上,皮定均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名叫劉家沖,這里是一個小山溝,并不是什么軍事險地,但在劉家沖的周圍有一片黑松林,如果是暴雨的天氣的話,可以隱藏不少的人,而具體的計劃就是,部隊先集中兵力向著國民黨包圍圈在劉家溝附近猛攻一陣,然后以極快的速度退入黑松林,如果動作夠快的話,敵人是很難發(fā)現(xiàn)行蹤的。趁著敵人以為自己突圍追擊,再向敵人相反的方向突圍,極有可能逃出生天。
雖然這個想法很危險,但是在那個時候幾乎是別無選擇,皮定均趁著大雨夜,率部猛攻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并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退入黑松林之中,敵人不明所以,還以為“皮旅”已經向西突圍逃竄,連忙追趕,趁著敵人放松,皮定均率領部隊朝著相反方向突圍,最終甩開了國民黨22萬大軍,而這一戰(zhàn)中,皮旅傷亡1000多人,但是卻保全了一個旅三個團的建制,立下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