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單某,男,76歲,住院號754?;颊哂?978年5月31日以“不全性腸梗阻”的診斷入院。入院后服中藥理氣導(dǎo)滯劑腹痛消失,但繼發(fā)呃逆,原因不明。先后用654-2、安定,口服普魯卡因及中藥丁香柿蒂湯、旋復(fù)代赭湯加減四劑不效,又用沉香、五靈脂、歸、芎、桃、紅、牛膝、青、陳皮等二劑無效。6月7日見其苔厚濁,大便4天未解,服小承氣湯加萊菔子、檳榔、黑白丑、沉香、蔻仁等四劑,藥后便通苔化,而呃逆依然如故。6月11日診: 呃聲低沉有力,日夜不停,每分鐘約5~6次,時有惡心欲嘔,胸悶難堪,嘔出物為少許淡黃色液體。患者精神疲倦,兩脈沉而有力。脈癥合參,斷為胸膈中氣血逆亂,方用血府逐瘀湯合左金丸加減。處方:當(dāng)歸、赤芍、紅花各10克,川芎、桃仁、柴胡、降香、青皮、陳皮各5克,牛膝12克,桔梗6克,黃連、吳萸各2克,生甘草3克。 服藥一劑后,呃逆即除,因大便3日未解,原方加潤腸通便之品,續(xù)服三劑?;颊哂?月14日痊愈出院,呃逆迄未復(fù)發(fā)。 例2何某,男,62歲?;颊哂?978年9月2日始頭痛流涕,以后逐漸加劇,17日并有呃逆。經(jīng)中西醫(yī)藥治療,頭痛消失,而呃逆依舊。10月6日因邀出診,即用血府逐瘀湯去生地,加黃連、吳萸,藥服一劑呃逆大減,僅偶有一、二聲,二劑后完全消失。 血府逐瘀湯治療呃逆,《醫(yī)林改錯》中有記載。從以上兩則案例來看,患者雖未見明顯的瘀血癥象,但病程都較長,根據(jù)中醫(yī)氣病久而及血的理論,以及對虛寒呃逆、腑實呃逆的排除,可以支持氣血瘀滯逆亂的診斷,投血府逐瘀湯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