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土 此刻,我說不出心里是怎樣的思緒,心中悲喜交加。 作品里的那些人物一個接一個的在我的腦海中顯現(xiàn),他們是多么的鮮活啊: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賀秀蓮、田潤葉、孫玉厚…… 雙水村、石圪節(jié)公社……那簡直就是這世界上本來就存在的一個地方。那片天地、那個時代、那群人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像一臺完好無損的機器在不停的運作著。從開頭讀到結(jié)尾到最后也沒有結(jié)局,正如生活一般,從來不存在大結(jié)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不會終結(jié),而故事不是發(fā)生了的才叫故事里的“故事”,故事永遠(yuǎn)都在發(fā)生著、不斷變化著的,沒有結(jié)局。 我此刻想著讀書或者欣賞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的目的是什么?對于讀書,我感覺到了讀書不是為了讀書的道理。精神上的溫飽和物質(zhì)上的溫飽一樣不可或缺,人需要有一種意識,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觀。看問題、想問題從全方面出發(fā),使心靈真正能夠裝下一個世界,甚至是整個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地方。我相信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不會只起到臨時“打雞血”的作用,那一定是一顆干凈的種子深埋在心中,而心里的陽光哺育他成長,最終成長為心里的參天大樹,在浮躁和喧囂的時候在樹底下歇一歇,為未來的行程提供一種不可或缺的動力。我相信好作品可以做到這一點的,甚至可以發(fā)揮出人們無法想象出的作用。 平凡的世界,是的,當(dāng)用“平凡”形容這個世界和人們的時候再合適不過了。世界的平凡歸根到底是人的平凡,但請記住平凡不是平庸,平凡這個詞用到絕大多數(shù)人身上是準(zhǔn)確的,對于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來說更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代表著一種平衡,極力把處于極端的偉大與渺小給拉到中間,盡管是拉不回來的,但也不至于掉落下去。不知道為什么,也許與性格有關(guān),我是一個偏向感性的人。與性別無關(guān),好多時候那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的。于感人肺腑處,眼睛里噙滿淚水,盡可能用唯一的、一點微不足道的理性去控制,可眼圈還是一樣的紅??墒侨绻皇鞘斋@一些感動的話,那只能溫暖我的心靈,不能使我對生活做出一些思考,更不能使我對眼下的生活做出一些改變,那種改變絕對不是像壞的方向,而是使我思考清楚我的人生應(yīng)該是怎樣的?我又該如何去改變才能達到那樣種理想的境界?當(dāng)?shù)谝淮巫x《平凡的世界》,我是懷著看故事的心情去讀的,那書里的世界是新鮮的,年少的我在那時好奇心最多;第二次收獲更多的是溫情,感動人心,同時也產(chǎn)生一些思考;然而當(dāng)?shù)谌卧僮x《平凡的世界》,我真正的開始去思考了,我開始思考生活,思考世界,思考貧窮與富有,思考愛情,思考自尊心,思考人性,思考苦難,思考時代與命運…… 在生活面前沒有誰比誰不幸,也沒有誰比誰更幸運。孫少平那句:“我活著,不是就為了活著”引起了我的共鳴,一個人一生一定要干些什么事才行的,那關(guān)乎人生價值的能否實現(xiàn)?;蛟S聽著又有些理想化了,又或許與身邊的人有所不同。我知道有些事其實并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盡管目前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事,但我明白一旦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我愿為之付出一生的。 五年前,當(dāng)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妄下許多斷言,然而好多事情都是經(jīng)歷了開頭卻猜錯了結(jié)尾的。貧窮讓人活的好沒有尊嚴(yán),自尊心是一種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可是如果沒有了自尊心,人活著究竟還有什么意思呢!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人生毫無意義。那個年代農(nóng)民很貧困,窮的怕只是剩下尊嚴(yán)和臉面。他們不想當(dāng)眾出丑,更不想背地里被人指指點點。已經(jīng)貧困到這樣一種地步了,如果再沒了尊嚴(yán),那么這人真的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了。貧困是個什么東西呢?貧困讓人感到自卑,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也難免因為貧困而使自尊心受到傷害。貧窮在那個年代改變了一切,那仿佛就是宿命。掙扎,只是多費些力,除此之外再也不能額外的獲得些什么東西了。貧困也是一筆財富,它使不愿屈服于命運的人為之改變:“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 孫少平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青年,人活一口氣,絕不能讓人把自己給瞧低了。那個年代誰都想挺直腰板做人。孫少平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可是越懂事的孩子越會因為早早的懂事而委屈了自己。 五年前當(dāng)?shù)谝淮巫x這本書時,我以為在后來的日子里少平會和郝紅梅成為一對戀人,我以為他們倆會有更多的故事,然而事實卻是:彼此都是彼此人生中的匆匆過客,只是在某個時期相互取暖、相互給予安慰或是慰藉罷了??墒沁@已經(jīng)是一種很好的狀況,彼此會成為一生的記憶,而不帶有仇恨。 窮人家的孩子為什么會懂事的那么早?我覺得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讓他們過早的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里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懂事”就是學(xué)會了理解并嘗試著做出改變。 那個時期是一段扭曲的時期,形式早已大過了內(nèi)容,可是對于那樣的一個時期我們又不能盡情的批判,歷史總有它的過人之處,既然已發(fā)生,那么對后人來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對于愛情這回事,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只要死心塌地的想要和一個男人過日子,哪怕這個男人再怎么不好,女人還是心甘情愿付出的,就像孫蘭花。該怎樣評價王滿銀?孫蘭花?盡管王滿銀在別人眼里是那么的不堪,甚至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墒?,孫蘭花把王滿銀當(dāng)做這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她愛王滿銀勝過愛自己。難道這小說寫的太脫離現(xiàn)實了嗎?不,我覺得世界上是有很多像蘭花這樣的女性存在的。再說,王滿銀盡管有很多不好,但是他給予了蘭花別人無法給予的愛,正是因為如此,蘭花異常堅定的愛王滿銀。 受很多種因素影響,這個世界到底是存在著各色各樣的人的,他們之間并不矛盾,反而因為各具特色才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不一樣的顏色和精彩。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無私而偉大的,他們?yōu)榈牟皇莿e人,他們?yōu)榈氖亲约旱暮⒆?。在那個平凡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平凡而渺小的活著。 書里不只有不幸,也不能只有不幸。里面還有人性的溫暖,關(guān)于親情,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友情。一個“人”字兩筆寫成,可是人卻是最復(fù)雜的一個名詞啊。每當(dāng)讀到那些溫暖的段落,我的淚水就在眼里打轉(zhuǎn),關(guān)于人性的光輝總讓人想去贊揚一番。這世界為何能溫情的在宇宙里存在著?也許正是因為人類本身所具有的人性美。 我也想過關(guān)于努力與結(jié)果的關(guān)系問題,付出了努力就不應(yīng)該為后來的失敗而感到痛苦。 無論在哪個時代,精神上的溫飽與物質(zhì)上的溫飽都同等的重要。 少安一家人對年邁的祖母都十分的孝順,家庭是那樣貧窮,可是誰也沒有把老太太當(dāng)做累贅,那種溫暖真是讓人感動。在當(dāng)下,當(dāng)我們親眼目睹那些不孝的事情發(fā)生時,我們心里可能有一個疑問:作品里的故事太理想化?還是現(xiàn)實中的某種境地才冷酷? 少安沒有因為命運的不公自暴自棄,相反,他很快認(rèn)清了現(xiàn)實,并下定決心在現(xiàn)實中人贏得他想要的生活。高中時曾因為貧窮,孫少平和郝紅梅走到一起。那種感情自然算不上愛情,可又不得不說這種感情和愛情一樣難得。 人與人為什么不同?其實在那個年代就有貧富差距的,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在為生存不斷勞動,家庭與家庭之間仍然是有差別的。孫少安一家與田潤葉一家在同一個村子、一個大隊,但顯然少安家的日子過的更窘迫一些。在今天這個時代,貧富差距更明顯,可是最讓人欣慰的是窮人基本上都能供起孩子上學(xué),這意味著窮人家的孩子有翻身改變家庭命運的機會。 生活總是教會我們成長,那些迷茫與痛苦不堪是“成長”的學(xué)費。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愛情是羅曼蒂克式的,兩個人的愛情是精神上的戀愛,也就是柏拉圖式戀愛。因為與物質(zhì)無關(guān),所以更讓人覺得十分的美好。對于孫少平。讀書讓他變得與別人不一樣,在他的心里是不滿足現(xiàn)狀的,他渴望走出雙水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對待愛情,孫少平比他哥哥孫少安更勇敢一些。那種勇敢,我覺得是和他讀的書多的原因有關(guān)。的確,在物質(zhì)上他是十分拮據(jù)的,然而在精神上他是無比富有的,精神上的富有使他勇氣面對愛情。 我第一遍讀小說時,想象力最豐富。在田曉霞為救人被洪水淹死之前,那時我萬萬沒有想到曉霞也會死的。人往往受已知認(rèn)識的影響而具有局限性,在讀《平凡的世界》之前,影視等作品大團圓式結(jié)局一直讓我保持一種思維定式:主角是不會死的! 田曉霞的死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震撼,我的心靈受到一種巨大的沖擊。當(dāng)時15歲的我久久不能釋懷。怎么能夠這樣?可是后來思考了很久之后又自言自語道:怎么不可以這樣?!是人就要受到死神的考驗,而且每分每秒都會面臨這種威脅。平凡的人也只擁有一條生命,生與死才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曉霞的死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可當(dāng)認(rèn)識到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另一條鮮活的生命時,便覺得平凡人的偉大。是的,曉霞是偉大的,小霞的死把這部作品推向了更高的高度,人性之花燦爛無比! 17歲讀第二遍,19歲讀第三遍。再讀到小霞死的那一段時,我又開始思考作者路遙為什么要把曉霞寫死,難道除此之外就不能給人震撼了嗎?還是說除此之外作品就不能達到這種高度了嗎?思考一番,我想路遙先生在寫這部分情節(jié)的時候也是無比糾結(jié)的,我仿佛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那是一種對曉霞和少平崇高愛情的成全,盡管少平之于少安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不一樣,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骨子里難免也會因為與曉霞身份與地位的差距而感到自卑。曉霞的死可能是路遙先生對少平和曉霞精神戀愛的成全,在精神上這樣的愛情不關(guān)乎生死,少平是永遠(yuǎn)擁有著曉霞的! 我覺得這本書的最偉大之處在于它展示出人對待命運、對待苦難的“打不倒”精神,一種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無論生活給予我們多么大的苦難,我們都應(yīng)該堅強的去面對,并且應(yīng)該十分相信:生活應(yīng)該是越過越好的,正如社會總是在不斷的發(fā)展與進步著的。 一個怎樣的時代催生出怎樣的人,《平凡的世界》書中的社會與人是高度融合的,讓人讀來不覺得有違和感。對于我來說,讀這本書就像讀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就是那個世界的旁觀者。我不參與到故事中去,只是默默的關(guān)注,從中吸收些營養(yǎng),在精神上獲得些溫飽。 |
|
來自: 新用戶6467587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