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隨然”和“雖然”,是不搭界的兩個詞。 隨然和隨。隨然,是很罕見并很少用到的一個詞。 有人說,這是道家的說法,道家崇尚自然,于是就“隨然” 了。但是,此說法,并不見經(jīng)傳。 嚴(yán)格說,這不能算是固定詞組。隨,是動詞;然,是名詞,指代自然。所以,隨然,就是一種動賓結(jié)構(gòu)。而且,是一種偶然結(jié)合,有特指含義。有特指含義的詞,不具備被廣泛應(yīng)用的條件,除非轉(zhuǎn)義或引申。 比如說, “隨緣”本為佛家語,意為“外界事物皆自體感觸,,謂之緣;應(yīng)其緣而動作,稱隨緣”。但是,后來被引申為隨其機(jī)緣,不加勉強(qiáng)。《北齊書.陸法和傳》云:“法和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即此。 “隨”,為動詞或名詞。名詞是姓,也是古地名,亦是《易》中卦名,不必多說。 《說文》曰:“隨,從也?!倍斡癫谜f:“行可委屈從跡,謂之委隨?!蔽S,與尾隨還有區(qū)別。委隨,是很委屈的,像小媳婦一樣后面跟著。尾隨,則有了某種主動性。 但由此可看出“隨”字的特點,許慎講的很到位。其實,隨字,古時曾寫為“追”。大概“追”過于主動,不能很準(zhǔn)確地表達(dá)“隨”之含義,才后造了這個字。 甲骨文中,未見“隨”字,當(dāng)造于西周?!稌?禹貢》云:“隨山刊木”。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隨,或用為動詞,或為動賓詞組,無他。 雖然和雖。“雖”這個字很有意思。在《說文》里,許慎將其歸入“蟲部”,說:“似蜥易而大”。段玉裁說,這是“雖”的本義。他說,《傳》云,凡人窮極其欲曰恣睢,睢是“雖”的假借,“雖”為澤中之物,是“東齊海帶”的方言,指有鱗的大蜥蜴。 他又說,后來,雖被借以為語詞,其本義反而不為人知了。 他講的很清楚,雖源自山東沿海的方言,原指大型蜥蜴,后來被借用為“語詞”,本義逐漸被人遺忘了。 的確,甲骨文中,亦未見“雖”字。 “雖”,作為“語詞”,其詞性就是連詞。 現(xiàn)代漢語中,雖然、雖說、雖則等等等等,都是連詞。 在“雖然”這個詞組中,“然”,是指示代詞,如此、這樣、那樣的意思。 如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