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南是思想的團體,是人類本質(zhì)的共享,是對世界的好奇心,是對未來的崇拜,是轉(zhuǎn)換成視覺的美好愿望?!? Henri Cartier-Bresson 1947年,四位新聞攝影師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二樓餐廳里決議創(chuàng)辦一間圖片社,當時戰(zhàn)地記者們常在生還后喝一種名為瑪格南的廉價香檳酒慶祝,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Robert Capa從中汲取靈感,便以這種酒的名字“瑪格南”為圖片社命名。 (圖片來自Magnum Photos) 今年,攝影大師云集、舉世聞名的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步入了成立以來的第70載,在70年歷史和歲月的滌蕩中,瑪格南始終站在紀實攝影的前沿,不忘其自由、自主的初心,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攝影師,更誕生了許多載入史冊的傳奇作品。 如今,在這個人人拿起手機就能記錄,全民皆可攝影的時代里,我們?yōu)槭裁催€要談?wù)摤敻衲??瑪格南在新時代的存在意義又是什么呢? 對于這個問題,瑪格南主席Martin Parr曾說過的一句話無疑是最好的回答,“瑪格南作為藝術(shù)通訊社成立至今已有70載,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此期間,瑪格南積累了無與倫比的影像檔案,在記錄世界重大事件及反映當代生活上都頗有建樹。” 毫無疑問,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是連接歷史與現(xiàn)實的紐帶,時至今日,瑪格南仍然是攝影界的標桿。而百年光影世家徠卡,在這70載歲月中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瑪格南攝影大師的成長,許多瑪格南大師用徠卡相機記錄下重要的時代節(jié)點,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更是徠卡的忠實粉絲??梢哉f,徠卡貫穿了影像記錄的不同年代,見證了眾多瑪格南攝影大師的經(jīng)典靈感瞬間。 “我是徠卡M系列的粉絲” —— Elliott Erwitt 1928年出生于法國巴黎,1953年加入瑪格南 代表作:"Dog Dogs"
(圖片來自Instagram: elpaissemanal) 善意的嘲諷與淡淡憂郁的幽默感是Elliott Erwitt作品的主要特質(zhì)之一,他于1953年加入瑪格南,并在60年代晚期擔任瑪格南圖片社主席長達3年之久。 Elliott 的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有大家熟知的公眾人物、寵物、兒童、風景等等,在這些日常元素中,他尤其喜歡拍攝狗,“能體現(xiàn)人性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在我看來,狗是一種充滿人性特點的動物”。有時你會被他的照片逗得哈哈大笑,但在笑過之后又會陷入思考。 Elliott Erwitt也是徠卡 M系列的擁躉之一,幾乎所有作品都是用徠卡 M系列鏡頭相機完成。Elliott Erwitt的作品也曾在世界各地的徠卡畫廊展出。 “我的第一臺相機是二手徠卡” —— Martine Franck 比利時籍,1938年出生于安特衛(wèi)普,1980年加入瑪格南 代表作:"D’un Jour, L’autre" (圖片來自Instagram: biankaratribi) (圖片來自Instagram: rebel_angy)
除了瑪格南創(chuàng)始人Henri Cartier-Bresson第二任妻子的身份,Martine也是瑪格南圖片社少有的女性成員之一。 她以獨特的氣質(zhì)和女性的敏感為影像注入了細膩溫情的氣息。她的黑白照片,無論是對人物情態(tài)的捕捉,還是對動物活動的描摹,都享譽國際。Martine Franck的攝影生涯開啟于一臺二手徠卡相機,并在35年中持續(xù)使用徠卡相機來記錄與表達她對自我和人類的觀察。 “我有全球唯一一臺寬幅版徠卡S2單反” —— Josef Koudelka 1938年出生于捷克,1970年后加入瑪格南 代表作:"Invasion 68: Prague" (圖片來自Instagram: robertkochgallery) (圖片來自Instagram: perrinerougemonthair)
1968年,“布拉格之春”爆發(fā),Koudelka不顧安危,以相機為武器深入戰(zhàn)地,拍攝并發(fā)布了大量圖片。“他沖向俄羅斯人,爬上他們的坦克,無所顧忌地拍攝他們。只要有人要搶他的膠卷,人群就會涌過來,把他保護起來”。行事作風一向特立獨行的他,作品也同樣充滿了強烈的戲劇色彩,每張照片都在講述一個故事,描繪一段情節(jié)。 與他蜚譽全球的作品相反,Koudelka本人一直是一個低調(diào)如謎的人物——拒絕上照、拒絕訪問、拒絕解釋自己的作品,除了發(fā)表照片之外,他幾乎拒絕了一切,只是長年盤桓在影像世界里,拍照成為他生活中的一切。也正是Koudelka這種“淡化自己,專心創(chuàng)作”的性格贏得了徠卡的尊敬,并為他特制了全球唯一一臺寬幅版S2單反相機。 “我熱愛中國,也熱愛徠卡” —— Patrick Zachmann 1955年出生于法國,1990年加入瑪格南 代表作:攝影集"So Long, China" (圖片來自Instagram: pzachmann) (圖片來自Instagram: pzachmann) 在外國攝影師的作品中看到中國的身影是不是會有種奇特的微妙感?這一系列來自法國攝影師Patrick Zachmann,他專注于對全球不同國家的文化、記憶及遷移事件等領(lǐng)域進行長期深入的系列專題創(chuàng)作。 從82年開始的30年間,Patrick多次來到中國,呈現(xiàn)了許多深刻且極具影響力的紀實作品。崔健、張國榮、鞏俐等一眾知名大咖都曾出現(xiàn)在他的鏡頭之下,他還曾為《滾石》雜志拍過曼谷的艾滋病,為《嘉人》雜志拍攝土耳其婦女。在他的作品中,充斥著難以置信的真實與震撼力,2016年的徠卡攝影雜志《M》就以他的作品為封面。 “我用徠卡反映世界” —— Constantine Manos 1934年出生于美國,1963年加入瑪格南 代表作:"American Color" (圖片來自Instagram: roelofenraymond) (圖片來自Instagram: peregremag)
以上影像來自Constantine Manos的“American Color”,出生于美國的Constantine對這片土地有著別樣的熱愛。他的攝影大多都在白天戶外硬光下拍攝,畫面塊面構(gòu)成強烈,很多開放式構(gòu)圖讓畫面意猶未盡,同時有意減曝,色彩濃郁,明度對比強烈,將美國文化以萬花筒般的視角呈現(xiàn)出來 。“American Color”這組精彩的作品也使Constantine Manos于2003年獲得了Leica Medal of Excellence。 ●●● 為慶?,敻衲铣闪?0周年,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已經(jīng)在紐約、倫敦、巴黎和亞洲陸續(xù)舉行,為瑪格南送上一份“70大壽豪華獻禮”。包括Henri Cartier-Bresson、Elliott Erwitt、Susan Meiselas、Martin Parr、Alec Soth、Mikhael Subotzky等在內(nèi)的75 位攝影師通過新老搭配的方式,為大家呈現(xiàn)別開生面的“攝影教學大師課”。這些活動把大家?guī)Щ亓藢I(yè)攝影師用高端設(shè)備印刷照片和影印書的年代,讓大家更加貼近瑪格南,了解這一始終充滿遠見卓識的媒體品牌,感受影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其中又有哪些精彩不容錯過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巴黎 ![]() (圖片來自Instagram: 1soffer) 巴黎11個地鐵站搖身一變成為了公共畫廊,以《歷史中的城市》為主題,流動展出由91位瑪格南攝影師拍攝的174幅與城市有關(guān)的照片,該展出持續(xù)至6月30日。 巴黎舞廳藝術(shù)中心(Le Bal)也推出《瑪格南:模擬復蘇》展覽,呈現(xiàn)1947 年到1977年間新聞和媒體報道中涉及到的來自瑪格南的圖片和歷史檔案,展覽將持續(xù)到8月20 日。 瑪格南更與巴黎的MKII合作,開展《瑪格南在當下》月度對談。 ![]() 倫敦 ![]() (圖片來自Instagram: annaschmibold) (圖片來自Instagram: youliveonit) (圖片來自Instagram: celebratelifespecialmoments) (圖片來自Instagram: dankirmatzis) 攝影師David Hurn在Photo London現(xiàn)場 由現(xiàn)任社長Martin Parr策劃的David Hurn個展,已于5月18至21日在倫敦攝影藝術(shù)博覽會(Photo London)上舉辦,讓更多人走近了這位偉大的攝影師。 日常生活中也有有趣的一面,不妨用另一種角度看待生活,于瑪格南印刷室舉辦的實驗性項目《生活實驗室》已于5月8-21日順利落下帷幕。 瑪格南還與Barbican合作進行月度對談——《瑪格南在當下》 。 ![]() 紐約 ![]() (圖片來自Instagram: inilovely) (圖片來自Instagram: fotoempauta) (圖片來自Instagram: madcapheiress25) 作為瑪格南圖片社的誕生地,攝影師們都在紐約記錄下了什么?展覽《瑪格南早期:在紐約》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取材于紐約的攝影作品,展覽已于3月29 日至4月28 日圓滿舉行。 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在5月底推出了《瑪格南宣言》特展,該展覽前后策劃籌備了近五年,策展團隊在對瑪格南的檔案資料進行詳細研究之后,展覽終于得已與觀眾見面。該展還將在9月 2- 3 日再次舉行,同名檔案手冊也將同步出版和展出。 同樣,瑪格南在倫敦也與ICP合作展開《瑪格南在當下》月度對談。 *攝影師肖像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
|
來自: 妞妞090321 > 《攝影藝術(shù)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