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kevinai 2020-01-31

既然我們都是視覺動物,那要說桌面上什么設(shè)備最重要,我一定會把票投給顯示器——如果你每天也是要在桌面前坐 8 小時以上,肯定會有同樣的感想。

因為大多數(shù)數(shù)字產(chǎn)品的交互方式都是圖形界面,屏幕體驗往往會先于性能體驗傳導給我們,所以在我身上發(fā)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通常在我升級硬件性能之前,我會先升級屏幕。

比如最開始從 1080p 升級到 2K 顯示器之后發(fā)現(xiàn)筆電帶不動 2K,我把筆電換成了臺式 Dell Inspiron 5675;在從 2K 升級到了 4K 發(fā)現(xiàn) Windows 發(fā)揮不出高分屏的優(yōu)勢之后,我從 Windows 跳到了 Mac。

這些有趣的實例證明了,顯示器才是你站在你一波又一波剁手浪潮上的弄(yuan)潮(xiong)兒。

所以,在用夠了 27 英寸 4K 屏明基 PD2700U 之后,我又開始尋思著把自己的顯示器從 27 英寸 4K,升級到 31.5 英寸的 4K 屏了。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丨為什么我要把 27 英寸,升級到 31.5 英寸?

要說鐘愛小屏,那是自欺欺人。畢竟,桌面顯示器又不是和 iPhone SE 一樣,要拿在手里陪你看盡世間的繁華,所以「小屏好用」其實根本就夠不成留守小尺寸屏幕的合理理由。

事實上,和手機屏幕一樣,從 21 英寸、25 英寸、27 英寸、31.5 英寸一路升級下來,我的最大感想是:屏幕越大,顯示器越香!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 27英寸的 4K 屏,對比 31.5 英寸的 4K 屏,U32U1

這樣說當然也是因為的大屏顯示器通常價格更高、堆料更足,不過單純從屏幕尺寸上來說,更大尺寸的屏幕能立竿見影地提高體驗也是事實。

大屏對體驗最直觀的提升,首先是屏幕沉浸感更強、更有視覺沖擊力。刷網(wǎng)頁、Office 這種純文本的內(nèi)容時這種感覺可能還并不明顯,不過僅僅只是刷視頻時 31.5 英寸全屏視頻的更沉浸,和用 LR 修圖時不用放大就精準點掉污點,這就足以吸引很多的視頻用戶和攝影師、設(shè)計師升級到大尺寸屏幕。

我升級 31.5 英寸的理由就比較厲害了,除了刷視頻和修圖,我還用它來玩 Switch(不過 Switch 外接顯示器分辨率上限 1080p,差評!)。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當然,除了視覺沖擊力更強,我傾向大屏也是因為屏幕的顯示面積更大,利用效率也能更高。

比如在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上,即便是把屏幕縮放比例開到最低,我通常還是會給 APP 開全屏來獲得更大的顯示空間,但是在 25、27 英寸的顯示器上,我可以用 Mac 上的分屏應(yīng)用比如 Magnet 把屏幕空間分給兩個不同的應(yīng)用,來同時處理兩個線程、提高工作流的效率。

比如同時給 Sublime 和 Safari 分屏,在 Sublime 上碼稿,在 Safari 上檢查文章排版。

而 31.5 英寸的屏幕空間更大,對應(yīng)用分屏需求顯然也相應(yīng)更友好,27 英寸屏幕也許可以分屏處理兩個程序,但是在 31.5 英寸的屏幕上,我甚至可以同時監(jiān)視 4 個程序,除了 Sublime 和 Safari 之外,我通常還會在屏幕上打開 Reeder 和 Slack,這樣就同時可以處理碼字、排版、即時通信和獲取資訊 4 項任務(wù)。

丨4K 分辨率 vs 31.5 英寸屏,夠不夠細膩?

在 2K 甚至 1080p 被用作主流顯示器分辨率的背景下,「4K」一出,很多人會自動把它和「細膩」劃上等號,但是實際上,每組分辨率都有它能覆蓋的屏幕尺寸的極限,就算你是 4K,那也不可能免俗。

那 4K 分辨率,喂得飽 AOC 這塊 31.5 英寸的屏幕嗎?

就我這被明基 27 英寸 4K 屏慣出來的挑剔眼神兒來看,31.5 英寸的屏幕,幾乎就已經(jīng)達到了 4K 分辨率所能 Hold 得住的極限了。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不管是 Windows 還是 macOS,都是支持屏幕縮放的。屏幕尺寸越大,屏幕縮放比例的空間就越大,屏幕細膩度的最重要指標——字體鋸齒就越不明顯;但是反過來,屏幕尺寸越大,屏幕的 PPI 就越低,字體鋸齒就越明顯。

考慮到屏幕的利用效率(單屏顯示的內(nèi)容多與少),屏幕的縮放比例不可能無限調(diào)高,所以屏幕尺寸就存在一個臨界點,在這個臨界點,屏幕的縮放比例已經(jīng)無法彌補 PPI 下降對屏幕細膩度造成的損益,這時候屏幕尺寸越大,字體鋸齒感就越強,屏幕就越粗糙。

31.5 英寸,可能已經(jīng)接近這個臨界點了,U32U1 給我的感覺就是,在 Mac 上把縮放比例開到我最大能接受的比例(Mac 上外接顯示器縮放比例有 5 檔,U32U1 我最大能接受開到居中那檔),屏幕 PPI 幾乎已經(jīng)達到了鋸齒溢出的地步,正常的 60cm 左右視距下還好,但是如果湊近到 40cm 左右,就可以觀察到字體鋸齒。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4K 分辨率在 27 英寸屏幕上就會稍好一些,湊近到 30cm 字體也不大會發(fā)糊。

所以,31.5 英寸的 U32U1 的 4K 分辨率細不細膩?我覺得雖然不如 27 英寸 4K 屏幕細膩,但是不吹毛求疵的話,我?guī)缀醺杏X不到其中的差異。

丨當然,堆料并不止于 31.5 英寸 4K 屏

前面說過,顯示器與「大屏」相伴的,往往是瘋狂的堆料。

在這塊顯示器上,AOC 拉上了保時捷旗下的設(shè)計公司 Studio F.A. Porsche,拿出了一個不明覺厲的「超跑」設(shè)計。我也不懂設(shè)計,所以我也不能從設(shè)計的角度來評價這個拿了紅點獎的顯示器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不過只是從實心三角底座的重量來看,AOC 的用料相當足。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在背面,U32U1 的主板和屏幕面板其實是分離的,這和普通顯示器屏幕面板、主板集成式的設(shè)計還是有挺大差別的,這樣的好處就是它固定了 I/O 接口的方向,顯示屏垂直或者橫置都不會改變接口方向,這讓你在使用它時更加自由,不會受線材的束縛而無法很好地調(diào)整顯示角度。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說到收線,U32U1 提供了豐富的 I/O 插口,包括一個 HDMI 2.0、一個 HDMI 1.4、一個 DP 1.2 和一個 DP Alt Mode 的 USB-C 接口,總計 4 個視頻輸入接口,以及三個 USB-A 接口(盡管 U32U1 的底座支架沒法兒收線)。

4 個視頻 in 口保證 U32U1 能有超高的實用性,比如我的用法是 USB-C 接口配 MacBook Pro,HDMI 1.2 接口配 Switch,HDMI 2.0 接口配戴爾臺式,3 臺設(shè)備切換,還能富余一個 DP 接口以備不時之需。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 原裝送的幾根連接線

尤其是這個 DP Alt Mode 的 USB-C 接口,帶寬足夠傳輸 4K 60Hz 視頻,同時支持對外供電,65W 的功率對于大多數(shù) laptop 而言是足夠的,所以如果是外接 MacBook 這種自帶雷電接口的設(shè)備,原裝的一根 USB-C 連接線就可以同時搞定視頻傳輸和充電。

正因為的 U32U1 接口這么豐富,所以就不得不提我眼里 U32U1 最大的弱點——OSD 了,用一個四向旋鈕來切換輸入源不如有線旋鈕或者無線遙控來得高端和方便,尤其是對于我這種確實需要頻繁切換顯示的重度用戶來說更是如此了。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如果你對顯示器屏幕的顯示素質(zhì)有更高要求,U32U1 也很有料。除了基本的 4K 和 31.5 英寸,它在色準、色域和色深上都有無可挑剔。

色準沒什么可說的,和主流顯示器一樣出廠 Δ ,而在色域上,U32U1 覆蓋 111% Adobe RGB90% DCI-P3,色深能支持原生 10bit,而且支持 VESA 的DisplayHDR 600標準。

Adobe RGB 是 Adobe 專為彩色印刷開發(fā)的色彩空間(Adobe RGB 全包圍了 sRGB,所以就沒必要討論的大多數(shù)屏幕通行的 sRGB 色域了),而 DCI-P3 色域是數(shù)字電影倡導聯(lián)盟定義的數(shù)字電影回放的色彩標準,前者適合平面設(shè)計需求,后者適合回放電影。

所以,你應(yīng)該能理解,在 Adobe RGB 和 DCI-P3 兩種色彩空間分別能覆蓋 111% 和 90% 的色域,U32U1 無論是作為設(shè)計用的專業(yè)顯示器還是作為休閑用的大屏顯示器,都能勝任。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 有個小測試,如果你的顯示器支持 DCI-P3 的色域足夠,應(yīng)該是可以看到這張圖片中間的圓形 LOGO 的,否則你看到的應(yīng)該是一片紅

如果你是設(shè)計師或者攝影師,U32U1 還有一個可能會勾住你眼球的是原生 10bit 色深。原生 10bit 意味著每個原色擁有 1025 個灰度級別,相比于 8bit,它的色彩豐富度是 8bit 的 4 倍,反映在顯示效果上,就是色彩過渡不夠均勻,下面這張圖可能會有些夸張,不過大體上可以解釋 10bit 和 8bit 之間的差別: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因為大多數(shù)屏幕色深只有 8bit,所以長時間使用一塊 8bit 的屏幕時我們對色深不會太敏感,但是設(shè)計師和攝影師這類特殊職業(yè)需要在屏幕和實物之間對比色彩,所以顯示器的色深偏低無形中會篩除掉很多色彩,導致色差的出現(xiàn)。

如果你不是設(shè)計師或者攝影師,色深對你而言的意義有限,相反 DisplayHDR 600 跟你的關(guān)系會更大。

DisplayHDR 是制定計算機和小型工作站視頻設(shè)備標準的國際組織 VESA 推出的 HDR 標準。和杜比視界和 HDR10 標準一樣,它也是一項針對視頻影像的畫質(zhì)提升技術(shù)。不過,DisplayHDR 主要面向的是顯示器廠商。

這個 HDR 認證標準分為好幾個等級,U32U1 的 DisplayHDR 600 算是中級認證(也不是所有的 DisplayHDR 認證都值得信任,比如入門級的 DisplayHDR 400 就沒太大意義,這留待以后再講),認證的基礎(chǔ)門檻是 600nits 的亮度和 90% DCI-P3 的色域覆蓋。

通過 DisplayHDR 600 認證意味著 U32U1 在呈現(xiàn)支持 HDR 的內(nèi)容時,能夠獲得更高的亮度和更廣的動態(tài)范圍,通俗點來說就是——更真,更接近人眼觀察真實世界的所得感。

31.5 英寸 4K,我體驗了一波 AOC 旗艦「超跑」顯示器

我試過用 Apple TV 4K 連 U32U1 播放 Netflix 的 4K UHD 片源(Netflix 在識別瀏覽器播放時只會推送 1080p 畫質(zhì),不過 Apple TV 這種電視盒子可以獲取 UHD 畫質(zhì),在網(wǎng)速允許的情況下也能獲得 HDR),體驗頗有點在索尼專賣店對照 X8500G 看 X9600G 的感覺——根本就回不去。

所以,從 27 英寸 4K 升級到 31.5 英寸的 U32U1,我覺得還是很香的。不過硬說遺憾嘛,也是有的,用這樣一個 31.5 英寸的 4K 顯示器,確實也有不好的地方,除了 60cm 的屏幕視距下從屏幕最左看到最右居然要扭頭之外,1080p 視頻(我指的是 Y 站的 1080p,可不是騰訊視頻的 1080p)分辨率不夠看也挺讓人揪心的。

也許,又是下一波硬件升級的伏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