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在南京城市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了許多人類文明先驅的足跡,有些塑造了南京的城市特色,更有些堪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創(chuàng)舉。
城市發(fā)展中的“歷史之最”
鼓樓
位于鼓樓廣場西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古代迎王、送妃、接詔、報時之處。樓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城闕形狀,四面紅墻巍峙,上層為重檐翹角的木結構。鼓樓的建筑面積為880余平方米,在國內的鼓樓建筑為極為少見。據(jù)史書載,樓中原有報時用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點鐘一座,牙杖四根,以及計時用的銅壺滴漏等,明代以后,這些東西均遺失,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江寧地方官為其“裝飾舟船以待”,他不乘坐,不觀看,反令“將造飾物料俱行拆毀,于應用處用之”。返京啟程時,目睹數(shù)十萬江寧民眾夾岸送行,各級政府官員著官服在兩岸跪送,他告誡大小政府官員:不能追求享受和做表面文章,應潔己愛民,奉公守法,懲治腐敗,弘揚正氣,體察百姓的實際困難,使百姓生活有保障。次年,當時的兩江總督將這段“圣諭”刻石,豎碑于鼓樓臺座正中。因碑文內容是皇帝對官員們的告誡故稱該碑為戒碑,自此,鼓樓又稱“碑樓”,有“明鼓清碑”之稱。
丹陽古道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連接吳楚東西交通的古道,位于丹陽古鎮(zhèn)(今小丹陽),西經采石磯至楚國的腹地,東經秣陵、鎮(zhèn)江直通吳邑。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第5次東巡,曾經過此道去吳越舊地,在歷代的戰(zhàn)事中,此道一直具有著重要戰(zhàn)略意義。
江寧馬路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4),洋務派張之洞任兩江總督期間所修建?!榜R路”一詞源于19世紀末的上海,因供英式馬車行駛而得名。江寧馬路以總督衙門(太平天國天王府舊址)為中心,東南至通濟門駐防城邊,出總督衙門西行北折穿碑亭巷,繞雞籠山麓,過鼓樓,再循舊石路出儀鳳門(今興中門,獅子山西側)至下關。路幅寬6-9米,是貫通城區(qū)南北的第一條干道。
江寧府城圖
法國人P L 蓋拉蒂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所繪,圖中注有中、法兩種文字,有比例尺,并標明坐標北和南京城的經緯度,即北緯32o3′41〃,東經有兩個標準,格林威治標準為118o46′55〃,巴黎標準為116o26′41〃。圖上清楚地標出南京城郭、道路、山、湖、河流、建筑、官署及古跡,對了解清末南京城的基本情況及歷史沿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此圖現(xiàn)存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始于春秋末期
始于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滅吳后,范蠡在中華門外長干橋西南的高地上修筑了越城,城中秦淮河的南北兩岸,是農民、漁民、手工業(yè)者和居民聚居的地方,也是產品交換的場所,這是有記載的南京最早的市場。
中央商場
中央商場,1936年1月建成開業(yè),當時有三層,占地8000多平方米,90多家廠商租賃鋪面,經營各類商品三千多種,還開設了茶座、酒吧間、跳舞廳。這是南京從傳統(tǒng)商業(yè)邁向現(xiàn)代商業(yè)的開始。
馬祥興菜館
馬祥興菜館,位于中山北路5號,始建于1840年,創(chuàng)始人馬思發(fā)原是河南農民,因家鄉(xiāng)遭災逃荒到南京后挑擔賣飯,人稱“馬回回飯攤”,后逐漸發(fā)展為回民餐館,取名“馬祥興”。地址原在米行大街(今雨花路)72號,1958年遷至現(xiàn)址。由于馬祥興的茶肴風味獨特,民國時期吸引了許多政府官員、駐華使節(jié)及社會名流慕名前往。1948年“國民代表大會”期間,此地更成為國民政府高級官員拉攏選票的場所,一連多天,代表云集,宴請不斷,盛極一時。
劉長興面館
劉長興面館,位于中華路178號,始建于清朝末年,創(chuàng)始人劉國發(fā)原是制售餛飩的攤販,后購置店面經營面點,1935年即成為全市最大的面館。蔣介石作壽時所用面點即是該面館所提供。
太平天國時期設立的“娃崽館”
太平天國時期設立的“娃崽館”。后易名為“育才館”,將太平軍官員及轄下的子侄輩,送入館內集中管理教育,學習太平天國自編的幼學教材。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政府設立的官辦兒童啟蒙教育管理機構。
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位于夫子廟平江府路11號,前身是建國前的中央大戲院,創(chuàng)辦于20年代,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為“燎原電影院”。
《建康實錄》
唐代許嵩所著《建康實錄》。計25余字,20卷,以實錄和記傳二種體例記錄了建康地區(qū)的城市風貌和六朝時期的一些事跡,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和南京地區(qū)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南京的“中國之最”
南京長江大橋
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長江上,連通市區(qū)與浦口區(qū),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以及日軍侵華期間,都曾有過在南京至浦口之間修建大橋或過江隧道的考慮,但均被外國專家否定了,1960年中國人開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建造南京長江大橋。1968年12月29日正式建成通車?!耙粯蝻w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上層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還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的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其中江面上的正橋長1577米,其余為引橋,為我國橋梁之最。曾以“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明城垣
明初所建的應天府城,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座磚城,東依鐘山,南貫秦淮河,西據(jù)石頭城,北環(huán)玄武湖,直到獅子山。全長33.676公里,外廓長60余公里。共有13座城門,水關兩座。城墻上還有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以供軍事防守之用。該城墻始建于1366年,建成于1386年,歷時21年,為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夫子廟照壁
照壁是中國古代房屋建筑中的附屬建筑,一般為建在房屋門外正對大門的屏障墻壁,也稱影壁,為當時官衙或官宦人家房屋建筑所必備。位于夫子廟大門對面秦淮河南岸的大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全長110米,高8米,厚2.1米,東望鐘山,西飲石頭,懷抱淮水,氣勢尤為宏偉壯觀,為全國照壁之最。
夫子廟前
泮池為古代學宮前的水池,因形狀如半月形,也稱為月牙池。古代學宮的形制多為前廟(文廟)、后學(府學、縣學),泮池建于文廟前。
周朝禮制中規(guī)定天子之學為“雍”,諸侯之學為“泮”,以后相沿成習。夫子廟建廟前將流經廣場的秦淮河一段河道改造為泮池,從而使夫子廟成為全國孔廟中僅有的一座用天然活水作泮池的文廟。明清兩代,把考中秀才稱為“入泮”,“泮池”成為古代讀書人的“化龍池”,只有入泮,才能算是進入了圣賢的行列。
靈谷寺無量殿
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殿東西寬53.8米,南北縱深37.85米,高22米,全殿作拱橋式,不用寸木,不設梁柱,全部以大型長方磚砌成。
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磚砌拱券結構殿宇,原為靈谷寺內供奉無量壽佛的無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磚砌拱券結構、不設木梁,故又稱“無梁殿”。
為國內現(xiàn)存同類建筑中時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者。1931年,國民政府將無梁殿改建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命名為“正氣堂”,無梁殿現(xiàn)被辟為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
明初朱元璋頒行的戶貼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為了整頓元末的混亂局面,對戶口和賦役進行有效的管理,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戶貼制度。由政府發(fā)給每戶戶貼,要求各戶詳細填寫人丁的數(shù)目、姓名、年齡、與戶主的關系以及該戶所有的產業(yè)。登記完成后調派軍隊協(xié)助地方政府去核實,對隱瞞或做假的,進行嚴懲。戶貼登記完成后由戶部負責管理,各地每年上報戶口增減情況,以便及時更正。洪武十四年(1381)該制度被黃冊制度取代。
《千字文》
成書于公元六世紀初,是當時的御用文人周興嗣奉梁武帝之命編寫的。與成書于宋代的《三字經》、《百家姓》配套稱為“三、百、千”,同為我國封建社會啟蒙教育的入門教材。被公認為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
江南貢院
位于夫子廟東側,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9),起初只是縣學、府學考試之用,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改為鄉(xiāng)試、會試場所。清光緒年間已擁有考生號舍20644間,東起今姚家巷,南至貢院東街和貢院街,西至貢院西街和夫子廟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與北京的順天貢院分別以“南闈”、“北闈”而著稱,同為我國最大的貢院。(照片攝于1888年戊子科)
《世說新語》
按內容分類詞,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考藝等36篇,主要記載漢魏以來,特別是兩晉人物的遺聞軼事和言語,涉及范圍很廣,是認識當時社會面貌的重要資料。
《文選》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主編的《文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對唐代以后的文學有著很大影響,歷經一千多年而不廢。全書共60卷,選錄了自戰(zhàn)國到梁朝的屈原、賈誼、司馬遷、班固、張衡、曹植、陸機、陶潛等130多位知名作家和少數(shù)佚名作者的各種體裁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收錄文章480篇,詩歌700余首,分為詩、賦、表、書、頌、碑文等38類。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梁朝劉勰著,全書共10卷,50篇,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學評價專著。
《女史箴圖》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顧愷之有“才絕、畫絕、癡絕:三絕之稱,此畫筆跡酣暢周密,線條緊勁連綿,風格灑脫飄忽,謝安評之“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后此畫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被掠,現(xiàn)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
南京是中國木刻版畫的發(fā)源地
南京是中國木刻版畫的發(fā)源地,明末清初時即盛行,在夫子廟一帶有許多家的木刻年畫作坊,我國民間的三大畫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都是在南京木刻版畫的影響下發(fā)展的。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明代由解縉負責編纂,在南京國子監(jiān)編抄成書。全書歷時6年,輯入了先秦至肯代各類古書8000余種,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錄60卷,共3億7千萬字,裝成11095冊,包括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經書、史籍、工技、農藝、醫(yī)學、宗教等科目,不僅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獻,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類書。原書于明末被燒毀,摹本也部分散失,目前僅存375冊。
《出三藏記集》
南齊僧在南京編錄的《出三藏記集》,全書共15卷,記錄了中土所翻譯的經、律、論三藏的佛籍總目錄。
《佛國記》
東晉時高僧法顯的《佛國記》,法顯是中國最早到天竺(古印度)留學的僧人,曾游歷30余國,歷時14年,并將其見聞記述成書,又名《歷游天竺記傳》、《法顯傳》。
勃泥國王麻那惹加那墓
勃泥國王麻那惹加那墓,位于南郊安德門外石子崗西,明永樂六年(1408),麻那惹加那率150余人來訪,因病于南京去逝,葬于此地。
祖沖之
祖沖之,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在世界數(shù)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shù)點后7位,π=3.1415926-3.1415927,并首次提出π的約率七分之二十二和密率一百一十三分之三百五十五,較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同類研究提早1千多年。
東周古墓中發(fā)現(xiàn)
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里,陳列著一件稀世珍寶——六合東周一號墓出土的生鐵丸。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早的生鐵實物,早于歐洲1800多年,被譽為“中國的世界之最”。生鐵的冶煉成功有力地說明,2000多年前古棠邑的先民們在高爐制作、鼓風送氧、燃料配備、熱處理技術等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鐵的發(fā)現(xiàn)和大規(guī)模使用,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光輝里程碑,它把人類從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帶到了鐵器時代,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吳末晉初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吳末晉初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雨花臺區(qū)長崗村六朝墓地中出土。該壺是我國目前已知東吳、西晉時期唯一、也是最完整的陶瓷繪畫藝術實物資料,將我國釉下彩制瓷工藝出現(xiàn)的時間,從過去普遍認定的唐代提前了約四百年。
在鼓樓東北側大鐘亭內
懸掛在鼓樓東北側大鐘亭內,通高4.27米,口徑2.29米,底邊厚0.17米,重約23噸,據(jù)傳撞之“聲聞十里”,不僅是南京現(xiàn)存最大的鐘,而且在國內也是罕見的大鐘,比北京、曲阜、開封等地的鐘還大。
來自: 遇事明言 > 《文史知識》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5.夫子廟景點--原
1.概況——2.十里秦淮——3.六朝金粉、十代豪華——4.大照壁——5.二龍戲珠——6.泮池——7.文德橋——8.天下文樞坊——9.魁光閣——10.聚星亭——11.欞星門——12.大成門——13.四塊古碑——14.孔子八...
2009年江蘇省導游現(xiàn)場考試景點講解:夫子廟導游詞
2009年江蘇省導游現(xiàn)場考試景點講解:夫子廟導游詞 - 51導游詞2009年江蘇省導游現(xiàn)場考試景點講解:夫子廟導游詞。今天,我將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游覽。【貢院街—貢院—明遠樓】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地方...
行走丨南京夫子廟
行走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位于南京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為中國古代江南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
游南京必游 南京夫子廟
游南京必游 南京夫子廟。南京的夫子廟,你不要以為就是一座廟,她是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她蘊涵著南京城市發(fā)展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
伏櫪老驥|南京秦淮風光帶深度游(一)——我眼中的夫子廟
伏櫪老驥|南京秦淮風光帶深度游(一)——我眼中的夫子廟。南京夫子廟,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北岸貢院...
夫子廟詳細介紹
夫子廟第八章夫子廟十里秦淮歷來就是金陵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古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譽。第二節(jié)夫子廟介紹要點:1、中軸線:大照壁、泮池、文德橋、天下文樞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
【散文】夢里夢外話秦淮 文/嚴丹莉 藝名筆名:金鑫
【散文】夢里夢外話秦淮 文/嚴丹莉 藝名筆名:金鑫 去南京有過幾次,每次都匆匆,只到了南京城內,便見車水馬龍,繁華異常。秦淮河...
南京夫子廟景點介紹
#云游風物之旅##南京#南京夫子廟,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區(qū),即南京孔廟、南京文...
中國最大傳統(tǒng)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齊名,有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
中國最大傳統(tǒng)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齊名,有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中國四大文廟究竟是哪四座一直頗有爭議,但其中南京夫子廟的地位一直不曾...
文化領域優(yōu)質作者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