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關客星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奇葩的天體和事件。比如說,我們人類這么辛辛苦苦地觀測,結果幾千年過去之后,發(fā)現(xiàn)我們只看到了宇宙不到5%的物質總量,剩余的95%都是我們看不到的,可以說是相當?shù)闹S刺。 同樣是看不到的還有黑洞,這個天體是宇宙中最殘暴的天體,沒有之一。見誰就撕誰,根本沒得商量,撕完也就算了,還會吃干凈。 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看不到的,但實際上,還有我們看得到的“奇觀”,這個奇觀叫做超新星爆炸。到底有多奇特呢?在1054年,宋代的人就記錄了一顆超新星,在《宋會要》當中,是這么記載的。
意思是說,這顆超新星在白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大概這樣持續(xù)了23天。而如今我們還能看到它的殘骸,也就是蟹狀星云。 可要知道的是,這顆超新星距離我們有6300光年,也就是9.46*10^12公里,這么遠還能在白天看的清清楚楚,可以說是相當?shù)纳衿?/strong>。那為什么超新星爆炸會如此明亮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IIa超新星爆炸到底咋回事?超新星爆炸實際上有非常多的分類,不同的分類還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先從IIa型超新星說起,這也是宋朝記載的那次事件的超新星爆炸的類型。 首先,我們都知道,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天體,但是有的天體暗,有的天體就比較明亮。這類很明亮的天體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恒星,太陽就是恒星。 而恒星的之所以可以很明亮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內核在發(fā)生核聚變反應。那為什么恒星能夠點亮核聚變反應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恒星的質量夠大??茖W家發(fā)現(xiàn),當天體的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7%以上,天體的內核就可以發(fā)生核聚變反應,而這個核聚變反應其實就和自身的引力有關,引力越大,核聚變的就越劇烈。一般來說,由于宇宙中大部分的元素都是氫元素和氦元素,它們占到了99%以上,因此,恒星的構成中,氫元素和氦元素也占了大頭。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內部首先促發(fā)了氫元素的核聚變反應,這是因為氦核聚變所需要的條件遠比氫核聚變苛刻得多。而整個反應的過程會生成原子序數(shù)更大的氦元素。 而當核聚變反應被點燃后,就會產生一個對外的壓力,這壓力會和引力達到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
當恒星內核的氫元素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內核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急劇壓縮,內核的溫度就開始飆升,如果達到了2億度,就可以點燃氦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同時會生成碳元素和氧元素。 同樣的,當氦元素消耗殆盡時,內核還會繼續(xù)被壓縮,直到促發(fā)原子序數(shù)更大的元素的核聚變反應,只要恒星的質量足夠大,就有可能一直往下進行,直到鐵元素。鐵元素是一個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這是因為從原子核的角度來看,鐵原子核是最穩(wěn)定的原子核。原子序數(shù)小于鐵元素的元素原子核都有聚變成鐵原子核的趨勢,同樣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鐵元素的元素原子核都會裂變成鐵原子核的趨勢。這是因為在自然界,萬物都有趨向于穩(wěn)定的特點。我們也把鐵原子核的這種穩(wěn)定性稱為比結合能最大。 要知道無論是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還是氦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都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但要讓鐵原子核發(fā)生核聚變反應,是需要輸入大量能量的,但同時釋放的能量很少,這就是一筆虧本的買賣。因此,要讓鐵原子核發(fā)生核聚變反應的條件也是最難的,溫度要飆到幾十億度。由于這時候恒星的內核溫度特別高,這也影響到了恒星外層的溫度,使得外層各種還沒有發(fā)生核聚變反應的原子核發(fā)生核聚變反應。這就出現(xiàn)一層層的不同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就像洋蔥一樣。 由于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需要十分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內核在引力的作用下,溫度持續(xù)飆升,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光子會擊穿原子核,釋放出大量的質子和中子,質子會和自由的電子發(fā)生反應,生成中子和中微子。此時,內核會急劇地收縮,直到成為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除此之外,釋放出來的中微子,在此時會快速的遠離恒星的核心,大部分的中微子會沖向宇宙的深處,一部分的中微子會被恒星的外層所捕獲,要知道這些中微子都是帶有巨大的能量,于是,就會引發(fā)超新星爆炸。 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需要原子序數(shù)高于鐵元素的元素,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這就是IIa超新星爆炸,亮度常??梢赃_到一個星系的水平,當發(fā)生時,只要距離不算太遠,我們都能在天空中很明顯地看到它。 Ia超新星爆炸IIa超新星爆炸最終還留下中子星或者黑洞,但有一類超新星爆炸連渣都不剩,這就是Ia型超新星爆炸。這類超新星爆炸實際上是因為,一些恒星的質量并不大,當內核的核聚變反應發(fā)生到氦原子核的核聚變之后,由于引力太小,無法繼續(xù)引發(fā)碳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于是,恒星就會變成一顆白矮星。 白矮星是致密的天體,是除了黑洞和中子星之外,最恐怖的天體。如果這個白矮星是在一個雙星系統(tǒng)當中,并且另外一顆恒星演化到紅巨星時,這顆白矮星就會開始蠶食紅巨星。在蠶食伴星的過程,自身的引力會足見增加,直到可以點燃碳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于是,就會引發(fā)碳閃,把自己炸得渣都不剩,這也就是Ia型超新星爆炸。 以上,就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兩種超新星爆炸,可以說,宇宙中大無奇不有,但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宇宙之中,實際上是質量為王。質量的多少,或者說能夠達到多大的質量,會決定天體具體的種類,是恒星,還是行星,還是小行星;還會決定天體的演化,是IIa型超新星爆炸,還是Ia型超新星爆炸,還是白矮星,中子或者黑洞。 |
|